进行性半面萎缩症的综合外科矫治术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fish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综合应用正颌外科、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和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移植术矫治进行性半面萎缩畸形的疗效与可行性.方法 5例进行性半面萎缩畸形,轻度畸形的1例行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移植充填术及同期行颏成形术;中度畸形的2例,一期行上颌Le Fort I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和颏成形术,3~6个月后行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移植充填术;重度畸形的2例,一期行患侧下颌升支和上颌牙骨段的同期牵引成骨术,3~4个月后取出牵引器的同时行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移植充填术.结果 5例患者正颌外科及牵引成骨均效果良好,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均成活,患者面部对称性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①进行性半面萎缩症的程度与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发病年龄越小,畸形越严重.②综合应用正颌外科、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和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移植充填术,可有效矫治进行性半面萎缩畸形的软、硬组织复合畸形。

其他文献
传统的修复眉内侧部分缺损的方法包括头皮条游离植皮术、颞浅动脉岛状皮瓣…及毛发单株移植眉再造术等,头皮条游离移植法往往毛发成活率较低。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先天性单侧唇裂鼻畸形同期修复的手术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改良的Mohler法修复唇裂,同期行鼻畸形的整复,术后6d开始佩带鼻部保持器至少半年,分别在术后3、12个月复诊.结果 1998年9月至2008年8月,共治疗103例,手术年龄为2.5~12个月.术后3个月随诊时,97例获得了良好的鼻唇形态,手术切口瘢痕不明显,与非裂隙侧人中嵴对称,双唇峰等高,双侧鼻孔对称,鼻小柱居
2002年5月至2004年8月,我们应用以足背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足跗内侧动脉筋膜瓣联合表面皮片移植修复(足母)趾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期刊
目的 探讨一种较好地矫治内眦赘皮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改良的经睑缘切口横切纵缝法行内眦赘皮矫治术,在新的内眦点与下睑泪点内侧之间皮下分离,去除错位的轮匝肌,缩短内眦韧带,并重新分布缝合皮肤.结果 2006年10月至2007年11月,于临床应用118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经过3~15个月的回访,内眦部位形成满意的美学效果,瘢痕小,无复发.结论 经改良的横切纵缝法行内眦开大术远期效果良好,是矫治内眦赘
目的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将异体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基质用于修复阴茎型尿道下裂患者,以初步了解其临床疗效.方法 我们采用反复冻融一酶法获得了同种异体人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基质,于2004年将其试用于3例尿道下裂患者的治疗.结果 一期手术2例,尿线粗、直,无尿瘘,无散射;术后1年随访,阴茎无下弯,无尿痛、尿瘘,尿线粗,尿流测定仪及尿道镜检查未见异常.二期手术1例,远端尿道未见狭窄及闭锁.结论 同种异体脱细胞
患者女,63岁,于7年前(1998年)发现左耳廓对耳轮处约绿豆大小的褐色肿块,自认为是黑痣,未予以重视,后肿块缓慢增大,至近期增大成蚕豆大小,遂来院就诊,全病程中无疼痛及其它不适感.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正常,无慢性疾病史.左耳廓对耳轮中部1/3处见2 cm×2 cm大小的黑褐色肿块(图1),侵及耳轮内侧缘,高出皮面0.5 cm,界线清楚,肿块表面粗糙,呈疣状增生,实性,质韧,无压痛.诊断:左耳
期刊
1992年1月至2005年3月我们应用足趾节段组织桥接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节段性缺损8例8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期刊
目的 探讨中位骨骼前牵引和以牙齿承力前牵引的生物力学变化特点.方法 在三维有限元颅面复合体模型上,分别以单个牙齿承力,牙列承力前牵引和中位骨骼前牵引,比较分析其生物力学变化.结果 以梨状孔底承力的中位前牵引,矢向位移面中上1/2前移比牙齿或牙列承力的前牵引多,面中下1/2位移相对较少,垂直向及侧向位移值均小于牙齿或牙列承力的前牵引.中位前牵引颅面复合体,鼻根区压应力减少明显.结论 与传统的牙体或牙
2000年4月至2006年10月我们采用臀大肌岛状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创面7例,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17-69岁.褥疮4例,电击伤1例,烫伤1例,瘢痕癌1例.创面面积最大12cm×14 cm,最小5 cm×5 c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