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吸术,溶核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

来源 :颈腰痛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注射胶原酶溶核术及二者联合应用(切溶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明确切溶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切吸术和溶核术的适应证患者150例,随机分组,每组50例分别行切吸术(A组),溶核术(B组),切溶术(C组),随访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随访6月~3年,切吸术有效率84%,优良率72%;溶核术有效率82%,优良率74%;切溶术有效率94%,优良率90%.结论切溶术能提高疗效,减少术后疼痛反应的发生,并不增加操作的难度,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RF内固定治疗腰椎椎弓峡部不连伴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RF复位、椎管减压、峡部、上下关节突及部分椎板植骨内固定治疗30例。结果 30例滑脱均完全复位
腰椎间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治疗方法可分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我们以非手术疗法对227例患者进行了治疗,疗效满意.
目的:探讨脊柱退变性疾病体液因素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利用放免测定法对23例健康成人和40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患者血浆AngⅡ含量为
目的 评价鞘膜切开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对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术,与同期单纯髓核摘除术的46例对照,随访两组病人患肢麻木缓解及肌
目的:研究椎体骨赘形成的机理。方法:通过切除免颈棘上韧带及棘间和分离颈椎后旁两侧肌肉引起动物颈椎力学上的失衡,经3个月的时间的发展而造成免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用生物化学方
目的 探讨颈腰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特别是手术次序和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近5年来住院治疗的48例颈腰综合征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种原因所致的颈腰椎管狭窄
目的:评价24例老年人脊柱后凸畸形采用“一次性全脊椎楔形截骨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共行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手术512例,24例年龄超过60岁,男21例,女3例,最大71岁,平均64岁。对于主要脏器严重机能不全
患者,女,44岁,因反复发作性腰背部疼痛2年,加重伴右下肢无力2个月来诊.
目的 明确髂嵴最高点连线与椎节的关系。方法 对500例腰椎X线平片进行观察,以年龄、性别和症状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并非所有髂嵴最高点连线均通过L4棘突,年龄和性别对此连线有影响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病人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和手术.结果坐骨神经痛11例.腰痛3例.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9例.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