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移动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问卷、访谈、日志等研究工具对大学新生的听说能力和移动学习应用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效果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受试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差;移动学习所特有的优势被广泛认可,将移动学习应用于英语听说教学的效果良好,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明显提升。
【关键词】新媒体 移动学习 英语听说教学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greatly facilitates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of freshmen and the effects of mobile learning in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via questionnaire,interviews and learning dia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are deficient in the proficiency of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while the advantages of mobile learning are widely recognized. The effects of mobile learning in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turn to be pretty good,and students’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are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new media; mobile learning;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应运而生。由于无线网络的普及,以移动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新媒體在当今大学生中甚是流行,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应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移动学习与教学充分融合已然成为“互联网 教育”时代的研究热点,其中多数研究是从基于新媒体的移动学习的特点与路径、教学或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移动学习在词汇及阅读等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详见周丽、周春红、潘淳、杨丽芳、蒋银健等人的研究;而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学习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并不多见。移动智能终端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而兴起的新型学习方式。对于移动学习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尽相同的定义。国外学者Winters将对移动学习的理解视角归纳为四个方面,即技术中心视角,电子学习视角,非正规学习视角以及学习者中心视角。Alexzander Dye等人对移动学习作了较为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是指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多数学者对移动学习的定义中都提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这一要素,这就要求用来进行移动学习的设备须能随时随地随身携带。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日趋成熟,灵巧轻便的移动智能终端亦逐渐发展得愈加完善。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时代,移动学习可理解为学习者借助灵巧便携的移动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和无线网络技术,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并进行学习互动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如下:(1)大学新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现状如何?(2)基于新媒体的大学英语听说移动学习的效果如何?
本研究以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英语听说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51份。之后根据调查情况进行英语听说移动学习设计,要求学生每周进行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英语听说学习,且根据教师的具体要求每周撰写学习日志,每两周上交一次。本研究搜集了研究对象为期一学年的学习数据,其主要来源是学生的学习日志、课堂观察及访谈。
四、结果与分析
1.受试对象的英语听说能力现状。问卷主要调查了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主要结果见下表。
对受试对象的英语听说能力进行调查的题目采取Likert五级量表的形式,即题目选项依次为“很好”、“较好”、“一般”、“不好”、“很不好”或“频繁”、“经常”、“有时”、“很少”、“没有”,在数据统计中将选项分别依次赋值为5、4、3、2、1。结果显示,受试在回答“你现在的英语听说能力如何”这一题目上的得分均值为2.66分,低于3分,即被试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不好”或“很不好”,无人选择“很好”,选择“较好”的学生仅占13.55%。由此可知,受试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差。另外,对受试对象课内外练习英语听说的频率也进行了调查,旨在为英语听说能力现状找到原因。这两个题目的得分均值都低于2.5,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很少”或“没有”,表明新生进入大学之前课内外练习英语听说的机会极少。在回答“课外练习听说的频率”这个题目时,选择“频繁”或“经常”的学生比例仅占3.59%,即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外几乎不进行英语听说练习。 经与学生访谈,获悉受试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差的主要原因是不少省份高考不涉及英语听说,英语教师不重视听说练习,课内外不进行此方面的训练,且学业压力大,真正有兴趣主动去练习英语听说的学生极少。因此,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新生而言,“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现象在不少省份现行高考制度的影响下仍旧没有较为明显的改观。
2.基于新媒体的大学英语听说移动学习的效果。经过一学年的基于新媒体(移动智能终端)的大学英语听说移动学习的实践,两百多名学生对于这种学习模式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对这种学习方式有所认知,在听说学习上有收获,这都能从学生每周一次的学习日志中反映出来。从学习日志中获取的质性数据反映了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感受和学习效果。
笔者对学生提交上来的学习日志都进行了认真的批阅,并定期在课堂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反馈。综合所有研究对象所提交的学习日志的共性,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实践,对基于新媒体的大学英语听说移动学习整体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并认为此学习方式轻松有趣,能有效地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笔者认真梳理、归纳了学生的学习日志。根据从日志中提取出的高频关键词,得出学生认为英语听说能力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音、语调方面的提升。语音语调对于学好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学生之前在此方面的知识甚是匮乏,甚至有学生之前从未系统地学过语音语调方面的知识,在此次的移动学习之初,学生需要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完成一系列语音语调方面的学习任务。有学生在日志中写道:“在一系列的配音练习过程中,我又重新认识了一遍音标,纠正了一些我在音标读法上的错误,例如,/θ/与/?/的读音,我以前读时会读成/s/和/z/。再比如,/dr/和/d?/两个音,我以前总是读成同一个音/dr/,现在也改正了过来。在语调这一方面,我学会了正确地读轻重音以及在不同语境下读单词的音调。”还有同学写道:“通过配音,我学会了划分意群,整句的停顿、断句、重读、连读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多经验,在应用中学会有意避免之前想当然的一些做法。”经过移动学习最初阶段的训练,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都有了不尽相同的进步。
(2)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增强。经过一学年的移动学习训练,学生英语听说方面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不再羞于开口说英语,并能用较合适的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学生在日志中提到:“通过进行配音,不但增长了自己说英语的勇气,还使自己有机会能够接触许多国际大片或许多知名电影的机会。英语学习,从未如此有趣!”还有学生写道:“配音的过程十分有趣,平常喜欢看的美剧、英剧如今都可以自己来配音,很新奇。以后看剧的时候也会留意主角的发音,语调等,随时学习。”通过移动学习阶段的配音训练,学生不但能够根据自身英语听说水平自由选择不同难度的配音片段、接触地道的英语表达,而且在与同伴分享自己配音成果的互动学习中,能够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3)学习效能感增强。正如Pintrich和DeGroot的研究发现所指出的那样,网络环境下当学习者感觉自己对学习任务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时,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就越强,为自己网络学习目标的设置也就越高。这一点在学生的日志中得到了印证。有学生写道:“在配音中我还是有许多不足,有时候语速快的时候就很容易跟不上,但是通过一次次的失败后最终成功时,那种喜悦感是非常巨大的。”还有学生说“刚开始配音时,我要花费好长时间,一句话要反反复复地说,而且还是不尽人意。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练习,我现在越来越快了,能很快地找到感觉。”学生学习效能感增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就会越发强烈地努力学习,期待取得更大的进步,由此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4)其它方面的进步。此外,从学生日志的表达中也提取归纳出了其它一些关键词诸如词汇、短语表达方面的进步;对自我认可度的提升;情感认知方面的升华等,甚至还有学生获得了和外教免费交流学习的机会,或自己主动去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有学生在日志中写道:“今天我配音的片段是《当你老了》,十分感动,配音完成后我去学校的图书馆翻阅了相关的英文诗歌和它的英文翻译,真正体会到了语言的美丽动人之处!”可见学生已经开始享受这样的学习方式,并从最初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转为主动探索、发现知识,欣赏语言之美。这是此次移动学习实践带给笔者的意外惊喜,也是当代优秀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素养。
五、结语
研究表明,就英语听说能力而言,由于课堂训练有限,教师不够重视,学生学习内驱力不强等因素,目前大学新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差,开展基于新媒体的大学英语听说移动学习适应了时代和学生需求。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很受当今大学生的欢迎,在英语听说训练方面占有不可替代的一些优势,并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总之,信息化时代基于新媒体的移动学习已成为语言教学研究中的热点,而这种学习方式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和解决策略则有待于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周丽,冯建平.新媒体语境下自带设备(BYOD)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6):64-67.
[2]周紅春,梁静.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8):91-109.
[3]潘淳.新媒体环境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5):85-88.
[4]杨丽芳.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2(7):54-58.
[5]蒋银健.微信公众平台支持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6):58-63.
[6]田剪秋.移动语言学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外语电化教学,2009(3):22-27.
[7]刘豫钧,鬲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3):12-16.
[8]Pintrich,P.R.
【关键词】新媒体 移动学习 英语听说教学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greatly facilitates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of freshmen and the effects of mobile learning in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via questionnaire,interviews and learning dia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are deficient in the proficiency of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while the advantages of mobile learning are widely recognized. The effects of mobile learning in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turn to be pretty good,and students’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are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new media; mobile learning;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应运而生。由于无线网络的普及,以移动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新媒體在当今大学生中甚是流行,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应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移动学习与教学充分融合已然成为“互联网 教育”时代的研究热点,其中多数研究是从基于新媒体的移动学习的特点与路径、教学或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移动学习在词汇及阅读等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详见周丽、周春红、潘淳、杨丽芳、蒋银健等人的研究;而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学习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并不多见。移动智能终端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而兴起的新型学习方式。对于移动学习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尽相同的定义。国外学者Winters将对移动学习的理解视角归纳为四个方面,即技术中心视角,电子学习视角,非正规学习视角以及学习者中心视角。Alexzander Dye等人对移动学习作了较为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是指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多数学者对移动学习的定义中都提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这一要素,这就要求用来进行移动学习的设备须能随时随地随身携带。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日趋成熟,灵巧轻便的移动智能终端亦逐渐发展得愈加完善。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时代,移动学习可理解为学习者借助灵巧便携的移动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和无线网络技术,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并进行学习互动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如下:(1)大学新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现状如何?(2)基于新媒体的大学英语听说移动学习的效果如何?
本研究以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英语听说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51份。之后根据调查情况进行英语听说移动学习设计,要求学生每周进行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英语听说学习,且根据教师的具体要求每周撰写学习日志,每两周上交一次。本研究搜集了研究对象为期一学年的学习数据,其主要来源是学生的学习日志、课堂观察及访谈。
四、结果与分析
1.受试对象的英语听说能力现状。问卷主要调查了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主要结果见下表。
对受试对象的英语听说能力进行调查的题目采取Likert五级量表的形式,即题目选项依次为“很好”、“较好”、“一般”、“不好”、“很不好”或“频繁”、“经常”、“有时”、“很少”、“没有”,在数据统计中将选项分别依次赋值为5、4、3、2、1。结果显示,受试在回答“你现在的英语听说能力如何”这一题目上的得分均值为2.66分,低于3分,即被试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不好”或“很不好”,无人选择“很好”,选择“较好”的学生仅占13.55%。由此可知,受试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差。另外,对受试对象课内外练习英语听说的频率也进行了调查,旨在为英语听说能力现状找到原因。这两个题目的得分均值都低于2.5,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很少”或“没有”,表明新生进入大学之前课内外练习英语听说的机会极少。在回答“课外练习听说的频率”这个题目时,选择“频繁”或“经常”的学生比例仅占3.59%,即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外几乎不进行英语听说练习。 经与学生访谈,获悉受试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差的主要原因是不少省份高考不涉及英语听说,英语教师不重视听说练习,课内外不进行此方面的训练,且学业压力大,真正有兴趣主动去练习英语听说的学生极少。因此,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新生而言,“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现象在不少省份现行高考制度的影响下仍旧没有较为明显的改观。
2.基于新媒体的大学英语听说移动学习的效果。经过一学年的基于新媒体(移动智能终端)的大学英语听说移动学习的实践,两百多名学生对于这种学习模式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对这种学习方式有所认知,在听说学习上有收获,这都能从学生每周一次的学习日志中反映出来。从学习日志中获取的质性数据反映了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感受和学习效果。
笔者对学生提交上来的学习日志都进行了认真的批阅,并定期在课堂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反馈。综合所有研究对象所提交的学习日志的共性,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实践,对基于新媒体的大学英语听说移动学习整体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并认为此学习方式轻松有趣,能有效地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笔者认真梳理、归纳了学生的学习日志。根据从日志中提取出的高频关键词,得出学生认为英语听说能力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音、语调方面的提升。语音语调对于学好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学生之前在此方面的知识甚是匮乏,甚至有学生之前从未系统地学过语音语调方面的知识,在此次的移动学习之初,学生需要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完成一系列语音语调方面的学习任务。有学生在日志中写道:“在一系列的配音练习过程中,我又重新认识了一遍音标,纠正了一些我在音标读法上的错误,例如,/θ/与/?/的读音,我以前读时会读成/s/和/z/。再比如,/dr/和/d?/两个音,我以前总是读成同一个音/dr/,现在也改正了过来。在语调这一方面,我学会了正确地读轻重音以及在不同语境下读单词的音调。”还有同学写道:“通过配音,我学会了划分意群,整句的停顿、断句、重读、连读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多经验,在应用中学会有意避免之前想当然的一些做法。”经过移动学习最初阶段的训练,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都有了不尽相同的进步。
(2)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增强。经过一学年的移动学习训练,学生英语听说方面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不再羞于开口说英语,并能用较合适的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学生在日志中提到:“通过进行配音,不但增长了自己说英语的勇气,还使自己有机会能够接触许多国际大片或许多知名电影的机会。英语学习,从未如此有趣!”还有学生写道:“配音的过程十分有趣,平常喜欢看的美剧、英剧如今都可以自己来配音,很新奇。以后看剧的时候也会留意主角的发音,语调等,随时学习。”通过移动学习阶段的配音训练,学生不但能够根据自身英语听说水平自由选择不同难度的配音片段、接触地道的英语表达,而且在与同伴分享自己配音成果的互动学习中,能够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3)学习效能感增强。正如Pintrich和DeGroot的研究发现所指出的那样,网络环境下当学习者感觉自己对学习任务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时,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就越强,为自己网络学习目标的设置也就越高。这一点在学生的日志中得到了印证。有学生写道:“在配音中我还是有许多不足,有时候语速快的时候就很容易跟不上,但是通过一次次的失败后最终成功时,那种喜悦感是非常巨大的。”还有学生说“刚开始配音时,我要花费好长时间,一句话要反反复复地说,而且还是不尽人意。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练习,我现在越来越快了,能很快地找到感觉。”学生学习效能感增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就会越发强烈地努力学习,期待取得更大的进步,由此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4)其它方面的进步。此外,从学生日志的表达中也提取归纳出了其它一些关键词诸如词汇、短语表达方面的进步;对自我认可度的提升;情感认知方面的升华等,甚至还有学生获得了和外教免费交流学习的机会,或自己主动去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有学生在日志中写道:“今天我配音的片段是《当你老了》,十分感动,配音完成后我去学校的图书馆翻阅了相关的英文诗歌和它的英文翻译,真正体会到了语言的美丽动人之处!”可见学生已经开始享受这样的学习方式,并从最初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转为主动探索、发现知识,欣赏语言之美。这是此次移动学习实践带给笔者的意外惊喜,也是当代优秀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素养。
五、结语
研究表明,就英语听说能力而言,由于课堂训练有限,教师不够重视,学生学习内驱力不强等因素,目前大学新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差,开展基于新媒体的大学英语听说移动学习适应了时代和学生需求。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很受当今大学生的欢迎,在英语听说训练方面占有不可替代的一些优势,并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总之,信息化时代基于新媒体的移动学习已成为语言教学研究中的热点,而这种学习方式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和解决策略则有待于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周丽,冯建平.新媒体语境下自带设备(BYOD)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6):64-67.
[2]周紅春,梁静.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8):91-109.
[3]潘淳.新媒体环境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5):85-88.
[4]杨丽芳.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2(7):54-58.
[5]蒋银健.微信公众平台支持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6):58-63.
[6]田剪秋.移动语言学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外语电化教学,2009(3):22-27.
[7]刘豫钧,鬲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3):12-16.
[8]Pintrich,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