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教学中民族与民间艺术的融入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ycong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在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教学中融入民族与民间艺术的意义与基本原则,论述民族与民间艺术的融入策略:引入理论课程,凸显艺术课程特色;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艺术教学模式;吸引民间艺人,打造专业教师队伍;举办教学讲座,丰富艺术课程内容;组织课外实践,拓宽学生实践范围;建立考察基地,深化民間艺术研究。
  【关键词】幼师  学前艺术  民族与民间艺术  融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C-0171-0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教育发展需要,本科院校校、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了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构建中,艺术课程占据主要位置,而如何提升幼师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并在未来的幼儿教育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艺术教学内容,则成为幼师学前艺术课程设计的基础。民族与民间艺术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不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更展现了各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教学中,将民族与民间艺术融入课程体系中,一方面能够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形象、直接、全面地展现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为民族与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拓宽路径。
  一、在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教学中融入民族与民间艺术的意义
  民族与民间艺术是人类发展中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独特的民族文化,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民族与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逐渐受到关注。学前艺术课程是幼师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教学中融入民族与民间艺术,对于学生的发展,学校特色课程的构建,以及民族与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将民族与民间艺术融入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从学生的审美素养来看,民族与民间艺术有利于启发学生从独特的角度探索艺术表达形式,并在简洁而朴素的艺术作品中体会民族审美倾向,进而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从学生的文化教育来看,传统艺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在理论与实践学习中能够进一步体会其中的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其文化品格。从艺术能力来看,传统艺术的技巧性极强,学生在学习与操作中需要亲自动手,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艺术的理解与掌握。
  其次,将民族与民间艺术融入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学校特色课程的构建。目前我国幼师学前艺术课程设置中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音乐、美术、手工制作等课程,让幼师人才的培养逐渐趋同,从而失去了学校教学培养的独特性。对此,学校可以从艺术课程优化设计的角度挖掘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并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民族与民间艺术,在常规艺术课程以外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艺术人才的创新培养。
  最后,将民族与民间艺术融入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教学中,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入信息时代,民族与民间艺术的传承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而通过专业的艺术教学,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艺术,发现传统艺术的魅力,并强化保护、传承民间艺术的责任感。
  此外,学校还可以引入民间艺术传承人,拓宽师徒传承范围,实现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二、在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教学中融入民族与民间艺术的基本原则
  在民族与民间艺术融入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传统艺术的特点,引导学生新手操作,自主体验,并在艺术理论的指导下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思考,进而在传统艺术教育中实现对学前专业学生的全面培养。相较于现代艺术教学,民族与民间艺术的特点更加鲜明,因此,其在融入幼师学前艺术课程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实践教学是幼师学前艺术常规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导学生直接接触传统艺术的主要途径。相较于单一的理论讲解,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能够从多重感官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目前在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对于民族与民间艺术的融入侧重于理论讲解,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明显不足。对此,学校、教师应积极构建教学实践环境,平衡理论与实践课程,为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发展提供条件。
  (二)地域性原则。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形式,而这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教育资源。在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教学中,学校、教师应从当地的民族与民间艺术入手,深入挖掘民间艺术资源,并发挥地域优势,渗透个性教育,将民族与民间艺术与幼师学前艺术课程紧密结合,从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幼师学前艺术课程。
  (三)创新性原则。将民族与民间艺术融入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是传统艺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形式。在学前教育艺术专业教学中,学校、教师应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对民族与民间艺术以及专业课程教学进行全面探究。一方面,学校在沿袭传统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以丰富艺术内涵,促进传统艺术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融合;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方面注重创新,为学生开辟多种艺术学习途径,让学生在观察、欣赏、参与中提高对传统艺术的理解与掌握。
  三、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教学中民族与民间艺术的融入策略
  (一)引入理论课程,凸显艺术课程特色。理论课程的设计是民族与民间艺术融入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教学的前提。与现代艺术发展相比,民族与民间艺术的传承更依赖于师徒之间的技艺传承,甚至传承者之间的口口相授,这种融合在技艺中的民间艺术在理论阐述方面缺乏完整的体系,因此在融入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基于此,学校在课程优化的过程中应先从理论课程的构建入手,加强与当地民族与民间艺术研究机构的联系,获取丰富的艺术理论资源,并组建编辑小组,推动艺术教材的设计与编辑;注重特色艺术的展现,将戏曲、绘画、刺绣、剪纸等与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应艺术课程相结合,以丰富理论课程内容,彰显课程教学特色;注重民族与民间艺术理论背景的挖掘,结合传统艺术的历史渊源与审美特征引导学生学习,从而丰富其民族与民间艺术的理论知识储备。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艺术教学模式。民族与民间艺术在融入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学方法的有效支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艺术课程教学主要依赖于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而民族与民间艺术具有独特性,在学习与传承中单纯依赖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展现传统艺术的魅力。因此,對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创新,构建新型教学发展模式则成为幼师学前专业艺术课程落实的必然要求。在教学方法创新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其中,通过图画、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欣赏、认识民族与民间艺术,例如在民间曲艺教学引导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曲艺节目,并配合相应的理论讲解,帮助学生突破欣赏难点,提高艺术理解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带到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在直接欣赏中领略民族与民间艺术的魅力,进而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三)吸引民间艺人,打造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师队伍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传统教育体系培养下发展起来的艺术教师多不具备专业民族与民间艺术素养,因此,要想实现民族与民间艺术在幼师专业艺术课程中的融合,则需要积极引入民间的艺人、能工巧匠,进而优化幼师艺术教师队伍结构。让优秀的民间艺人、能工巧匠进课堂,一方面能够将这些世代相传的高超技艺融入课堂,利用传统的师承关系,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这些民间手工艺人身上具有执着的工匠精神,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熏陶,渗透德育。当然,学校在打造民族与民间艺术专业教师队伍的过程中,还应注重筛选,在吸引民间艺人、能工巧匠进入艺术教学课堂的同时,也应对其教育教学能力进行检验与监督,确保这些人能够带给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满满的民间艺术“干货”。
  (四)举办教学讲座,丰富艺术课程内容。教学讲座是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术气氛,推动学校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而言,传统艺术课程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加以落实,但是民族与民间艺术在专业课程中尚未形成体系,因此利用讲座开阔学生的传统艺术视野,发掘学生学习传统艺术的兴趣,增强其艺术实践基础则是教育教学的重要选择。例如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独特的钩描、刻版、印刷工序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潍坊市博物馆孔子学堂的工作者以“爱我潍坊”为主题开展民间艺术知识讲座,当地高校积极响应,并通过与学堂的沟通、合作,将讲座引入校园,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对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培养,从而拓宽了学校艺术课程范围,调动了学生了解、学习、关心民族与民间艺术的积极性。
  (五)组织课外实践,拓宽学生实践范围。民族与民间艺术在融入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单纯依赖课内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校、教师还需要从课外实践入手,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了解民族与民间艺术,深入本土文化,从当地的社会文化中理解传统艺术的历史渊源,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在课外实践活动指导中,首先学校应支持学生组建社团,加强社团管理,营造良好的社团文化氛围,为学生的社团活动提供保障;其次,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民族与民间艺术实践活动,如安徽地区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黄梅戏艺术活动,组织学生进入专业剧团学习,并在演出、比赛的激励下强化学习动力;最后,进一步挖掘当地民族与民间艺术资源,拓宽学生参与学习传统艺术的实践途径,在补充学校幼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的同时,提升学生民族与民间艺术学习效果。
  (六)建立考察基地,深化民间艺术研究。民族与民间艺术融入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课堂展示,或者教学生学会传统艺术的“皮毛”,只有在掌握艺术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传统艺术类型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才能展现民族与民间艺术的教育价值,并利用教育教学手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学校在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当地的研究部门相结合,建立校外考察基地与校内研究机构。一方面引导学生进入校外考察基地,并聘请民间艺人、能工巧匠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让学生在基地中对民族与民间艺术进行观察、触摸、欣赏,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增强其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利用校内外研究机构之间的通力合作,深入挖掘民族与民间艺术,从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推动传统艺术的发展,并根据幼师学前教育艺术课程教学要求设计实践操作系统,利用教学研究创造出更丰硕的传统艺术教学成果。
  将民族与民间艺术融入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教学中,对于幼师人才的素质培养,学校特色课程的构建,(下转第181页)(上接第172页)以及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在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构建中,学校应注重对民族与民间艺术的引入,深入挖掘当地民间艺术形式,探索其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路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内外实践空间,不断完善艺术课程体系,提高幼师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赖兵.广西民族民间美术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高教论坛,2018(8)
  [2]叶廷清.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剪纸艺术的教学分析[J].艺术科技,2017(5)
  [3]何桂云.当地民间艺术融入高职学前专业美术教育的原则——以罗山皮影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10)
  [4]张祖清.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思考[J].文教资料,2016(2)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艺术启蒙教育对儿童创新思维意识影响的实证研究”(KY2016YB604)
  【作者简介】宿高峰(1976— ),男,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研室,硕士,研究方向:学前美术教育。
  (责编 苏 洋)
其他文献
<正> 近些年来,对畜禽粪作为畜禽日粮的补充饲料的研究发展很快,许多国家已取得成果,应用于生产。其中兔粪的饲用价值,业已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实践。一、兔粪产量家兔的排粪
本文对美国和我国国民经济的物价增长指数进行研究,给出统计规律和预报方法,在进行年度经费测算时,提出较合理的物价增长指数的修正方法,同时利用型号可行性论证阶段的经费预
针对小学生书写质量欠佳问题,本文提出五个写字策略:要充分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教师要亲自示范引领;各学科之间要加强沟通,做到减负增效;家校配合要坚持不懈;评价体系要科学合
结合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研究了人为失误及隐患产生的原因和特征,从系统安全的角度提出了控制人为失误及隐患产生的基本方法和管理模式。
主要讲述了用TI公司的TMS320F2812 DSP实现CANopen转Modbus网关的设计,先简单介绍了TMS320F2812、CANopen协议和Modbus协议,然后给出了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
在舒兰矿业集团公司五矿-30m水平十六层运输道,利用可拆卸式锚杆支护掘巷600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这种可拆式锚杆的作用机理与其它锚杆相类似,但它具有杆体可拆卸回收复用
通过分析企业安全与生产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为实现安全真正为生产服务提供思路。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教师能力发展中对于自身认知程度不够高、教师考核缺乏“硬指标”、不注重高职教师队伍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轨严重等问题,提出提升高职教师能力发展内动力、搞好与企业的合作办学、构建科学能力发展评价体系、采取有力有效的激励举措等措施,从而更好地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关键词】高职教师 能力发展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企业,建立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一体化管理体系(简称为QEOHS一体化管理体系),但整合的深度和方法存在很大差别.
在分析脉冲异步时序电路时,考虑到不同类型,不同系列逻辑器件的实际延时,分析起来就比较复杂与繁琐,往往容易出错。但是,在采用Pspice程序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时,可以设定实际器件的不同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