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最值问题的“共性”与“个性”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中考题中最值问题从未缺席。最值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本文结合一些典型例题,将它们转化为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解决。
  关键词
  最小值 最短路径 最大利润
  类型一:求有共同端点的线段之和最小值或三角形周长最小值问题
  例1 如图1,直线l同侧有两点A、B,已知A、B到直线l的垂直距离分别为1和3,两点的水平距离为3,要在直线l上找一个点P,使PA+PB的和最小。请在图中找出点P的位置,并计算PA+PB的最小值。
  例2 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为边BC的中点,点P在对角线BD上移动,则PE+PC的最小值是 。
  例3 如图3,MN是半径为1的⊙O的直径,点A在⊙O上,∠AMN=30°,B为AN弧的中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
  例4 如图4,在Rt△ABC中,∠C=90°,∠B=60°,点D是BC边上的点,CD=1,将△ABC沿直线AD翻折,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若点P是直线AD上的动点,则△PEB的周长的最小值是 。
  例1要求PA+PB的最小值,也就是求A、B两点到同一点的和的最小值,当点P在这两点之间,且三点共线时它们的距离之和最小,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而由于A、B两点在所要找的直线上点的同一侧,因此想到作其中任一点(A)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A′] ),则l就是线段A[A′]的对称轴,如图1-1,根据对称轴上任一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从而转化成在直线l上找一点到[A′](A的对称点)与另一点B的距离之和最小值,于是自然想到连接[A′]B,[A′]B与直线l的交点就是所求的P点,再通过构造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计算线段[A′]B即可。
  例2中的正方形正好是轴对称图形,BD就是其一条对称轴,因此直接找到C点关于BD的对称点A,从而直接连接AE,如图2-1,再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即可。
  例3中的圆也是轴对称图形,直径MN就是其一条对称轴,因此找到B点关于MN的对称点C,从而连接AC,如图3-1,借助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及垂径定理的内容,可知∠AOC=90°,巧妙构造Rt△OAC,根据题意,运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C=[2],所以PA+PB的最小值为[2]。
  例4虽然是求三角形周长最小值,但由于其中的BE是定值,所以此题实质就是求PC+PB的最小值。而此题的翻折就有轴对称图形,E点就和C点关于AD对称,因此只要求BC的值,再加上BE的值即可,如图4-1。
  因此这一类题目的“共性”就是构建“对称模型”,实现转化,再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出最小值。
  拓展延伸:蚂蚁沿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外侧面吃食的最短路径问题。
  例1 如图5,有一个虫子想从点A沿棱长为1cm的正方体表面爬到点B,求它爬过的最短路程。
  例2 图6是一块长、宽、高分别是6cm,4cm和3cm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长方体木块的一个顶点A处,沿着长方体的表面到长方体上和A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的长是 。
  例3 如图7,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为4dm,圆柱高为2dm,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A和点C嵌有一圈金属丝,则这圈金属丝的周长最小为 。
  例4 如图8,圆锥底面半径为10cm,高为10[15]cm,若一只蚂蚁从底面一点A出发绕圆锥一周回到SA上一点M处,且SM=3AM,求它所走的最短距离。
  例1要求虫子沿正方体表面爬过的最短路程,需要在从A点到B点的侧面展开图上找出,因此画出其侧面展开图,直接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线段AB的长度即可。也是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例2是求长方体表面的最短路程,看似和正方体差不多,但是要注意,它们虽然有“共性”,但是又有其“个性”,正方体的每个面展开都是全等的正方形,而长方体由于长、宽、高各不相同,它的每个面展开也不一样(如图6-1,6-2,6-3),因此要注意根据边的长度,由勾股定理求出长度,再去判断出最短的距离。
  例3要求金属丝的长,也需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长方形(如图7-1),找准A、C两点,再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例4 求蚂蚁沿圆锥表面爬过的最短路程,也是将其侧面展开得到扇形(如图8-1),根据题意求出AM的距离即可。
  因此这一类题目的“共性”就是利用其侧面展开图,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从而再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出最小值。
  类型二: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
  例1 求函数y=x2-2x-3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2 变式:当-2≤x≤2时,求函数y=x2-2x-3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3 变式:当1≤x≤2时,求函数y=-x2-x+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这一类是单纯的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它们主要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不同,作出函数草图如下,在所给自变量范围内,观察图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由此得到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函数取到最值时相应自变量x的值。
  拓展延伸: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最值问题
  例1 某商场以每件30元的价格购进一种商品,试销中发现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量m(件)与每件的销售价x(元)满足一次函数m=162-3x,30≤x≤54。
  (1)写出商场卖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利润y与每件销售价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商场要想每天获得最大销售利润,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多少最合适?最大销售利润为多少?
  例2 已知在△ABC中,边BC的长与BC边上的高的和为20。
  (1)写出△ABC的面积y与BC边的长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面积为48时BC边的长;
  (2)当BC多长时,△ABC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这一类题的“共性”是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并且此类构建最值问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商品经营活动中的求最大利润、最大销量等问题,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通过题意及现实数量关系,确定出相关函数的表达式:
  y=(x-30)(162-3x)=-3x2+252x-4860,
  30≤x≤54。
  另一类是几何图形中有关面积的最值问题,解这类问题关键是要掌握图形面积的求解与表示,构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y=[x(20-x)2]=-[12]x2+10x,
  即y=-[12][(x-10)]2+50。
  最后观察其“个性”,根据函数图像的增减性确定其最值,并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
  最值问题是初中阶段的常见问题,这类试题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解法灵活多样,而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问题,找到其“共性”,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数学模型,再根据“个性”解决。并且将生活中的经济问题与数学中的最值问题联系起来,以达到最高效率。
  (作者为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扬子晚报》5月22日报道:南京秦淮区一所小学的80个一年级入学名额,有近千人来抢,小学新生报名家长居然深夜排队。《南京晨报》5月24日报道:小学一年级的入学考试,要考诸如“给鸡生的蛋排顺序”“模仿十二生肖叫”之类的试题。一些媒体津津乐道,似乎表现出某某地区人群高雅,特别重视教育,人们对优质教育是资源如此渴求、如此看重。那么,到底是我们的教育真的这么兴盛,抑或是太急功近利,容不了哪怕是短暂的等待?
一、设计思路  本课授课对象为九年级学生,教学内容选自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九(下)“Unit1 Two Cities in China”。本課例为阅读第一课时,围绕北京与桂林两个城市的景点介绍开展阅读活动。本课设计理念聚焦思维的逻辑性和创新性,对话题的选择及问题设计等注入思维含量,着力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发展。审辩式思维是对英文“critical thinking”较为贴切的中文翻译,它的真正含义在
网络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办公的时候一旦网络出现什么故障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在使用连接入网络的打印机时也是如此,只要断网,就会影响打印机的正常使用.应对这
结合南京奥体中心游泳馆主馆工程,对主馆屋盖钢结构进行了静力和动力分析,重点对屋盖钢结构中的预应力空间拱桁架进行了施加预应力的分析,并与预应力张拉阶段的现场实测数据
针对当前框架结构中楼梯设计的实际情况,结合"5.12"震害案例的分析、《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的学习以及多年从事施工图设计及审查的经验,仅对楼梯构件提出一些切实可
通过工程实例,初步分析了单层地下室上浮的一些原因,并提出单层地下室有可能发生上浮时在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以及处理上浮事故的一些方法。
我院ICU病房近期应用CRRT成功救治1例HELLP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CRRT治疗可以利用滤过清除内皮素(ET)、细胞黏附因子、TXA2,白介素系列,并且能够清除炎症介质,改善单核
为考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polymer,FRP)对木梁的加固效果,对比分析了3根普通木梁和33根FRP(包括CFRP和GFRP)加固木梁的极限荷载与抗弯刚度等结构性能,
罗技推出了两款线条流畅、音质超群的热宠级2.1音箱——X-230和X-240立体声音箱。依托于罗技蜚声业界的频率定向双驱动(FDD2)技术,X-230音箱完美地解决了传统双驱动器设计带来的
新的课堂改革就是以学生学为基础,以学生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实现了自主的学习才能体现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和交流是每一节生物课的灵魂。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应注意课堂上“学”“讲”二字的理解和实施,这就是我校正在创建的新型课堂——学讲课堂。近年来,我做了一定的尝试,试着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多边互动的模式,培养学生“学进去”“讲出来”,学生喜欢上生物课,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