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由“觉”至“醒”的影像践行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q19870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与多数同类题材作品不同,电视剧《觉醒年代》关注的是,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6年时间的历史,再现和还原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时期思想激荡、革命热情高涨的历史背景下,为什么会成立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成立的历史进程。在主题挖掘、情节铺陈、人物设定上,《觉醒年代》颇值得玩味。

主题:由“觉”至“醒”点燃思想的火炬


  该剧剧名“觉醒年代”意味深长。觉醒,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觉”至“醒”的过程。
  “觉”即自觉、察觉,是一种初步的、模糊的自我意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意识到必须探索救国之路。“醒”即清醒、醒悟,在经历无数挫折、失败、牺牲之后,中国人对救国救民的理论、道路、方向、目标、手段、方式,认识更加清晰、深入、具体和明确,最终找到了适合国情的救国之路。
  由“觉”至“醒”,也是本剧重要的精神主线。
  剧中展现这一过程主要有两个标志性节点:
  一是五四运动中学生爱国运动遭镇压,大量学生被捕入狱甚至受伤、牺牲。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由此觉醒,认为思想启蒙之外要从根本上改造社会,要唤醒四万万中国民众,发动群众进行斗争。于是,陈独秀奋笔疾书:“千万不要以为山东问题仅仅是一个省的存亡问题,也不光是学界一家的事情,而是全中国的事情,无论学界、政界、商人、农夫、劳工、警察、当兵的、做官的、议员、乞丐、新闻记者全都要站出来,国民斗争的矛盾应该指向卖国政府。”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各地广泛发动工人、农民、商人等社会各界参与爱国运动,发出了“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让劳动者成为天下的主人”“发起全民族的爱国运动”等时代最强音。
  另一个节点是,为逃避追捕,李大钊护送陈独秀出京途中遇逃难灾民,其悲惨至极的生存状况让二人痛心疾首,再次觉醒,“得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用马克思学说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一个可以把中国引向光明、让中国人能够过上好日子的无产阶级的政党”。于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革命者的觉醒,也是中国人的觉醒,更是中华民族的觉醒,思想的火炬由此点燃并照亮中华民族前行之路。

情节:激烈的戏剧冲突与跌宕起伏的剧情


  该剧时间跨度为1915-1921年,正是中国近代史上各种社会思潮、社会运动激烈碰撞和交锋时代。
  剧中将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各种冲突加以戏剧化还原,使剧情跌宕起伏。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即所说的革新派,与林纾、辜鸿铭、刘师培、黄侃等人为代表的复古派或保守派观点迥异、针锋相对,革新派指复古派因袭守旧、祸国殃民,复古派说革新派数典忘祖、颠覆伦常。
  即便是在革新派内部也存在冲突:李大钊不赞同陈独秀关于《新青年》“二十年不谈政治”的主张,胡适对李大钊主张的马克思主义及俄国暴力革命理论与实践不以为然;李大钊认为胡适对美国实验主义推崇备至,并主张中国全盘学习美国的观点不符合中国国情,陈独秀创办重在评论时事的《每周评论》没有得到胡适的积极响应和支持;钱玄同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也遭至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反对,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对陈延年等人深信不疑的无政府主义互助论及工读互助社试验并不乐观。
  复古派或保守派内部也存在冲突:辜鸿铭坚决反对诋毁蔡元培,刘师培反对黄侃指名道姓地激烈批判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等人。林纾对张长礼、张丰载之流玩弄权术使用下作手段陷害蔡元培等人,进而将他陷于不仁不义之地深恶痛绝,发出“文人与政客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感慨,并与之分道扬镳。
  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在推进北大改革的同时坚决支持捍卫国家主权,凭借其个人威望和人格魅力在各个学派、各个阶层、各种冲突和争论中不断斡旋、调停和平衡。既支持各持己见又要坚持真理、坚守民族大义;鼓励各派争论既要保证尽量不伤和气,也要研习学问要关注国家命运。
  这些冲突使北大改革、巴黎和会拒绝签字、释放爱国学生等情节展开一波三折、错综复杂,使剧中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及民族命途多舛,使全剧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充满戏剧张力。

人物:饱满的群像与坚实的人文风骨


  《觉醒年代》全剧有近百人物,有达官显贵也有平民百姓,有革新派也有复古派,有学术精英也有青年学生,有资本家也有产业工人……勾勒出一幅思潮激荡、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大时代下的人物群像,也彰显了人文风骨。
  蔡元培学养深厚、为人谦和,处事公允、顾全大局,白天日理万机,深夜不忘研读《文心雕龙》。陈独秀坚决倡导新文化但并不固执己见,根据革命形势顺势而动、因势利导。李大钊对民族危亡、民生疾苦痛彻心扉,为参加革命毅然放弃海外学业。胡适与陈独秀、李大钊观点相左,但对二人的知遇之恩深怀感念。鲁迅不苟言笑但心思缜密。这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均为性情中人,虽见解观点不尽一致,但并未因此影响个人之间的情感和友谊。
  新旧思想文化之争首先是学术之争,首先发生于学术界,参与者也多为当时的學术精英、知识精英。无论是哪一派都十分注重保持学术品格与学者风范,虽学术见解不同,但都坚守良知、公理和民族大义,主张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权压人、仗势欺人,对人身攻击、造谣中伤等下作手段更是不齿。蔡元培、陈独秀对辜鸿铭、黄侃等人的学问才华敬佩有加,并没有因为学术立场和观点不同而对其进行打压,相反极力保留他们在北大的教职。
  另外,五四运动的另一个群体——青年学生的形象在剧中可圈可点。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等这些当时不过十几岁、二十几岁的青年,志存高远、忧国忧民,毅然决然投身革命,不畏强权、不怕坐牢甚至不怕牺牲,有的牺牲时才二十几岁……他们坚持真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大义的勇气、实践和牺牲,可敬可叹。
  该剧尊重历史事实,没有刻意拔高、美化甚至神话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革新派代表人物,也没有对复古派或保守派人物进行丑化、矮化或贬损。
  综上所述,《觉醒年代》用人们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视听语言,形象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堪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一次由“觉”到“醒”的践行。
其他文献
清河西汉古城遗址  在京城文化圈,提起冯其利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以至于他去世多年还有人怀念他。他是研究清代爱新觉罗家族世系的专家,主要成果是《寻访京城清王府》《清代王爷坟》。这两部著作奠定了他清代史学家的地位。他历尽艰辛勘察爱新觉罗家族的王府与坟墓,得到了包括溥杰先生在内的家族成员的认可,更有人评价冯其利“以一己之力填补清史空白,可钦可佩”!我与冯其利  20世纪90年代中期, 我和冯其利因为巧
期刊
周晓华  2020年,她的长篇小说新著《烟火漫卷》在京发布,这是继 2015 年《群山之巅》后,她推出的又一长篇。  分享会上,子建讲给读者这部长篇的缘起,“我是 1990年来到哈尔滨的,至今已经生活30 年了。你想,30年孕育一个生命,如果你有一个孩子,他从出生到 30岁,都要娶妻生子了。我和哈尔滨,从最初的隔膜到现在水乳交融。当你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风俗,对这座城市的感情不断升温后,对
期刊
庙会里各种杂耍、吃食的摊位热闹非凡。  编者按  我们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逛庙会的人,摩肩接踵。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被鞭声吓得望风而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见一家门口晒着的
期刊
北京,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十几岁来京,一晃二十年过去了,看着安身立命之处日渐繁华,却总禁不住想起初来北京时的样子。不觉又好奇起来,更早的几十年前,它又是个什么样子?在翻阅了许多资料后,一部讲述老北京的舞剧《金蝉塑与糖人宝》诞生了。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于文化艺术的高度重视,我国的舞剧创作也迎来了一个高峰期,每年有几十部舞剧上演,成为全世界舞剧产量最高的国家。当代舞蹈编导有义
期刊
2012年,一部《正阳门下》悄悄上映,当年没有引起什么风浪,却在之后几年里以口碑相传成就了一部“迟来的经典”。播出近8年,豆瓣评分依旧高达8.2分。剧中又帅又痞又招人喜欢的北京爷们韩春明,“破圈”红到了台湾。《正阳门下》在台湾年代MUCH电视台热播时获得了收视率“破1”的好成绩,MUCH电视台每天都会收到观众打进的电话,希望邀请男主角朱亚文去台湾会见粉丝。  郝金明说,生活中我就有点像韩春明。插队
期刊
向新疆和田地区捐书成达志愿者服务队:“成德达才”的绿色摇篮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成达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16年11月9日,服务队名字正是取自学校育人理念“正志笃行,成德达才”中“成达”二字,寓意品德高尚、胸怀宽广。学校的志愿者服务队隶属于校团委,是联系广大同学的纽带和桥梁。  服务队成立以来,“志愿北京”实名注册志愿者673人,全校学生100%实名认证加入团体。服务总时长920
期刊
李霞,党员,出生于1986年5月,延庆区香水园街道东外社区工作者。在2020年疫情肆虐的紧急关头,她选择做一名冲锋在前的党员先锋。作为一名尚在哺乳期的妈妈,她舍小家为大家,活跃在“抗疫”一线,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在“抗疫”之路上默默前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是社区工作者做好基础防线刻不容缓的使命。疫情防控工作,信息摸排至关重要,她电话核实信息不漏一人一户,即便是本小区认识的老住户也逐一核实。电话不通
期刊
姚梦媛,1988年出生于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现是北京市平谷区税务局的一名税务干部。她一直积极参与绿色环保行动,从自身做起,带动身边的亲人、同学以及同事,身体力行参加公益活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带动他人。作为一名生在平谷、长在平谷的普通公民,疫情当前,姚梦媛主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坚守岗位、不畏风险、全力以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姚梦媛勇于
期刊
最近热映的由妮可基德曼和休格兰特联合主演的美剧《无所作为》,讲述了一个让人看后意犹未尽,甚至是感到匪夷所思的故事:格蕾丝是一位有着20年临床训练的哈佛毕业的心理医生,她一步步经过否认、怀疑,最终识破和揭发自己同床共枕17年的肿瘤科医生丈夫乔纳森,竟然是一位具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杀人犯。这让我们不禁想问,为什么格蕾丝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临床训练在自己丈夫面前“武功全废”呢?在他人眼中自私冷酷傲慢的喬纳
期刊
于芬,1960年生人。海淀区富力桃园社区普通居民。10年来,她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坚持健康生活的理念,为共创国家卫生城区,构建美好和谐的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成为社区公益先锋。  2010年11月份,于芬搬到海淀区富力桃园社区,当时就被小区优美的环境所吸引,看到负责绿化的员工辛勤地剪枝、浇水、拔草、清理树叶;看到负责环境卫生的员工认真地打扫楼道卫生、清洗垃圾桶、用水刷洗园区道路等等这一切,都使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