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祖细胞对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潜在临床价值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night123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动物模型研究显示,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在肿瘤血管化和肿瘤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存在于骨髓中的EPC,在肿瘤分泌的某些因子或信号刺激下动员到外周血使其水平升高,并归巢到肿瘤组织的新生血管床.临床研究表明,EPC水平的变化可预测抗肿瘤药物包括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疗效.基于这些观察,EPC对于恶性肿瘤有潜在的诊断和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恶性腹腔积液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多因素的过程,其形成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诊断、治疗手段多种多样,除腹腔穿刺引流外,靶向及生物免疫治疗在恶性腹腔积液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院自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应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DDP)和5-氟尿嘧啶(5-FU)方案治疗1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期刊
微小RNA(miRNA)通过特异性碱基对互补调节其靶mRNA的基因表达,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凋亡过程.肿瘤细胞中miRNA表达水平与正常细胞有显著差异.miRNA可以表现为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Ki-67是一种在增殖细胞中表达的核抗原,与临床分期、淋巴结状态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呈正相关,而与雌激素受体(ER)呈负相关.Ki-67高表达是细胞具有极度增殖活性的表现,内分泌治疗和化疗均对其表达有影响.Ki-67是早期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亦可联合其他基因共同指导乳腺癌的预后,并可对乳腺癌的预后分级提供辅助信息。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进食早、住院时间短等微创优势,手术并发症两者类似.在早期胃癌,可获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性效果.虽然随着镜下操作经验的丰富以及设备的改进.进展期胃癌以及复杂的D2清扫操作更多被纳入腹腔镜胃癌手术的范畴,但目前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远期根治性疗效。
黑素瘤自发性消退现象使人关注到黑色素瘤固有的致免疫性,组织学现象及相应的临床观察亦证实体内的抗肿瘤主动免疫应答.人们利用黑素瘤作为治疗模型开展了一系列肿瘤疫苗的研究。
紫杉醇是卵巢癌和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和二线用药,临床研究发现其与热疗结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人体的疗效,但体内外实验中常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研究采用的细胞、参数、剂量和热化疗结合方案等都影响最终结果。
果蝇相关同源异型框转录因子2(CDX2)在肠上皮黏膜细胞的发育及保持形态、结构特征中起重要作用.肠型胃癌经历了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到异型增生再到肠型胃癌的多步骤、多阶段逐渐发展的过程.迄今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DX2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以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