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永慈——张兴华校长印象

来源 :小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jian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2005年调至现在这个单位,不久就拜识了当时的海门实验小学校长张兴华,由于那时他已退休,不在学校正常上班,因此向他学习的机会并不甚多.但我知道他是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在他手里把学校办成了名校,他在南通市“带出”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所以就留意了解他,因而对他比较熟悉.
其他文献
“编码”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属于专题活动,主要内容是了解编码的广泛应用,在观察、比较和猜测中探索数字编码中所表示的具体意义,体验编码中的一些规则和方法,会运用数描述某些事物的特征,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积累思考经验,发展推理能力.笔者倡导“情智数学”课堂的教学主张,“情”与“智”是其必不可少的两大元素.那么,如何基于“情智数学”,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从而“玩好数学”呢?现以“编码”一课为例,谈谈“情智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期刊
一、挖掘德育渗透点,进行学科育人rn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德育目标,可以从创设情境入手.有现实意义的情境,不仅使数学知识找到恰到好处的现实载体,还能通过数学学习,深化对时代主题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根据本学科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享受国家发展成就的同时,思考“我能为国家发展做什么”,以实现学科德育目标的拓展和升华[1].下面的教学,试图找到身边热点时事与数学模型的结合点,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
期刊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统编教材通过选文回答了这些问题.rn有很多优秀人物的故事被选入教材.比如《朱德的扁担》《黄继光》《军神》,这些文章分别介绍了朱德的身先士卒、以身示范,黄继光的舍生忘死、顾全大局,刘伯承的刚强、果敢.培养什么样的人,从这些篇目中就能找到一些答案.
期刊
革命根据地的小学数学教育,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新开端,其教科书之教育功能不仅为当时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立德树人”的今天,更应是我们传承的红色基因.rn一、明确的目的rn在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各地的红色政权就十分重视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工作,并一直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下,在20多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各地先后编写了几十套小学数学教科书.
期刊
关于“分数除法”,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分三部分进行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学习“整数除以分数”时,学生先借助画图理解“整数除以几分之一”的算理和算法,然后把该学习方法类推到“整数除以几分之几”.但是,学生对“整数除以几分之几”的图意理解有困难,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rn1.没有很好地将直观模型与“包含除”思想联系起来.张奠宙教授指出,对于除法,我国的教学和教材编写中,都畸形地偏向等分除,形成了片面的思维定式.
期刊
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中“比的应用”的第二课时,主要是应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的应用,会解决“已知两个部分量的比和两个部分量的和(即总量),把总量按两个部分量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即“已知整体求部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重点解决“已知两个部分量的比和其中一个部分量,求另一个部分量或总量”的问题,即“已知部分求部分或整体”.笔者认为,比的应用一定是在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和运用基础上对比产生的更深层次认识.
期刊
一、直观辨认平行四边形rn出示六个图形,如图1,组织辨认:哪几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rn指认出②③⑤号图形为平行四边形后揭题.rn二、操作发现并验证平行四边形特点rn(一)给出学习任务,操作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期刊
一、案例背景rn“垂直线段”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准确理解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和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长度相等的知识内涵.教学难点是: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rn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首先是因为要学习的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孩子们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其次是因为距离是点到直线所有连线中的最小值,对“所有”的理解,无法通过操作来实现.所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
期刊
一(上)《四季》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教学中,笔者在充分考虑学情、年段和文本、文体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设计”和“指向关键能力的、有意义的阅读联结”等教学策略,以期实现“以情境激活兴趣和思维”“以联结促进深度学习和能力提升”的设计意图.
期刊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rn1.快递机器人横向移动,引出横轴.rn师:“双十一”刚刚过去,最近你拆快递了吗?成千上万件包裹,你知道是如何分拣的吗?就是由它来完成的.rn(课件播放仓储机器人分拣快递的视频)rn师:看,在某快递仓库,有一个小黄人(即黄色机器人),如图1,它在干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