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社区容易失败?

来源 :创业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52184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厦门的一个会议上和keso相遇,我问了一个问题:一个社区的风格究竟是运营方决定的,还是用户决定的?我自己有一个答案:运营方。而keso则偏向于认为是用户。后来我在微博上发出了这个疑问,有一个回答得到了keso的认可:运营的风格决定了第一批用户,第一批用户则奠定了社区的风格。
  这个答案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总觉得还有唠叨两句的必要。一个社区的风格形成,第一批用户自然很重要,但完全有可能因为第一批用户,这个社区就再也起不来了。
  值得警惕的一点是,社区变成一个“IT社区”。虽然我个人是混迹于IT圈的,但我深知,IT的话题(除了苹果新手机发布这类的大事件),大部分话题是非常小众的——有太多看似IT业的从业人员下班后一点也没有兴趣再讨论这方面的事了。而通常做社区的人都出身互联网,在圈内或多或少有些人脉(或者知道一点圈内所谓的大拿),引导这批朋友进入一个社区,完全有可能把社区做成一个IT垂直领域。除非你一开始就打算搞这个,否则这条路其实是条歪路。
  第一批用户也是非常挑剔的用户,会提不少意见。作为运营者来说,忽视他们的建议是值得注意的事。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不伤及他们感情的前提下“忽视”他们。虽然网络社区通常意义都是免费的服务,但说到底还是一个商业产品。而没有一个产品能够“无止境地”满足用户需要。
  这已经涉及到了轻重和细节的环节。我一向对“魔鬼在细节”这句话是不太以为然的。魔鬼其实在轻重。第一批用户对细节的注意有时候会误导运营者,在一件不怎么要紧的事情上做到极致和完美,只会让自己小小的创业团队消耗掉原本就不太多的资源。
  当成功跨越了初创期,社区用户来了第二批、第三批之后,如何维系且加强自己的风格呢?keso有一个不错的观点:豆瓣把产品当成运营来做,而新浪微博把运营当成产品来做。这话的意思就是,豆瓣通过推不同的产品,来捍卫发扬自己的风格。豆瓣阿北所谓“豆瓣不运营”的背后,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但新浪微博并没有推更多重量级的产品,而是通过运营(比如话题讨论、重要用户推荐、删帖等)来强化自己的风格。从中可以看到,豆瓣是一种技术型思维,新浪则倾向于人力把控──虽然都是UGC社区,但这两家公司一大一小,决定了他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路径。
  不过,必须再说一句,用产品来推动“运营”,其实并不太靠谱——虽然感觉上会省一些人工成本。事实上,豆瓣至今给大多数人的印象是它的“老三样”(书、电影和音乐)以及小组,这都是很老的产品。豆瓣后来的产品,阿尔法城、部落、电台,只有最后一个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这成本未免太高了。做一个小小的第三方开发平台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还是得依靠点人力来选择着重向用户推荐哪些产品。
  小结一下。我在很大程度倾向于一个社区的风格,是应该也必然把握在运营者手里的。UGC能够产生内容,但很难产生风格。运营方对“轻重”的取舍,决定了哪些用户会加入UGC,而哪些用户不会。用户主导只是在台面上唱唱的,就像“公司是所有员工的”这句话。因为一个网络社区失败了,只是运营方的责任,与用户无关。
其他文献
<正>意大利修复学家塞萨尔·布兰迪(CesareBrandi,1906-1988)认为,"修复是以文物(或艺术品)传承为目的,在文物的物理延存和审美及历史的双重性中,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文物进行的
实践中股权激励因制度体系不统一、激励条件过于刚性、上市公司缺乏灵活性、管理层寻租等而饱受诟病。为进一步促进投资者与劳动者形成利益共同体,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提升股
利用大数据去开发实验室管理系统已经受到高校实验室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如何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提升实验室的相关管理水平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目前大数据背景下关
目的:观察结构化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把握主要矛盾的理论内涵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适应新时代,了解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人的需要具有多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分析了在传统数学教学体系下的统计学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围绕大数据时代下新的统计学人才需求,提出了统计学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