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企业找准定位的关键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shou4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正成功的企业家的特征不是拥有准确的直觉,而是秉持一套清晰、简洁、深刻的企业理论,不仅能够积累巨额财富,还能够缔造一个持续发展的组织。企业家个人不需要向其他人分析概念和解释自己的企业理论,更无须讲述细节,他们集思考者、分析者和执行者于一身。
  然而,企业需要彻底思考并公开阐述企业理论,这就首先要求清晰界定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思考“业务是什么,以及应该是什么”。
  企业唯有清晰地认识自身的使命和宗旨,才有可能树立明确且现实的目标。使命和宗旨是企业的首要事务、战略、计划、工作安排的基础,是管理层设计管理岗位的起点,更是设计组织结构的起点。结构跟随战略。
  战略决定了既定企业的关键活动。战略要求明确“业务是什么以及应该是什么”。

1.决策出自各级管理者


  与以往的组织形成鲜明对比,当今的组织实际上在各个层级上聚集了大量拥有知识、掌握技术的人才。但知识和技术也意味着,相关人员能够影响关于工作应该如何开展、实际上如何开展的决策。必要时,管理者需要做出有风险的决策,而使用计算机不会改变这一事实。
  实际上,计算机导致最高管理层制定决策时更加依赖低层管理者做出的决策,因为后者后会转化为计算机数据。
  20世纪50年代初计算机刚刚上市的时候,我们听到大量有关中层管理者即将被淘汰的言论,但事实恰恰相反,其后20年中,所有发达国家的中层管理者数量均急剧增加,而且与传统的中层管理者不同,新出现的中层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决策者,而不再仅仅是高层决策的执行者。
  结果导致,影响整个企业及其绩效的决策,由组织内各个层次的管理者,甚至有可能是非常低层次的管理者做出。
  做什么与不做什么,继续什么业务与抛弃什么业务,保持还是抛弃什么产品、市场、技术,类似的風险型决策是当今企业时刻面临的现实,往往由大量处于从属地位的人员做出,他们通常并不拥有传统的管理头衔或岗位。
  整个组织拥有共同的愿景、相互的认可、一致的方向和努力,要求清晰界定“业务是什么以及应该是什么”。

2.“业务是什么”并非显而易见


  了解一家企业的业务是什么似乎是一件最简单或最明显的事情,钢铁企业炼钢,铁路公司运送旅客和货物,保险公司承保火险,银行从事借贷。
  实际上,“业务是什么”几乎总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正确的答案通常不是显而易见的。唯有最高管理层才能够确保这个问题得到应有的重视,找到有意义的答案,进而使企业得以规划自身的路线并设立相应的目标。
  有些管理者回避该问题也不是没有原因。询问该问题会引起争论、分歧和冲突。提出这个问题总会暴露最高管理层内部的分歧和异议。那些共事多年、自以为了解彼此想法的伙伴突然会惊讶地意识到彼此之间竟然存在严重分歧。
  实际上,在最高管理层引入异议非常重要,主要原因是“业务是什么”问题从没有正确答案。该问题的答案也从来都不是从“事实”中逻辑推导出的结论。
  寻找答案需要判断力和相当大的勇气。答案很少遵循“众所周知”的现实,绝不应建立在貌似合理的基础上,也不应该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而且必然会经历痛苦与纠结。
  管理层回避询问“业务是什么”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愿意听取意见。关于“业务是什么”,人人都有自己的意见,然而管理层非常讨厌没完没了的会议和辩论。
  关于企业的宗旨和使命的定义,仅有一个焦点,也就是起点,这就是消费者。消费者定义了企业的业务。
  消费者仅仅想知道产品或服务未来会为他们做什么,所有关注只在于自己的价值和需求。任何试图阐述“业务是什么”的认真尝试,都必须从关于消费者的上述事实开始。

3.谁是消费者(客户)?


  “谁是消费者”是界定企业宗旨和使命的首要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答案绝非显而易见。在很大程度上,如何回答该问题决定了企业的自我定位。
  “谁是消费者(客户)”的正确答案通常是若干客户。
  多数企业的消费者起码包括两个群体。还有一些企业,在经济上只有一类客户,然而在战略上(购买决策方面)有两类或更多类客户。
  IBM公司在计算机行业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原因是,该公司很早就认识到如果想让计算机畅销,那么必须让企业中身居不同岗位的人都要购买。
  使用计算机的人,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和财务人员,不得不购买,但最高管理层也必须购买,同样必须购买的还有那些把计算机作为信息工具的人,即运营经理。
  从一开始,IBM公司就向所有上述人群销售计算机,并仔细思考了每类人寻找的是什么,需要知道的是什么,认为有价值的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与这些人建立业务关系。
  思考“消费者(客户)在哪里”也很重要。20世纪20年代,西尔斯公司取得成功的一个秘密就是,发现老客户出现在了不同的地方:农业者的流动性变大,开始到城镇购物。
  这使得西尔斯公司比多数其他美国零售商早20年认识到,零售商店的区位是一个重要的企业决策,也是回答“业务是什么”问题的重要因素。
  下一个问题是:“消费者(客户)买的是什么?”
  凯迪拉克工厂的员工说,自己制造的是汽车,所在企业的正式名称为通用汽车公司凯迪拉克事业部。但那些花费15000美元购买一辆崭新凯迪拉克的消费者主要买的是交通工具还是声望?凯迪拉克的竞争对手是雪佛兰、福特、大众吗?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接掌凯迪拉克的德裔维修技师尼古拉斯·德雷斯塔特回答道:“凯迪拉克的竞争对手是钻石和貂皮大衣,其消费者购买的不是‘交通工具’,而是‘身份’。”这个答案拯救了当时即将被停产的凯迪拉克汽车。大约用了2年时间,虽然尚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但凯迪拉克仍成为通用汽车公司主要的增长型业务。   如果管理层想要理解企业的宗旨和使命,必须思考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对消费者(客户)的价值是什么”。或许这是最重要的问题,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管理者非常确信自己知道该问题的答案——所谓价值就是企业认为的质量,但这几乎从来都是错误的。
  消费者购买的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按照定义,消费者购买的是需求的满足。
  换言之,消费者购买的是价值。然而,从定义来看,制造商不能生产价值,只能制造和销售产品。因此,制造商心目中的质量可能是无关紧要的,只不过是浪费和没用的开支。
  很少有人思考“对消费者(客户)的价值是什么”的另一个原因是,经济学家认为自己知道答案:价值就是價格。实际上,即使这称不上是错误答案,至少也是一个误导性答案。
  价格绝不是一个简单概念,可能还有其他价值观念决定价格的真正含义。在许多情况下价格是次要的,仅仅是一个限制因素而不是价值的本质。

4.何时思考“业务是什么”


  多数管理者都是在企业陷入困境时才思考“业务是什么”。当然,那个时候必须思考该问题,并且很可能会带来惊人的效果,逆转貌似不可避免的衰退趋势。



  但是,等到企业或行业陷入困境时才思考该问题,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管理。
  实际上,企业在刚建立时就应该思考该问题,尤其是那些有抱负的企业,更应该仔细思考业务是什么。这种企业最好在初创时就树立一种明确的企业家理念。
  认真思考“业务是什么”问题最重要的时刻就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时候。成功往往会使导致成功的行为变得过时,继而塑造新的现实,并且最重要的是会带来若干特有的难题。
  对于一家成功企业的管理层而言,要思考“业务是什么”并不轻松,因为此时企业内部的所有人都觉得答案再明显不过,不值得为此浪费时间。对成功进行反思从来都不受欢迎。
  所以,最重要的是当企业达成目标时,管理层应该不断地认真反思“业务是什么”,这就要求管理层高度自律,并负起责任,否则会导致企业衰落。

5.“业务将是什么”


  迟早有一天,即使“业务是什么”问题最成功的答案也会过时。关于企业的宗旨和使命的定义很少能延续30年时间,50年更是天方夜谭,通常情况下能维持10年时间相关人士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所以,管理者不仅需要思考“业务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询问:“业务将是什么?外界环境的哪些变化可能会对企业的性质、使命和宗旨产生强烈影响?当前如何才能把这些预期纳入企业的经营理念、目标、战略和工作安排中?”同样,市场及其潜力和发展趋势只是起点。
  假定消费者、市场结构、技术态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那么5-10年内我们的业务预期能占据多大市场份额?验证或者反驳这些预期的因素有哪些?
  所有趋势中最重要的是人口结构和人口动态的变化,但很少有企业予以关注。追随着经济学家的观点,传统上商人也往往假定人口是一个常量。
  人口要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人口结构对购买力、消费习惯、劳动力规模与结构的影响,而且人口变化是唯一可能真正用于预测未来的要素。
  美国杂志业发生的急剧变迁说明,微小的人口变化也会造成巨大影响。直到1950年左右,大量发行的杂志依旧是美国最成功的、利润最丰厚的传播媒介,但当时的典型代表,《科利尔》《星期六晚邮报》《展望》《生活》都每况愈下。
  人们通常将这种局面归咎于电视的兴起,但是杂志在整体上并未受到电视的影响,这就如同之前没有受到收音机的影响一样。
  相反,电视兴起之后,杂志的总发行量和广告收入都迅速增长,并且这种趋势仍在持续。当前形势的原因在于人口状况发生了变化,而人口状况变化的首要原因是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次要原因是年龄结构的变化。
  彼此同质的大规模受众群体已经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多个专业性的大众市场,即受众数量可观但仍然有限,受教育水平和购买力高得多,且具有明确的专业兴趣的群体。
  该群体比上一代人阅读更多种杂志,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的阅读能力更强。对于杂志的广告客户而言,该市场要比以前更好,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读者的购买量更大。每一位受过良好教育、衣食无忧的读者,本身都是大众读者的一员,而且是一名专业性的读者。
  管理层有必要预测经济变化、时尚品位的改变、竞争形势变化等因素导致的市场结构变迁,而且竞争必须始终根据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的观念来界定,因此必须包括直接竞争和间接竞争。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进步,存货管理水平的强与弱对于农业类企业的自身竞争力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选取草原兴发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其公司存货管理面临的各种难题。并就农业类企业克服存货管理难题提出了有效建议,并对行业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一、存货管理的概念、意义、特点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交易活动中所拥有的用来准备卖出的各種产成品、正在生产之中的在产品、生产中途消耗的材料、物料等。企业留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销售,无
期刊
知乎上有一条穿越岁月的提问:“有哪些能提升幸福感的小家电?”这个发布于2015年5月的问题,浏览量超过900万人次,至今仍在更新,最佳评论获得1.8万个赞。  年轻人对小家电的爱,硬生生把一家小家电企业买成了上市公司。4月29日,小熊电器发布上市后的首份年报,2019年营收26.88亿元,同比增长31.70%;净利润2.68亿元;派发现金红利1.20亿元,慷慨回馈首年投资者。  时间回到2004年
期刊
单身社会形态初现端倪  很多人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身边的青年男女明明条件和素质都不错,却成了“剩男”与“剩女”,有些是因为自己不想找另一半,有些是因为眼光太高,有些则是想找找不到。  这并非个例,在当今社会,单身已成为了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早在2013年,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就写过一本名为《单身社会》的书,他将“单身人口在大城市里越来越多,并逐渐赶超核心家庭数量”的社会定
期刊
我们企业经营者来到这个世上,或者子承父业,或者自己创办公司,经营事业。在自己一个人谋生尚且不易的时代,各位企业家要雇用员工,要保证员工家族在内的人都有饭吃。要养活包括员工家族在内的这么多人,绝不是稀松平常的事。我经常说,这本身就是利他的行为。  所以,哪怕是中小企业,它的经营者都很了不起,正因为了不起,就应该磨炼灵魂,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大家应更加努力地学习,成为具备优秀思想的人格高尚的人。 
期刊
资源型城市是以自然资源的开发、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其特点是对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在自然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等问题,同时在经济方面存在经济结构的不稳定性、经济发展和产能的强关联性。在供给侧改革的视域下,以榆林市为例进行产业链的整合,以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的高速稳定增长。  资源型城市是指以资源的开发、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它肩负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资源供给,
期刊
随着供给侧改革,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国内的中小企业迅速展现出发展活力。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以产品制造业偏多,目前国内制造业市场趋于饱和,这使得中小制造企业的竞争日渐增强。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如何使中小制造企业规范化经营达到长久的发展便成了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基于ERP沙盘模拟中小制造企业的经营数据,利用相关财务绩效指标进行多方面的财务绩效分析,旨在分析出该企业前三年运作过程中财务管理方面产生的问题
期刊
随着旅游消费升级和度假需求日益高涨,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的苏州预计将迎来更多休闲客群,并最终对苏州酒店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客源结构与业态的改变,人才的流失等。为此,必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从创新转型和人才培养提前化入手,助力苏州酒店业蓬勃发展。一、苏州酒店业发展概况  苏州在地理位置上东临上海,西抱太湖,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不仅是长三角的工业中心,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旅游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实施,广西作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在国际商贸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清晰、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精细、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本文主要从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商贸类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新一轮教育改革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提出广西商贸类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 国际商贸;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一
期刊
全面冲突管理(Total Conflict Management)是一种管理冲突的系统方法。1999年我首次提出了全面冲突管理的概念。我对于在生产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做法非常感兴趣。如今全面质量管理已成为同精益生产(Lean)、敏捷方法(Agile)和六西格玛(Six Sigma)齐名的管理方法。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一直在寻求各种联合协作的可能性。全面冲突管理方法就是全面质量管理与综
期刊
我们倒着走向未来  按照布莱恩·阿瑟在《技术的本质》一书中的说法,新技术并不是无中生有地被“发明”出来的,我们所看到的技术,都是从先前已有的技术中被创造(被建构、被聚合、被集成)出来的。换言之,技术是由其他的技术构成的。那么,如何区分新旧技术呢?人们常常借助一种方法,即通过描述新技术所没有的东西,来将新技术与旧技术予以比较。  这固然增进了人们对新技术的认知,然而,它也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人们对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