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治疗枕骨大孔区肿瘤58例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e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最佳诊疗方法. 方法 对收治的58例枕骨大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期21例患者常规采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结果 58例患者肿瘤全切除48例(82.8%);10例包绕椎动脉型全切除5例(50.0%),48例未包绕椎动脉型全切除43例(89.6%);硬脑膜内型47例全切除43例(91.5%),硬脑膜内、外沟通型9例全切除3例(33.3%),2例硬脑膜外型全切除;50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3例症状无改变,5例症状恶化;后期21例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监测病例组;58例患者手术死亡3例.50例患者完成术后随访6个月~3年,远期生活质量KPS评分在80 ~100分44例,小于或等于80分者6例. 结论 枕骨大孔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合适的手术入路及精细的显微操作技术对肿瘤的切除十分重要.硬脑膜内、外沟通型肿瘤和包绕椎动脉型肿瘤手术全切难度大,风险高,术前应仔细评估.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应用和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可明显提高预后。

其他文献
骶尾部软组织缺损好发于由于疾病(如瘫痪或昏迷)而长期卧床患者,该类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骶尾部形成褥疮经换药等对症治疗长期不愈,且部位特殊,容易感染.我院自2004年1月-2010年7月,采用双蒂对称旋转筋膜皮瓣对7例骶尾部褥疮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2~ 65岁.褥疮产生原因:因外伤导致长期卧床4例,1例脑血管意外长期卧床,2例由
期刊
目的 目的 研究改良乙状窦前经部分骨迷路入路的显微解剖暴露,探讨其对岩斜区的显露及在手术处理该区域病变中的优势. 方法 2012年4月至10月,对15具尸头标本进行手术人路的改良研究,在传统乙状窦前入路的基础上切除部分半规管和岩尖,详细记录岩斜区重要结构的显露情况. 结果 该入路能够提供至岩斜区和海绵窦后部宽大的操作空间,在乙状窦前显露范围(水平方向)为(19.41±1.58) mm,在颞叶下方的
目的 回顾516例足部组织缺损病例的特点及治疗方式的应用选择.方法 回顾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516例足部损伤病例资料,通过对其流行病学特征、治疗方式等资料进行分组,利用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对治疗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足部组织缺损以足跟踝、足背部位为主,占总样本59.5%.皮肤缺损合并骨折多见,占总样本29.5%,多数需要皮瓣手术修复.术后非负重区修复优好率优于负重区(x2=
患者 女性,38岁,因右侧肢体间断性抽搐3年,加重伴右侧肢体瘫2周人院.既往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10年,现口服醋酸泼尼松10 mg,每日1次维持治疗,曾口服抗癫痫药物系统治疗效果欠佳.查体:面部蝶形红斑,神清语明,右侧肢体肌力Ⅲ级,肌张力略高,右侧肢体共济失调,霍夫曼征阳性,右侧肢体痛温觉减退.实验室检查:ANA(+)、抗SSA(+)、Sm(++)、NP/sm(++)、抗dsDNA(+),脑脊液检查
期刊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患者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疗效. 方法 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对82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术后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回顾性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疗效.根据Cohen评分下降程度和脑神经症状的改善程度,综合分析手术有效性并寻找与手术疗效相关因素. 结果 82例患者中,术后面肌痉挛症状大于或等于2分的77例,总体有效率93.9%.脑神经症状总
目的 探讨由(足母)趾趾底动脉背侧分支供血的(足母)甲瓣移植修复拇、手指甲床及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采用由(足母)趾趾底动脉背侧分支供血的足趾甲瓣游离移植修复3例拇指、9例手指甲床及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足母)趾供区采用直接缝合、全厚皮植皮、(足母)趾腓侧瓣覆盖等方法修复,并进行了随访. 结果 术后(足母)甲瓣全部完全成活经过4~14个月随访,功
目的 探讨游离改良第一趾蹼皮瓣移植修复拇、示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应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示指皮肤缺损19例,术前借助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明确第一跖背动脉在趾蹼皮肤的穿出点后,设计的改良皮瓣介于传统足背皮瓣与第一趾蹼皮瓣之间,手术时由远向近切取,掀起皮瓣远端直视下沿血管蒂深面往上游离皮瓣,皮瓣游离后根据受区需要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修薄,切取
经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手外科医院)将于2013年3月14—17日在江苏无锡举办“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外科研讨会暨2013游离皮瓣及骨(皮)瓣移植临床应用新进展学习班”。本次研讨会及学习班由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手外科医院)院长芮永军教授主持。届时将特邀王澍寰院士、顾玉东院士、徐建光教授、田光磊教授、姜保国教授、劳杰教授、寿奎水教授、刘瑶教授等国内外多
期刊
贵港市人民医院骨科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敢于创新的“全国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是贵港市临床重点学科。设有创伤、脊柱关节及足显微骨科三个病区,开放床位130张,年住院患者数4000多人次,年手术量3000多例。在区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各项骨科技术紧跟现代医学步伐,是技术一流、服务一流、效益一流的人文学科。
期刊
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极为少见,多为头部受伤所致,脑内血管壁损伤、出血,形成血肿并机化成瘤壁,形成与血管相通的颅内动脉瘤.文献报道创伤性假性动脉瘤不足颅内动脉瘤的1%,但再破裂率高达60%,病死率在31%~54%,因此一经发现应立即采取积极干预[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