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四化”模式推进区域教育均衡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站区是河南省焦作市5城区中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规模小区”:中小学不足20所,学生1.3万多人。而在2012年全市教育质量监测中,该区成为城区教育质量的领跑者,是焦作市名副其实的“教育质量大区”。“四化”教育均衡模式,就是该区“教育规模小区”通向“教育质量大区”的路径。
  教育投入集约化。在办学条件改善上,中站区的策略就是在不同的时间段里,针对不同的热点难点问题逐项突破,集中有限资金,最大限度发挥集约效应,确保全区办学条件每年都能够得到稳步改善。在这样的思路下,该区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为14所学校100%安装“班班通”、新建8所学校的塑胶操场,使城区和农村办学条件同步改善。
  强弱共赢联盟化。针对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中站区提出了“强弱结合,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的盟校战略发展模式。结为盟校后,优势学校的领导和管理人员交流到弱势学校担任负责人,直接把先进的办学模式、管理方法、规章制度等输送到弱势学校;盟校共同制定考试评卷、学科质量检测、单项竞赛、体育达标等具体教学措施,调动每个校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盟校间优秀师资力量统筹调配,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得以普及到盟校的各个校区,同时完成了“以教代培、代训”的教师培训目标。全区革新财务管理体制,让结盟学校的学生享有一样的学习环境,教师享受一样的福利待遇,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高效课堂常态化。以“高效、优质、轻负”为目标,中站区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了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一是课堂大诊断,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指出课堂存在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二是校本大教研,围绕不能解决的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查资料、找对策,形成初步的解决意见并进行实践;三是研究再提高,将前期成果进行再讨论、再研究,转化运用到课堂,初步形成特色;四是总结回头看,对课堂教学方法、模式进行总结完善,做好应用推广,建立长效机制,实现高效课堂常态化。
  质量评价科学化。2013年,区教育局充分考虑到城区和农村学校、城区强校和弱校之间的差距,在广泛征求学校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对教育质量奖实施意见和监测评价进行了“两注重和两增加”的修改,即更加注重区域差异,小学将农村和城区分开评奖,同时更加注重个人实际教学业绩;增加了初中教育质量培优奖和进步奖,对进步大的学校进行重奖。(王小明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13年7月11日)
  □责任编辑 刘 林
其他文献
工作以来,前前后后听了李镇西老师不少课,每次听课都有不同的感悟与收获——  一、不落俗套激发疑问  第一次听李老师讲课是在刚参加工作不久,那时他正参加四川省赛课,上的是《孔乙己》。李老师没有按常理出牌,依次分析小说的三要素,而是一来就鼓励同学们提出问题:“今天这节课,不在于老师给你们讲了多少,而在于你们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对课文‘悟出了多少’。好,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遍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期刊
记者去于都县第二中学采访的那天,正赶上该校“文化大讲堂”开讲,主讲老师是陈荣驹,主讲的是《万紫千红百花吐艳——诗、歌、舞之综合艺术欣赏》。很快,学生们纷纷走进讲堂,井然有序地坐下,没占到座位的学生,干脆站在过道上或者讲堂的门口。陈老师首先问学生:“戏曲是什么?”然后利用多媒体从毛泽东的诗《沁园春·长沙》开始进入,伴随着音乐,诗歌朗诵者的声音铿锵地响起,接着屏幕上出现各种画面,学生们都看得入迷。待朗
期刊
教育,需要安安静静地从事  有人说“教育要有静等花开的情怀”。我非常欣赏这一句话。谢云老师说:“教育的要素,更多是固定的、恒常的、变动不居的。教育关乎生命的成长和培养,无论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生命的成长都是缓慢的,教育的变动和变迁,也必然是缓慢的。它需要耐心的浸润,而不是猛烈的冲刷;它需要恬然和淡定,而不是急躁和冒进;它需要沉稳渐进的变化,而不是摧枯拉朽的革命——自然界的狂风暴雨,或许可以洁净空气
期刊
关注名师·李镇西篇  李镇西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2000年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成都市首届十大教坛明星、成都市劳动模范、成都市武侯区特级校长等荣誉称号。2008年9月,赴乌克兰出席纪念苏霍姆林斯基九十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荣获乌克兰教育科学院所颁发的学习和运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特别奖。出版有
期刊
对于词语教学,许多教师总有一种“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觉。因为它很容易陷入脱离语境、就词解词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缺乏生命活力,其结果是学生只能把词语读正确,而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却根本体味不到。近日看了特级教师毛立业《鹬蚌相争》一课的教学实录,他的词语教学巧中见趣,趣中见智,令人回味无穷。  师:看大家摇头晃脑读书的样子,可爱极了!大家读得怎么样呢?出道题考考大家,看谁能读准下
期刊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科各种教育功能中排位第一的独特功能,是语文的独当之任。教师要引导学生时时处处感受语言文字运用的奇妙与精准,感受作者为读者着想的良苦用心,做好自己学科分内之事才是正道。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贾宁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表达特色,让学生在“得意”的同时“得言”,积累言语范式。  师:同学们,正如你们描述的那样,圆明园不
期刊
我这里介绍的,是于2013年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小学数学一等奖获得者刘安平老师参赛执教的“数字编码”一课。这是一节教学难度大的课。可在她独特的设计与处理下,个个难点得以突破,课堂氛围趣味横生。在这堂亮点频现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她在细微之处显现的睿智、灼见、理念更是给我启示颇多。  巧设疑——细微处显睿智  师:同学们好!刘老师第一次和你们上课,很想了解你们的一些信息,能告诉我
期刊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的人生至爱,作者摆脱正面着笔描写的传统构思,另辟蹊径,选择“背影”写父亲,别开生面,令人拍案叫绝。文章固然好,但更需要教师精心引导,学生才能获得心灵上的共鸣。杜郎口中学徐立峰老师教学《背影》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让深沉的父爱在朴素的文字、舒缓的语调中缓缓流淌……自然而真实的课堂,如行云流水,欢快流畅,令人耳目一新。  不
期刊
怎样的课堂才有活力,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怎样上学生才喜欢,这些问题经常在脑海里回荡。听了特级教师王树华教学《海伦·凯勒》一课,突然明白了一些,撷取一些片段与大家分享。  第一课时:原来可以这样安排  师:同学们,首先请大家看一段话,请静静地默读两遍。  (出示: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中国梦,相信每个教育者都会有一个教育梦。教育梦,迸发的是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教育梦,点燃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为了展现广大教育工作者心中的中国梦、教育梦,《江西教育》于2013年举办“我的教育梦”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活动。  一、征文要求  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经历,讲述心中的教育梦,也可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