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衢艺路,静气沉心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chen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老旦这个行当发展过程中,老旦名家李多奎先生可谓功不可没。李多奎早年拜罗福山、谢宝云、龚云甫为师,兼取三家之长,结合自己的条件,注意声韵古朴大方,苍秀挺拔,韵味醇厚,创立了老旦新腔,世称李派。李派是继龚派后老旦的又一个高峰,李派的辉煌铸就了老旦行当的辉煌。如今,诸多老旦名家皆宗李派,李派艺术薪火相传,魅力生生不息。
  记得2012年看《杨七娘》这出新编历史剧,佘太君一登台就气场十足。眼观该演员行立坐卧,表演得甚是细腻老辣。她一张口,高音苍拔九霄,低音雄盘渊潭。台下的观众均眼前一亮。刹那间,满堂彩毫不吝惜地送了上去。我由于太专注台上的表演,竟忘了看电子屏的信息,也不知道台上的佘太君是何人出演。我越看越称奇,心说这演员演得真好,到底是谁啊?好奇心驱使我,在幕间赶紧向服务员要了一张戏单简介,我在一张笑容灿烂、满面朝气的演员照片下发现了要找的信息:佘太君扮演者——康静。
  京剧“小虎队”
  康静出身梨园世家,爷爷康君彤曾是河北戏校的老师,父亲康秉钧是国家京剧院的花脸演员。小康静在家里耳濡目染,从小对于京剧就有一种鱼之于水的亲切感。她印象最深的一回是被父亲放在侧幕条看戏。一出李世济老师演的《锁麟囊》,长达三个小时,小康静老老实实地坐着看,愣是没挪窝儿。父亲发现了喜出望外,原本怕孩子哭闹疯跑,影响了大人演出;现在看来,显然是自己多虑,而且以小康静的表现,说不定将来还是戏里的虫,一棵唱京剧的好苗子。
  父亲发现小康静对京剧有兴趣后,便开始有意培养她。他感觉孩子的大嗓不错,决定让她唱老旦。他拿来李金泉先生《罢宴》的录音带,让孩子听,又找来戏文,让她照着抄。小康静拿着自己抄得横七扭八的戏文,跟着录音机学唱《罢宴》。这原是一出很难唱的戏,但她悟性很高,用了一段时间竟把这出戏唱得有模有样。除了在家跟录音机学,小康静还经常去看父亲和国家京剧院的老旦戏,如《遇皇后》,她边看边拄个棍在后台跟着比划。好多人看着觉得好奇,说这小孩儿怎么爱演老太太啊?小康静笑着说:“小孩儿学老太太多好玩儿啊。”康静现在回忆说,那会儿就是觉得学着好玩,可能是天生喜欢这个行当。
  小康静《罢宴》学熟了后,父亲决定带她出去演个试试。于是,父女二人去了家附近的月坛公园。那会儿月坛公园遛弯的人很多,其中不少票友在园里活动。父亲就让小康静上台给大家表演一段。小康静第一次登台,众目睽睽下唱了一段《罢宴》。她表演大大方方,不带半点忸怩。康静说她小时候就是个“蔫大胆”,平时内向不爱说话,可一上台像换了个人。她在公园的演出很受欢迎。之后,父亲又带着小康静去地坛庙会里唱,并让她参加了东城区京剧少儿团,由高淑娟老师手把手教她老旦戏。除此以外,父亲还带着小康静去李金泉先生、王玉敏先生家,请老先生给指点迷津。如此一来,小康静学的系统了,演的次数多了,水平陡进。一些票友就说:“康老师,您孩子唱得这么好,别老在公园里玩票,去参加比赛试试把。”
  父亲觉得言之有理。适逢1987年北京市少年宫举办北京市少儿戏曲大赛。决赛在西城区的中直礼堂举行,各个行当的小演员竞相角逐,小康静仍然唱《遇后》。比赛结束两三天后,结果出来了:康静获得北京市少儿戏曲大赛一等奖。父亲原本只想让孩子参赛锻炼一下,可没承想她拿了个第一名,真让人刮目相看。这是康静人生中拿的第一个奖,她自此信心倍增,唱戏的天赋锋芒毕露。1988年,北京市第二届少儿戏曲大赛,小康静成功卫冕,再拿一等奖。同年,她又获全国京剧大赛优胜奖,并作为京剧界唯一的代表赴日本参加亚太地区39国少儿艺术联欢节,演唱受到外国观众的好评。
  在这之后,东城区少儿团和“中国农影”筹拍了一部名叫“京剧新蕾”的纪录片。小康静和获奖的一些小演员一道,参演这部电影,她和费洋合演了一出《四郎探母》。同时,这些才华初露的京剧小演员还出了一盘儿磁带专辑,名字就叫“京剧小虎队”。康静介绍,当年的东城区京剧少儿团搞得非常红火,文化部的老领导经常去看她们的演出。她和费洋在中央电视台办的“六一儿童节晚会”上,演过一出新编戏《铁杵磨成针》,很受欢迎。那会儿东城少儿团的很多小演员都成了童星,这支“京剧小虎队”,频频在中央、北京等电视台露面,肥大的戏服和稚嫩的脸庞,给京城的戏迷带来了不少欢乐。
  康衢有蹇路,恩师情如海
  1990年,北京市戏曲学校时隔十多年再次招生,想考戏校的人都快挤破了脑袋。校方却找到康静的父亲,希望康静能报名入校。父亲听了,面有喜难两色。喜的是自己在艺术巅峰时期,把精力铺在孩子身上,风雨无阻地送孩子去学戏,今天孩子的能力得到了学校的肯定,他的付出有了回报;难的是他虽然打心眼儿里希望孩子学戏,可正式学戏很苦,康静现在在北京市实验中学上初一,学习不错,即使不学戏,前程也不差,到底要不要孩子走自己的路?父亲举棋不定,最后暂给校方一个不置可否的答案,说要问问孩子的意见。
  事实证明,小康静不仅是“蔫大胆”,而且是“蔫有主意”。她的想法单纯、笃定:自己虽然在学校上学,可因为演出任务,一学期要旷不少课,与其瞻前顾后,鱼和熊掌吃着都不爽,不如专精一类,搞专业的,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康静的决定让人艳羡,看官您想,而今的人,许多活了大半辈子,尚不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的更甚,活了大半辈子还闹不清自己喜欢的究竟是啥,浑浑噩噩过了一生。反观这位小姑娘,13岁便有追寻梦想的勇气与果敢,能不让人羡慕、佩服吗?
  咱们话休絮烦,单说小康静作了决定后,考戏校十分顺利:她刚唱了第二句,考官就说行了,没问题了。进了戏校后,这拨儿学生开始陆续进入青春期,一些问题悄然无声地找上了他们。
  康静在同侪间是个极好强的孩子,经常趁着家里没人,偷偷在家吊嗓子、练唱。她由于岁数小,很多事还不懂,即便在生理期她还这么苦练。日子久了,她的嗓音不仅没有越练越好,反而中音、低音出现沙哑状况。她发现这情况后,十分着急,反而变本加厉,认为自己练得不够。由此,康静生生把嗓子唱坏了。母亲发现后特别着急,知晓其中原因后,告诉康静嗓子不能乱用。再后来父亲也知道了,立刻带孩子去中国京剧院找到孙大夫。孙大夫是治嗓、护嗓的行家里手,医术十分高明,院里很多老艺术家出外演出,都叫着孙大夫一起去。父亲见了孙大夫十分着急地讲:康静晚上就要在吉祥戏院主演《岳母刺字》,告示牌都打出去了,可她现在唱戏中低音嗓子干哑,而且她嗓子一点不疼,难猜的疾患更让人惶恐。孙大夫查明了病情后,拿出几粒西药说:“你吃完这个,肯定能保证晚上的演出,但唱完之后我就不敢保证了。”父亲一听额角的汗都下来了。父女俩一致认为,前途最重要,不能为了一时毁了一世。   最终,那天晚上的演出换了一出花旦戏。孙大夫告诉康静,她声带长了息肉,如果再置之不理,很可能变成小节,那就必须做手术开刀。开刀后虽然能治好病,但嗓音能不能再回到原来,谁也不敢保证。康静现在说起这事,仍十分后怕。父亲明白个中原委后,怫然了好一阵,他让康静写了一份保证书:嗓子没好之前,不许她唱一句戏。这对康静来说当真苦不堪言。在学校上课,她只能眼巴巴看着别的同学唱;回家后,她只能听听录音,心里默默跟着唱。那感觉是百爪挠心,浑身有劲使不出。康静说,她那会儿有时也挺气人,在治疗半年后、病情渐好,她有时在家就偷偷地唱两句。其实她心里着急,老想着能够早点唱戏。好在孙大夫并没让她失望,通过将近一年的理疗、调养后,康静的嗓子痊愈了。前两天,她在家无意中翻出那张保证书,对父亲说:“哟,这保证书您还留着呢?”父亲说:“这就是你的一段成长经历,以后你教育孩子,就知道父母对你是怎么揪心。”
  康静嗓子好了以后,那感觉就跟“刑满释放”了似的,终于又能唱了!不过经过这番挫折,她用嗓子再不敢托大,若唱高音,必须先把嗓子吊好。1992年,康静参加文化部举办的首届全国“新苗杯”京剧大赛,以《钓金龟》剧目荣获二等奖。现场,李金泉先生夸她嗓音有一种金属音,这是对她嗓音的肯定。
  康静进戏校后,一直跟着孙振泉老师系统地学老旦戏,她的戏路逐渐加宽。除了跟孙振泉老师学戏,康静一有时间还去李金泉、王玉敏、王晶华、高淑娟等老师家开小灶。有那么一次,学生们去观摩李鸣岩老师50周年专场演出。康静特别崇拜李鸣岩老师。在后台,康静说:“您还记得我给您寄的照片吗?”李老师说:“记得,现在照片还在相册里放着。”
  原来,在康静上小学的时候,参加过一场比赛,李鸣岩老师是评委。赛后,父亲叫康静赶快去跟李老师合影,这是失不再来的机会。照片洗出来后,康静就合影照寄给了李老师。令她没想到的是,李老师不仅回了信,而且信上说康静是个好苗子,好好努力,以后可以多交流。那会儿康静岁数小,不懂“交流”是什么意思。父亲就说,李老师那么大的角儿,跟你用“交流”这词,说明老师喜欢你。
  此时,康静听说当年的合影李老师还留着呢,感觉自己很受重视,就想请李老师给她说戏。李老师说:“现在还不能给你说,学校给你安排哪个老师,你就跟那个老师学。”康静听了心里黯然,觉得李老师是不是不爱教她啊。之后,高淑娟老师给她解惑:“李老师不是不爱教你,如果你跟李老师学了,你原来学的范儿改是不改?”康静听了后,终于明白了李老师的用意。她跟孙振泉老师学了多年的戏,后来孙老师身体不好,不怎么教课了。校长孙毓敏请来王玉敏老师。王老师给老旦组的学生说了一年的戏,在说一出《徐母骂曹》时,戏教到一半他突然离世。康静排戏时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瞬间像被人灌了铅般沉重。想起有时去王老师家学戏,他给她炖牛肉,说你太瘦,得补气。头天下午,她和另外三个同学还去了王老师家,王老师大下午上课,一反常态地兴奋,想不到晚上就因心脏病离开了人世。那天,哀伤逾恒的康静直奔王老师家,给王老师守了一夜的灵。
  王老师走后,学校又请了李鸣岩、赵葆秀、刘莉莉等老师给学生说戏。康静能在学校跟李鸣岩老师学戏,觉得很幸运。李老师跟她说,以后学戏有问题,可以随时来家找她。
  静气沉心,艺声遐迩
  1997年,康静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京剧院。父亲对她说:“你之前成绩不错,但进了京剧院得‘夹着尾巴做人’,多向前辈学习、请教。”康静把父亲的话铭记在心,在院里一直兢兢业业。2000年,康静夙愿得偿,正式拜在李鸣岩老师门下,学习李派。同年,康静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表演系,一边工作、一边进修。2001年,参加工作不久的康静获得了全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评比展演三等奖。随后,康静于2001年和2005年两度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均荣获老旦组金奖及观众最喜欢的演员奖。这段时间,康静不浮不躁,踏踏实实一步步成长,艺声愈著,逐渐成为老旦的一线演员。2004年,康静成功考入第四届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向王晶华、王梦云、张岚、李世英等老师学习。
  2005年,康静在北京成功举办个人老旦专场演出,演唱了经典老旦剧目及冷门老旦唱段二十余段,获得广泛赞誉。2006年,北京京剧院首次复排经典现代京剧《红灯记》,康静成功扮演了李奶奶的角色,受到专家及戏迷的广泛好评。著名钢琴大师殷承宗老师观看完演出后,大加赞赏,并随后钦点康静参加他的钢琴伴唱音乐会。2012年,在殷承宗老师新出的专辑里,收录了康静《红灯记》李奶奶的经典唱段。此外,康静曾多次出访美国、日本、香港、澳门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2008年,康静在美国洛杉矶世界知名的柯达剧院与著名梅派传人董圆圆成功合作演出《杨门女将》,以出色的表演赢得美国观众及华侨华人的高度赞誉。
  2012年3月,康静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老旦传统大戏《赤桑镇》《遇后龙袍》。这是康静继去年“擂台赛”成功演出了老旦经典剧目《金龟记》、冷门剧目《洪母骂畴》、新编经典剧目《杨门女将》之后,又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传统大戏。众所周知,越是大家熟悉的剧目,作为演员来说,演出的难度和压力越大。康静这次拿出这两出老旦看家戏参加北京京剧院和梅兰芳大剧院联合推出的“每周一星”的展演,不加垫场,贯穿演出两出大戏,一气呵成,全面地展现李派老旦的艺术魅力。如今,康静的艺术黄金期才刚刚开始,我们有理由期待,她的艺术功力越来越高,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演出。文末用戏友小诗一首,以表广大戏迷对康静的喜爱之情:
  康健大气慈善相,
  静若止水表念庄。
  好将苍凉情中赋,
  角成早悟伴兰芳。
其他文献
常言道“无丑不成戏”,丑行在京剧行当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一场戏没了丑角,好比一道珍馐大菜忘了放盐,少了画龙点睛的滋味。纵观历史,横跨东西,我们发现丑角有其存在的一般性,究其本源,来自人类对欢乐的向往。所以在艺术的舞台上,“丑”是欢笑的代表,是幽默的象征符号,它是“美”至极后的反向表现。在西方,英国的小丑文化源于英格兰的宫廷小丑制度。足智多谋和滑稽可笑的宫廷小丑,首要任务就是要给沉闷的宫廷生活创造欢愉
期刊
前门大街号称天街,处在北京中轴线的核心位置。当年,它是皇帝去天坛时所走的专用道路。后来,又成了全中国最发达、最有名的商业街。多少家老字号,伴着前门大街兴盛发达。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前门大街之于北京,甚过现在的CBD。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它的风光不再,老字号陷入低迷,周围的小胡同里更是脏、乱、差、假并举。几年前,北京市政府下决心整葺前门大街,新的前门大街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前一天开街。一晃4
期刊
2006年8月,初来北京的陈星州满头大汗拿着一张《租房信息报》,走大街穿小巷找房子,条件是:房租越低越好。4平方米的地下室“蜂窝房”成了他别无选择的选择。2012年8月,穿行于各大画展、媒体采访中,众星捧月般的簇拥下优雅微笑的陈星州,正考虑在京郊买一栋别墅,400平方米左右,能把父母接来同住。北漂6年,从一无所有到拥有相当的物质财富和名气,可以作为考证成功的一些侧面。陈星州说,其实,更大的收获远不
期刊
2012年7月21日上午至22日凌晨,北京遭遇61年来最大暴雨袭击。受大雨波及,首都机场一度滞留了8万多名旅客。当雨越下越大,夜越来越黑,温度越来越低,人越聚越多的时候,一排排打着双闪信号灯的车队,让所有的旅客看到了希望。  赞美是拿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机场快轨进水了,机场大巴排不上队,首都机场现在一辆出租车也没有,谁来救救我们!”当晚,一名滞留乘客的微博引发了众多素不相识的网民的关注和转发,人
期刊
《风雨同仁堂》剧组成立后,剧中主要角色基本都定下来,只是乐八爷尚未确定。领导找到刘建元谈话,希望他来饰演这个角色。作为国家一级演员、铜锤花脸,刘建元以往大多时候都在演出《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赤桑镇》《遇后龙袍》等这类剧目,像这样的角色接不接,他还真有些犹豫不决。但是,刘建元一向对创演新人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带着对乐八爷这个人物的神秘感和好奇心,他最终欣然走进了剧组。  一、把握典型人物的典型性
期刊
双城——由一部电视剧而产生的新词,其意更多的在于生活在两个城市的人们之间所发生的诸多故事,而由这个故事所引发的异地婚姻、异地文化交融等社会现象,更引起了无数观众的“通感”效应。然而京城中的子民或可称为“土著”们,你有没有发现,你并不需要找到另外一个“城”,你其实早就陷入在“双城”的生活里……  “北京沦陷”“北京颠覆”……或许出自众多北京原住民之口的这些词显得过于偏激,然而从另一侧面则反映出了一种
期刊
“洋兵肆虐大栅栏,同仁堂上火冲天。火中拼死抢老匾,避难远走妙峰山。闻听东家把城还,宏亭匆匆赶下山。完璧归赵了夙愿,救民济世匾高悬。”  这是叶金援在京剧《风雨同仁堂》中,饰演张宏亭道出的头四句戏词,也道出了张宏亭与同仁堂老匾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一开场,硝烟四起,张宏亭于熊熊烈火中抢救老匾,次后长途跋涉,护匾送匾,使老匾得以合浦还珠。可以说,有了张宏亭,才有了失而复得的老匾,以致有了后来同仁堂资金筹措
期刊
民以食为天。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觅食”是饮食文化中一大境界。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与读者一起“猎艳”京城美食。店不在大小,有“绝色”菜品足矣。发现是一种喜悦,品评更是快慰之事。在这里,我们将一起见证餐饮行业创业的艰辛与诀窍,一起品评美食,畅谈生活。  我们将每期介绍一家京城特色餐饮店铺,在采访店家的同时由杂志社与热心读者组成的“北京纪事美食品评团”将参与品评该店家的招牌菜,并在杂志中详细
期刊
马磊离家参军已经9个月了。部队为了磨合新人的脾性、塑造坚韧的精神,训练乏味而艰苦。通常,新兵除了训练不兼任其他职务,但马磊的勤奋进取赢得了长官的认可,作为奖励,把他调配到炊事班工作。这可是名副其实的“肥差”。  接到儿子报告“喜讯”的电话,马志敏特意关注了儿子的语气,以此判断他的精神状态。“他高兴还是失落我能听出来,要是失落了,他一准说,‘妈,我觉得特没意思……’高兴了,‘妈!’语调都上扬。那次来
期刊
王大观是我爸爸的亲舅舅,我叫他老舅爷。  这篇文字,不是画家介绍,也算不上画作赏析。只论丹青,我是个棒槌,说不出什么门道;画家生平,我叨叨念念诸公也不准想听——只好就当聊天吧,不权威,甚至都不全面,只是我童年时记忆的剪影,黑白画面,对焦还都不甚清晰。  记忆中的老舅爷——高瘦,黝黑,眉浓如墨,悬针破印,法令深沉,看着总是严肃而且满怀心事。老舅爷平时很忙,孩子们似乎只有在每年拜年那天,会在他家聚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