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维导图架起师生教与学之间的桥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化学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处理好思维接受能力和图形接受能力的关系,有利于教师分析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联系,架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 思维导图 教师教学 学生学习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记忆大师托尼·巴赞发明,其综合应用文字、符号、图形、色彩等元素,将一切相关联重要信息罗列成中心辐射状的导图模式。思维导图经过长期的发展改进,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学习知识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化学学习中,既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有图形接受能力,思维导图能很好地综合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素养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教师分析教学重难点、全面整合知识、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之间联系区别、课后巩固复习课堂所学知识。思维导图能架起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的强梁。
  二、思维导图在教师教学中的应用
  1.在课前备课中应用思维导图
  高中化学中的知识点相对散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把握课程标准,快速组织关联各知识点,达到教学要求。通过思维导图,将一节课所要讲的内容整合关联,将课程的主题放在图表中间,以中心向周围扩散的形式添加各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思维导图将课程主题作为中心,内容、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特点为一级分支,主干知识的细分、教学思路为二级分支,通过不断修改完善,形成清晰的相互关联的图形表达形式。通过思维导图,帮助教师全面系统地梳理知识点,对重难点清晰把握,这为上好一堂课打好了基础。图1为高一第一章“氯气”教师备课的思维导图。
  2.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使一节课脉络清晰明了。学习心理学家曾经研究得出结论,高中生这个年龄段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约为15分钟,在一节课时间里面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注意力转移的情况。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快集中学生注意力,并且快速理清楚“思维短路”前后知识的联系。这样可以在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这个客观事实下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目前化学教材都要求学生交流研讨,体现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如果教师无法加以引导,则学生可能会认为问题很空洞,无法有效地把问题和知识相联系。所以教师首先必须先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思路,找出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图2就是教师展示自己对于物质分类的研究思路,学生根据展示找到自己研究物质分类问题其他的方法思路。
  3.在板书设计中应用思维导图
  在板书设计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简洁、形象的特性,使传统古板、一成不变的黑板板书变得更容易记录,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思维导图只需要用关键字表示相应信息,相对于传统板书来说,所花时间更少,能挤出更多时间用于学生探讨。比如利用树的主干链接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分支又分别表示各项物理性质和各项化学性质。图3为氯气的性质的板书设计。
  三、思维导图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1.利用思维导图增强预习效果
  老师都会要求学生预习,大部分学生开始都会花时间预习,但是根据对学生预习效果进行检测的情况看,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多预习知识走马观花,看看课本的图片,没有什么效果,导致很多学生到后期不愿意再花时间预习。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非常有必要。利用思维导图,学生不但可以联系旧知识,而且可以学习探索新知识。学生进行了知识探索就能做到课堂有目的地听课,将注意力集中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明确听课目的。注意力能集中在待解决的问题上,对于课堂效率有较明显提高。
  2.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笔记效率
  利用预习中所作思维导图,在已经自学会了部分,主要是听老师讲解,学习老师的方法思路;对于自己预习没有掌握的那部分内容,重点听讲,一定要弄明白。学生在课堂上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只需要记下关键内容,然后听清楚老师的讲解,了解来龙去脉,课后再根据课堂内容补充,能够有效提高记笔记的速度,在课堂上有更多时间听讲、思考。
  3.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后复习效果
  课后复习对于学生较熟练掌握知识非常重要,课程上学生对知识已经理解,但是要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需要课后复习。如果盲目复习,则效率低下,效果很差。而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学生利用预习中准备的思维导图,经过课堂讲解后的补充,可以快速将这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具体做法是教师安排学生先对本节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然后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作出思维导图;然后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结合课堂笔记上老师给出的本节中的思维难点和知识重点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地在图中插入一些事例,以帮助自己加深记忆,从而构建知识体系。这样整节内容浑然一体,浓缩为一张思维导图,知识盲点、能力缺陷非常清楚,从而逐步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复习效率自然提高。
  四、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桥梁作用
  思维导图既可以帮助教师熟悉课程系统、整合各项教学资源,又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知识整体的观念,达到对所学知识较高层次的把握。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快速把握学生所学知识的程度,从而目的明确地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课堂效率。对于教师而言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的科学研究,用来把握学科前沿、发展脉络,开阔视野。对学生而言,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所理解的本课程的框架体系,缩短记录课堂笔记的时间,增强课堂笔记的利用效果。教师也能从思维导图中发现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现他们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据此对学生所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作出具体指导和相应教学方案;思维导图可以辅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理清思路,弄清概念,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思维导图是沟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座有效的强梁,对于形成师生之间信息对等,产生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有很重要的作用。
  五、思维导图应用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1.思维导图是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的,对于引导学生学习思维导图方面不可过于强求,应该一步一步地从简单来。这不像某个识记的知识,记下来可以应用的,应该先让学生意识到思维导图的好处和作用,真正从思维上建立这种导图关系。
  2.把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分享给周围的朋友、同学和同事,使更多的人了解这种先进的思维方式,分享过程中能体会到思维导图带来的喜悦,促使自己更好、更熟练地作好思维导图。
  总之,思维导图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很好的提高效率的作用。同时思维导图也在大家的应用中不断发展,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某个固定形式,应该抓住它的特点,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更灵活和开放,学习更高效,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梓生,吴菊华.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十二堂必修课.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87-105.
  [2]戚宝华.试论“思维导图”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07,7.
其他文献
摘 要: 电磁学实验是大学物理的基础实验,是师范学院物理系学生的必修课程。电磁学实验课的开设,包括: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及计算机辅助和探究性实验几个部分。因此,作者根据师范学院实验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及物理系学生的具体情况,主要开设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等实验课,以提高和培养学生掌握电磁学实验的能力。  关键词: 电磁学实验 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电磁
期刊
近年来,北京市的沙尘天气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北京市沙尘源地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除境外沙源外,冬春季节北京市周边大面积裸露农田的就地起沙,也是导致北京沙尘天气
摘 要: 体验教学重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参与到物理的探究和学习中,有效地理解物理知识,是提高初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体验教学 思维能力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物理实验,实施体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透彻地了解每一个定理的本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体验教学,让学生投入到
期刊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其形成机理从微观来看是很复杂的,但是高中阶段有关摩擦力知识和规律是基于经验和实验得出的,只是引入概念,方便学生理解、计算,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在学习中就遇到一些困惑,本文拟就两个疑惑问题进行探析,旨在引发摩擦力本质问题多方的讨论。  问题一:一道竞赛题引发的思考,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吗?  该竞赛题在众多物理奥赛指导丛书上均有引用并附详解,笔
期刊
摘 要: 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提出更高要求。对学生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提高能力,更要培养素养。本文分析了物理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三个方面的素养教育问题。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高中物理 科学素养  一、科学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素养主要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随着时代的发
期刊
摘 要: 新课改后,教育部更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将课堂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意味着现阶段初中物理教育更看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同时是教师课堂主导作用弱化的表现。教师需要体现出对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的综合学习方向。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教师引导课堂进程的手段之一就是提问,提问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针对性和
期刊
期刊
In this paper,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oupling of the ionization of ablation gas and atmosphere,an electrons density distribution model is built. Using this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氢氧化亚铁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和化学性质。  3.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4.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和性质。  (四)教学难点  氢氧
期刊
摘 要: 本文在中学化学课程内容基础上,将化学史分为化学学科的形成与奠基者、原子分子论与元素周期律、化学重要原理的提出、化学微观世界的探究四个部分,化学史应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具有极大价值,在教学中要合理应用化学史。  关键词: 化学史 中学化学 教学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史的应用逐渐被重视,许多高等师范院校开设了化学史课程。对于中学化学教学中需要应用的化学史实,已有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