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引领乡村普法 为乡村振兴集聚法治力量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uc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组织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律知识,多措并举推动"七五"普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法治观念日益增强,乡村依法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型经济结构,社会的治理结构也应做出调整,而农村社会治理毫无疑问是社会治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但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治理体系为当下治理指明了方向。本文从现阶段农村社会治理的现状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理论与现实障碍,为完善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提供建议。
分类施策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村庄形态、农村社会结构、农民生产生活状态和村庄治理四个层面来看,首都五类村庄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不同类型乡村的治理现代化面临的瓶颈也存在较大差异。首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选择路径应重视分类实施和推进:一是推动建立城乡融合、平等开放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新市民制度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二是促进城乡治理机制衔接,转变三无村、拆迁村、倒挂村社
作为我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一环,农村基层治理法制化主要是在党的领导下,依托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农村基层治理者科学应用法治思维、法治制度对基层社会进行治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追求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2019年《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2020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中提出"为群
期刊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重视农村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调动各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源,践行"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不仅可以凝聚民心、引导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更能够通过传、帮、带、扶创新方式方法,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其中,"法治"作为"三治融合"的中坚力量,在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自治"与"德治"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乡村法治体系在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均存在客观局限性,使得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法治"薄弱化、虚置化、边缘化的困境。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法律体系,提高乡
文中就压力管道施工焊接质量控制方法展开论述,以提高压力管道施工质量。
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阜阳市已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法治乡村建设制度体系,法治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以法治为基本治理理念,形成了"党带群建、十户联治"等乡村治理品牌。但阜阳市法治乡村建设还存在村庄空心化趋势下自治活力不足、农民法治意识淡薄、民间法与国家法存在冲突、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应当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培育村民法治思维,发挥德治内涵优势,完善"三治融
基层是一块调色板,最能描绘出新时代的风采;基层是一块军容镜,最能折射出新时代的气质。基层社会治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但也存在人员力量薄弱、法治建设滞后等问题。随着法治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对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水平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基础在基层"(1)。因此,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法治化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