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越多, 焦虑越多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debi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们一家2005年搬到北京时,大儿子在上小学五年级,小女儿正准备进幼儿园。来北京之前,我们生活在海南,儿子在一所公立小学读书。
  因為老公工作调动,我开始关注北京的楼盘。本来我对于搬迁到北京兴趣不大,海南的生活很舒服,生活成本还低。可是查询了不少论坛后,我发现我原来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对孩子的教育理念远远落后于外界。而网络上北京的家长有一种特别的氛围,这种气息虽然陌生,却让我相当兴奋。我感觉北京的资源信息很丰富,平台更大,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们一家义无反顾地搬到了北京。
  我们在北京买了房子,儿子就近上了一个小学,我准备在他小升初的时候,争取让他进重点。小女儿需要上幼儿园了,我在打听幼儿园的过程中,发掘到各种教育论坛和博客,开始接触西方教育思想。北京的不少家长都有海外工作或留学的经历,他们大大打开了我的视野,带给我前所未有的学习动力。经过仔细比较,女儿被我送进了一所新加坡人办的双语幼儿园。
  几年后,要给女儿选小学了,我选了一所很小众的私立学校。后来我发现,这里几乎集中了北京市所有另类的家长。这所学校是一个对教育极有热情的高材生创办的,租了一个不大的场所作为校址。学校的办学形式向西方学习,小班授课,老师的办公桌设在教室里。无论是老师的工作氛围,还是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都特别温馨和真诚,家长们去了学校感觉很贴心,小孩子也过得非常愉快。
  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家长们发现问题了。这样的学校虽然非常人性化,可是招募到的老师,教育热情高于专业能力。因为学校首先找的是有爱有教育理想的人,这样它的招募范围就变窄了。再加上这所学校待遇不高,也不像公立学校那样稳定,对老师的吸引力有限,所以进到这里当老师的人,往往有理想有爱心,专业水平却很不整齐。比如我的儿子在海南上小学时,学拼音对他来说不是一个问题,可我女儿却学得糊里糊涂的。我是那种对孩子盯得不算紧的妈妈,有些家长几乎全程介入教学,一堂一堂地在学校里听课,发现老师教学水平不高,在家长会的时候提了出来。
  家长们慢慢发现,大家抱着很大期望的私立学校,它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却又产生了另外一些问题。当大家发现这里的教学质量没有我们期望的那么高之后,有能力的家长就自己在家给孩子补课。每个家长的想法也不一样,有些家长认为,借助学校这个宽松的环境,家长可以腾出应试的时间,搜集各种资源,亲自把握孩子成长需要的各个环节。
  有一天这所学校的体育老师生病了,刚好让提倡分组讨论的这个妈妈去代一下课。她虽然不懂体育,把孩子带到操场后,她问孩子们希望今天怎么上体育课。孩子们七嘴八舌,这个家长就把孩子按照相近意愿分成几个组,让他们各自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这位妈妈跟我们说,这就是分组教学法。北欧的孩子上课并没有固定内容和标准答案,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孩子对学习兴趣的不同要求分组讨论,在独立思考中学习。
  可问题是,越是这样开放式的教学,对老师的要求就越高。老师必须有很广的知识面,灵活的思维方式。而我们应试教育培养的老师,怎么去实现家长们的这些要求呢?这位妈妈跟学校商量,就算你们不能全天都用分组讨论的方法,那能不能在部分副课上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但显然家长的想法远远超出了学校的能力,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
  慢慢地,一部分家长就有了碰壁的感觉,感受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别。国外的理念在中国的土壤里开出的花儿,不一定就是鲜艳的。公立学校好比肯德基、麦当劳,它的问题在于过于标准化的程序,但至少基本教学不是问题。公立学校的问题是课外的问题。可是如果我们选择的私校,连课内教学都成为问题,那就是连标准程序都没有达到。我女儿在这所学校读完了小学二年级,我们感觉到孩子这样下去,跟公立小学的孩子基本功相差越来越大了,必须给她转学。

2


  私立小学的道路没走通,后来听说这所小学又撑了一两年后,因各种原因解散了。我女儿这拨同学的家长们,也各奔东西。不过我并没有受打击,我觉得女儿在这所学校最大的收获是品格教育,学校在她心里播下了一颗爱的种子,让她有了最初的爱的能力,这将使她终生受益。我至今都坚定地认为这比她知识上的进步重要得多。
  我考虑到女儿性格不是特别乖巧的那种,如果去公立学校性格会受压抑,所以我和老公商量后,希望她去一个既不像公立学校那么功利,又不像之前那所过于理想化的学校,我们选择了另外一所私立学校。它的课程和公立学校一样,很多老师也来自公立,但是整个管理比公立人性化一些。结果没想到,刚转去这所学校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女儿每天放学后,一上车就痛哭。
  因为她之前在我精心挑选的幼儿园和小学里,老师对孩子特别温和,而这所学校的老师对孩子要求高,急了也是要骂人的。我女儿完全接受不了,天天跟我吵闹:“老师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说话?”“老师又骂我了,我要回去。”我和老公这才意识到,幸亏给她转学了,不然她一直生活在一个温室里,接受不了真实世界没有特别关照她的情感。
  就这样闹了一个学期,女儿痛苦,我们家长也承受了很大压力。终于她慢慢适应了,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态度有差异是正常的,也明白了这个世界不会因她的不喜欢而改变。她曾经很抱怨的一个英文老师,脾气比较急,和女儿冲突不少。一次开家长会,这位老师告诉我们,她因为个人原因即将离开学校,说着说着老师自己就哭了起来。我回家后将这个消息告诉女儿,没想到女儿第一反应就是抓起电话,打给这位老师,说老师你怎么可以离开?你哪也不能去!最后家长和孩子们硬是把老师留了下来,这也是我感受到私立学校独特的地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谊特别深刻。   那一刻我也突然发现,孩子的成长远没有家长们想象的那样脆弱。女儿哭闹了半年,我也没见她留下什么心理阴影,有什么扭曲。对孩子来说,并不是遇到一点挫折,就会造成很大伤害。回想我们家长,在现实和网络的交流中互相影响,好像潜意识里以公立学校为敌,听到的都是公立学校的弊端。可是我后来发现,身边朋友的孩子们,无论是上公立小学还是公立中学的,学校课余活动也很多,不是所有公立学校都是那种一天到晚死念书的。
  經历过不同学校之后,我有些意识到,中国不同教育模式之间的区别,被人为夸大了。现在如果再有人问我择校问题,我会告诉他:幼儿园和小学,让孩子就近入学吧。在我看来,不同学校出来的孩子,并没有太大区别,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学校。

3


  我对公立学校并不是没有了解,2006年我儿子小学升初中,进了朝阳区的一所重点学校。他没有北京户口,问题反而变得简单,直接交了几万元赞助费就进去了,可能前几年的竞争没有如今这样激烈吧。这所学校是百分之百的应试教育,我儿子初中这三年,几乎没有在夜里零点之前睡过觉。每天都是做不完的作业,他放学回家后,吃饭、喝水、拉屎都要汇报一下,因为如果他为这些事情多花了时间,夜里零点之后就又要往后拖一阵,才能完成作业。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连发会儿呆的时间都没有。那三年我跟儿子的斗争,就是怎么让他能在零点之前睡觉。
  我觉得儿子实在太累了,曾经到学校跟老师沟通了一次。老师二话不说,随便叫了身边几位学生过来,粗声问:“你们都是几点睡觉的?”几个孩子都说是晚上21点或22点睡觉,弄得我无话可说。后来我又仔细了解了一下,原来这些孩子课间不休息,中午不休息,全部用来做作业,这样才能夜里早睡一点。实际上孩子们的全部时间都被作业占领了。
  这三年我儿子的变化也挺大,他小学毕业的时候,还是一个爱好很广泛的孩子,我带他去学书法,他提出来还想学国画,对生活很有热情。初中三年的应试教育下来,我儿子变成了一个整齐的理科男,除了必须完成的事情,他对社会话题、读书看报之类的,半点兴趣也没有了。对未来毫无想法,跟他说什么他也提不起兴趣,失去了好奇心,一切都等着被安排。我儿子初中这三年,我看着他忙碌,却触摸不到他的灵魂。我如果不推动他,他什么事情都不想干。这就是题海战术的魔鬼训练,带给孩子个性的侵蚀吧。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三年家长应该做点什么,让孩子感受到学习之外的乐趣。可是家长即使真想做什么,也插不进手,他所有时间都在写作业,家长能做什么呢?
  我和老公期望孩子去国外接受本科教育,希望他走出去看世界,希望他的人生有更多体验,希望他的未来有更多选择。也因此,我儿子初中毕业后,我让他去读国际课程。
  我考虑到儿子英文水平不够高,并且他偏好理科,给他选了A-level课程。开始选的是一所私立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全是中国人。学校的管理者认为,教学还是中国人行,中国的学校并不容易请到好的外教,还是应该用中国人的方式来学国际课程。我对这个学校挺认同,可儿子读了一阵我发现问题了,老师们用中文讲授英文课程,儿子的英文水平难以提高。
  所以他在这所私立学校读了一年之后,我决定给他转到某所著名公立高中的国际班,基本全是外教上课。可是没想到这两年更让人痛苦。从全中文环境一下转到全英文环境,很多孩子难以适应,上课根本听不懂。外教认为学习是个人的事情,管得很少。每个班虽然配一个中国班主任,可是不像公立学校那样考核严格,班主任压力不大。国际班的同学是为了考国外大学走到一起的,平时彼此没什么联系,上完课就回家,也没有任何校园文化。这时候我们作为家长想帮孩子,他却正值青春期,反弹特别大。
  这时候我开始怀念儿子初中时,公立学校那种保姆式的教育了。老师比家长还急,一个班几十号人,老师并不是只关注特定的孩子,而是对每个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和退步都不漏过。一次我儿子考数学的时候,有道题目不会做,空着没填交了上去。老师为这点事又让我去学校,陪着一起挨批。因为老师认为,即使儿子算不出答案,至少应该把推理过程写一点,不然太不认真了。每次我去学校,也都能看到别的家长陪着孩子挨批。公立学校的老师工作量真是超乎想象,我一天到晚被老师追着,觉得节奏太紧迫。可是从老师角度来说,一个人管几十个人,那得多强的责任心和抗压能力啊。
  到了国际班之后,我感觉儿子一下子被甩出了大队伍,没人管了。这些不以高考为目标的孩子,一方面要参加高中会考,拿到高中毕业证书;一方面要拼命适应国际课程,争取被国外大学录取。孩子的压力非常大,可是他们一下子找不到学习国际课程的方法,很多人成绩退步特别大。一次开家长会时,有位家长当场发飙了,她问道:“我初中那么优秀的孩子,现在为什么变这么差?”她很痛苦,找不到答案。还有一些家长对国际课程完全不了解,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学校不太行,是不是换一个体制就好些。体制解决不了学习能力的问题,这个体制下不行,换个体制仍然不行。更何况国际课程还有语言的问题,而语言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科成绩。关于这一点,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是估计不足的。
  为了让儿子成绩提高,我又急着给他找家教,教他SAT、TOEFL等。一对一的私人家教很贵,通过私人关系找到的是三百多元/小时,通过机构找的需要四五百元/小时。儿子还得同时补好几门课,儿子出去补习一次,一两千元就没有了。走这条路的家庭,经济压力越大的,对孩子要求往往越高,家长的情绪也最容易失控。走这条路的孩子,没有退路,只能往前。
  我感觉到空前的压力,如果跟着中国教育的大部队走,孩子辛苦,大人相对来说会省心很多,因为这个担子是学校和家长一起扛。如果让孩子继续在公立学校读高中,至少这条路会很清晰,现在把孩子从公立体制里拉出来了,如果我们的孩子拿不到国际课程的文凭,又没有高考成绩,是不是把孩子这一生给毁了呢?如果参加高考,起码有书可读。你一本考不上可以考二本,二本考不上去三本,再不行就是大专、中专。可是我们选择了一条非主流的路,孩子不可能再回去。
其他文献
“完全憑听觉捕捉到球在哪儿,需要训练一个月以上,之后,我们就可以追随它,自如奔跑。”说这话的时候,16岁的盲孩子李玉脸上洋溢着天真的欢乐。  教练老吴是这支足球队的灵魂,他放弃了在俱乐部当教练的薪水,决定来带这支新成立的盲人足球队。原因就是一开始,他的朋友,也是球队的创建者老姜带他去火车站接孩子们来暑期夏训。他看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盲孩子走下车时,像有一种无声的默契,所有人的右手都放在前一个孩子的
古典老师送了我一本他的新书,叫《跃迁》,跳跃的跃,变迁的迁。在里面我看到一个故事。  话说,英国有一位画家大卫·霍克尼。他发现,历史上有一批画家简直是神了,画的肖像画线条极其精准,简直就和照相机拍的一样,而且有的是一天画出来的。  这批大师,像拉斐尔、丢勒、卡拉瓦乔,是怎么练出这门绝活的呢?  后来他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原来他们用了暗箱,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谓的小孔成像原理。  在画画的时候,用一台土
伦敦时间8月7日,奥运会体操女子平衡木决赛现场,中国女子体操队队长邓琳琳第三个出场。她带来了一套难度系数高达6.6的动作,完成过程清晰流畅,稳定性惊人,最终摘得金牌。看到邓琳琳完美的平衡木表现,负责解说的李小鹏情不自禁地夸奖道:“邓琳琳今天的表现和她的体操服一样,非常漂亮。”  关键时刻的金牌  邓琳琳的这枚金牌来的正是时候。此前,因裁判颇具争议的打分,中国体操队在伦敦奥运会上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伦
武昌首义成功后,随着黎元洪于1911年10月11日被首义官兵推举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他的如夫人(妾的雅称)黎本危也逐渐出现在公共场所和公共视野之中,从而成为民国史上第一位涉足政坛的如夫人。    原是青楼女子  据程国安著《黎元洪传》考证,黎本危原名危红宝,又名危文绣,祖籍江西,本是一名青楼妓女。危红宝小时候家乡遭灾,父母双亡,为了卖身葬父,她流落汉口烟花巷。凭借其姿色和婉转的歌喉,成了汉口
15世纪末,欧洲开始流行地圆说,航海家都渴望到东方去“淘金”。可有识之士普遍相信:欧亚大陆横贯地球表面的一半,如果从欧洲向西航行至亚洲,需要绕地球的1/2,足足2万多公里。如此遥远的距离,在当时的航海条件下没人敢成行。  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却不接受这种观点。这家伙从小没认真念过书,一心只向往冒险,进入壮年后更立志要远航到东方。他认定欧亚之间的海洋距离不足地球的一半,又从《马可?波罗游记》中推断出日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和科学记者约翰·提尔内出了一本书——《意志力》,这本书不仅是一种“科学的励志”,还因为它说的就是励志的“志”本身,因此也是“励志的科学”。  想要知道什么品质对成功最重要,科学的办法不是看名人传记,而是进行大规模的统计。有一项研究对大学生的三十多项品质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对学习成绩几乎没有影响。真正能左右成绩的品质只有一个:自控。能管住自己,该上课的
“意大利产生了一届‘粉红色’政府!”自新总理马特奥·伦齐2月21日公布内阁成员名单后,意大利各大媒体不断发出如此感叹。  39岁的伦齐组建的新内阁,不仅在意大利历史上创下了平均年龄仅47岁的“最小年龄”,也创下了女性人数之最——由16名部长组成的内阁中,女性占了8人,真正顶起了“半边天”。伦齐本人在宣读完内阁成员名单后,还特地强调,“这是意大利史上第一个男女成员各占半数的政府”。  这8名女部长包
在最能反映一国尖端军事水平的轰炸机领域,美国堪称一枝独秀:无论是服役半个世纪的B—52,还是外貌如同蝙蝠的B—2,都是“山姆大叔”的超级杀手锏,但美国并不满足。美国《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记者富尔格姆近日撰文披露,美国正在研制新一代远程战略轰炸机B—3,它将成为美军的主力战机,部队可能需要200架这种型号的飞机。美国前空军副参谋长卡莱尔中将则说,B—3 轰炸机能够为“空海一体战”提供决定性的力量,确
1995年7月,杰夫·贝佐斯创立的亚马逊网站上线运营,开始销售各类图书。当时,读者还习惯在实体书店里买书,因此如何让读者对网购图书产生兴趣至关重要。最后,他想到了最大的对手——全美第一大实体连锁书店巴诺书店。  贝佐斯去不同的巴诺书店考察。很快,他发现了巴诺的两个软肋:顾客常为买到满意的书而在各书店间奔走;挑选时面对数不清的图书,容易让人晕头转向。为此,亚马逊设计出了一款软件,读者只要输入关键词,
她偏爱历史题材,近日推出话剧新作《北京法源寺》人物简介  田沁鑫,1968年出生于北京,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当代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代表作有《生死场》《赵氏孤儿》《红玫瑰与白玫瑰》《四世同堂》《青蛇》等。  田沁鑫很帅气。她穿迷彩裤、登山靴,打了发蜡的短寸根儿根儿立。采访当天,正值话剧《北京法源寺》上演,连续多日的高强度工作让她胃疼,但与《环球人物》记者交谈的过程中,照旧烟不离手。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