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平台,绽放小学语文教学风采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shij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人们长久以来在生活活动中形成的,又反过来影响生活的一种语言,可以说,它来自于生活,又归于生活。语文教师在讲授语文时,不应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是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语文,发挥语言的魅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感受,学知识,进行探索,达到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效果。接下来,本文就充分利用生活的平台,寻求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之路,绽放语文的风采,增添语文课堂的色彩。
  关键词:生活;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黄金时期,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心,但是由于学生的心智尚不健全,对事物的理解还不全面,需要教师从旁指导,完善学生的判断机制。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展开,能够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方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促使学生懂得在学习中联系生活,形成科学的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元素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适应所有的学生,还需要教师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展开新的探索。因此,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的语文发展贡献力量,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接下来,本文就谈一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一、基础知识环节--增强学生生活意识
  基础知识能够丰富學生对语文的认知,让学生获得丰厚的文化底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环节,发挥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积极挖掘语文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例如,在学习“望洞庭”这首诗时,笔者为了帮助学生背诵《望洞庭》这首诗,把握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情,掌握诗词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作者的背景、诗词的大意进行了学习。学生借助图书馆资料收集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知道了《望洞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的。描写了洞庭湖美丽的景色。接着,笔者让学生分析全诗,尤其是“潭面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享一下自己的见解。学生认为这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使洞庭湖的美景跃然纸上,“潭面无风镜未磨”展示的是月色朦胧下,湖面就像未经磨拭过的镜子一样的景象,给人一种模糊、神秘的感觉;“白银盘里一青螺”展示的是白色的盘子里放了一颗青螺的景象,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样,笔者通过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让学生有了用武之地,促使学生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增强了联系生活的意识。
  二、文章阅读环节--加深学生理解程度
  文章阅读环节一直以来都严重困扰着学生,给学生带来了烦恼,很多学生因为不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逐渐丧失了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文章时,要注重文章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站在生活的平台上,理解知识点,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笔者为了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爬山虎的图片,让学生阅读课文,近距离观察爬山虎的特征,思考: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呢?学生拿到图片后,结合课文对爬山虎进行了细致地了解。笔者还让曾见过爬山虎的学生讲述一下自己对爬山虎的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聆听讲述,对爬山虎有了清晰的认识,知道了爬山虎能够沿墙攀爬是因为它的“脚”,了解了爬山虎的脚位置、形状、颜色的变化过程,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这样,笔者通过为学生展示图片,促进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三、作文创作环节--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作文创作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应用语文知识的一大“拦路虎”,同时也是对学生语文掌握程度的检验。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可以利用生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打开创作思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增添写作的真实性和阅读性。
  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能够从自身做起,保护地球母亲,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在教学中让学生围绕自己的生活,谈一谈自己遇到的危害地球或是有利于地球的事情。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与同桌进行了讨论。其中一位学生分享了自己在旅游途中见到的因为人们乱扔垃圾而造成的河流被污染,水中生物死亡的现象,表达了对乱扔垃圾的行为的谴责,获得了其他学生的赞同。带着这样的认知,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写作的思路,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投身到创作中,彰显了保护地球的主题。这样,笔者通过组织学生联系生活,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在生活的指导下,拥有了多样的写作素材,知道了从何下手展开写作。
  总之,本文通过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元素的融合,打开了教学的新局面,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新的趣味,推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世滢.有效思考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124.
  [2] 丁文婧.论如何将生活化的教育思想引申到小学语文教学中[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154.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标赋予我们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尝试了课外大量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社会生活实践中培养三方面。以供同人探讨。  关键词:语文素养;阅读;课堂;实践  语文课,学生觉得没什么可学,读读练练就可以了,学生普遍重视程度不如数理化,而实际上不是那么简单,老师应该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学科是一门涉猎很广的学科,作为中学语文教师,需要阅读各种书籍,了解各种
期刊
摘 要: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化学作为高考需要进行考核的科目,应当随着教学要求的不断推进进行改变。本文从对高中化学的重要性入手,对化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希望可以带给各位在职教师一点帮助,在新课改下,教学活动在进行的过程中,如何随着要求进行改变,顺应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教学方法  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高中化学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实验进行
期刊
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更左右着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新目标;树榜样;好干部;主题班会;集体活动  世界上有一个官职最“大”的主任,也是角色最多的主任,那就是“班主任”!一间好的学校是由许多好的班级组成,没有好的班级就没有好的学校。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更左右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加强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学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计算和作图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及联想能力;  (2)了解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教師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领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共同感受收获的喜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出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选取最为恰当的教学方法加以利用,并在多元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逐步帮助学生实现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的建立、道德与法治课本知识的掌握、道德與法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的逐步完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元教学  所谓多元教学,其实主要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借
期刊
摘 要:育才教育集团已经发展成拥有1700余名教职工,15000多名学生的完整基础教育体系。利用集团办学优势,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及辐射带动作用,引领集团内学校共同发展,已经成为集团发展壮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育才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交流共享  “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
期刊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整个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乎学生高效学习、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而班主任所运用的工作方法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的成效,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与新高考改革相适应,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必须要进行深刻全面的改进、转变与优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对此,本文将从学会亲近学生、发挥榜样作用与加强家校沟通三个方面出发展开系统地分析和论述,试图说明新高考背景下转变班主
期刊
摘 要: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要想学好汉语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语文是每个中国人必学的一门课程,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才刚开始接触语言文化,所以,如何将这门语言学好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老师们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教学,学生也只能苦于机械式的读和背。这种模式的教学必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培
期刊
摘 要:高效课堂一直以来都是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和不懈追求的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构建高效课堂已经变成了各个学科教学所必须要完成的任务。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也必须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努力追寻高效课堂的实现和构建。对此,本文将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实验操作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三个方面出发,系统地分析和论述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基本途径和有效策略,希望能为一线的高中物理
期刊
教材分析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要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两个方面展开讲述,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公民基本权利》作为本册第三课内容,主要从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涵义及行使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八年级学生由于自身阅历等多方面因素,对自身所享有的权利略有知晓,但权利意识模糊,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面对可能受到的侵权行为不自知或不知如何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