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市通用技术教师进行了技术素养水平的调查和分析;讨论了技术素养的结构,并建构了通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三角形模型;根据技术素养评估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将北京市通用技术教师按照技术素养水平高低分为四个层次,并分析了影响教师技术素养水平的因素。
关键词北京市;通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
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课程中增设的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与信息技术课程一起构成基础教育阶段八大学习领域之一的技术领域。《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这个目标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技术课程目标相衔接的。
教师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通用技术课程开设与实施顺利与否,教师是关键因素。北京市于2008年秋季在普通高中全面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担任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的技术素养水平如何,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通用技术教师的技术素养水平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市通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水平进行了测试与评估。
对技术素养的理论探讨技术素养的结构
对技术素养结构的研究,目前有两种较为典型的结论:技术素养三维结构和四维结构。美国技术素养委员会(CTL)、国家工程协会(NAE)和国家研究委员会(NRC)所作的报告《从技术角度讲,为什么全体美国人需要了解更多的技术》(Technically Speaking: Why All Americans Need to Know More About Technology)中提出了技术素养结构的3个维度: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思考与行为的方式,其中技术思考与行为的方式指的是思考技术问题的方式或习惯,以及从事技术活动时所具有的行为[1]。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王秀红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提出技术素养结构的四个维度,即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思想和方法、技术态度和情感。笔者认为,人们对于技术的态度与情感能够影响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思想和方法三项要素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内涵不断丰富,技术素养四维结构更加清晰、全面、合理[2]。但由于技术思想和方法并不容易通过问卷的方式考查,因此,本研究在编制通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调查问卷时,还是只考虑了技术知识、技术能力及技术情感三个维度。
聚类结果
利用SPSS软件按照问卷II总分对被调查教师进行聚类,将教师分为5类,结果见表1。
各类教师技术素养三角形
通过计算,各类教师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情感指标和总分的标准差均较小,表明平均分能够很好地代表各类教师技术素养相应指标及总分的水平,因此根据各类中各项指标和总分的平均分画出专业素养三角形,如图3几个图所示。
第1类教师技术素养三角形(图3-1)与满分三角形最接近,显示出该类教师技术素养各项指标较为均衡,技术素养水平也较高;这类教师在三项指标的发展上,与自身相比,技术能力和技术情感指标均接近满分状态,因此这类教师可以通过补充技术知识来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
第2类教师技术素养三角形(图3-2)的面积较第1类教师技术素养三角形的面积要小,说明该类教师技术素养总体水平较第1类教师技术素养总体水平低,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出,各项指标发展较为均衡,这类教师可以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来提高自身技术素养水平。
第3类教师技术素养三角形(图3-3)各项指标发展比较均衡,技术能力指标较其他两项指标稍差;技术素养处于中等水平;这类教师可以通过补充技术知识、促进技术情感、着重锻炼技术能力以便提高自身技术素养,其提高空间还很大。
3)任教前从事的工作
第1类教师中人数比例最高的是从事劳动技术相关教学工作的教师,为7%;其余依次是物理相关6%、信息技术相关3%。第2类教师中人数比例最高的是从事劳动技术相关教学工作的教师,为41%;其余依次是物理相关39%、信息技术相关38%。第3类教师中人数比例最高的是职高技校的教师,为75%,其余依次是非教师行业70%、教务后勤67%。第4类教师中人数比例最高的是从事信息技术相关教学工作的教师,为8%,其余依次是劳动技术5%、其他学科教学4%。按照第1类和第2类教师人数比例的和来看,从事劳动技术相关教学工作的教师人数比例最高,其次是从事物理相关教学工作的教师,说明劳技教师和物理教师的技术素养状况较好。
4)担任通用技术教师的原因。第1类和第2类教师中人数比例最高的均为主动要求承担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分别为8%和57%。第3类教师中人数比例最高的是学校领导直接安排工作的教师,为60%;其次是学校领导征询意见之后担任的教师,为56%。第4类教师中,领导直接或间接安排工作的教师人数比例相等,均为6%。按照第1类和第2类教师人数比例的和来看,主动要求承担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人数比例(66%)远远超过由学校领导直接或间接安排工作的教师人数比例(34%、38%),可见,主动任教的教师技术素养状况要好于被动任教的教师。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技术素养状况较好的教师一般为40岁以上、具有工科或理科专业背景、之前从事物理或劳动技术相关教学工作的教师,并且是主动要求承担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的;而且教师的技术素养水平与学历层次相关性并不强,而是与教师的年龄、生活经历等有关。■
参考文献
[1]Pearson G, Young A T. Technically Speaking: Why All Americans Need to Know More About Technology[R]. Washington, 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2:14
[2]刘畅,卢慕稚.对两种技术素养结构要素的讨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6):97-98
[3]王秀红.普通高中学生技术素养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7
[4]卢黎霞,陈云玲.统计学原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84,88
[5]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ITEA.Advancing Excellence in Technological Literacy:Student Assessm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gram Standards[R].http://www.iteaconnect.org/TAA/TAA_Literacy.html
(作者单位:1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2 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北京市;通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
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课程中增设的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与信息技术课程一起构成基础教育阶段八大学习领域之一的技术领域。《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这个目标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技术课程目标相衔接的。
教师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通用技术课程开设与实施顺利与否,教师是关键因素。北京市于2008年秋季在普通高中全面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担任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的技术素养水平如何,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通用技术教师的技术素养水平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市通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水平进行了测试与评估。
对技术素养的理论探讨技术素养的结构
对技术素养结构的研究,目前有两种较为典型的结论:技术素养三维结构和四维结构。美国技术素养委员会(CTL)、国家工程协会(NAE)和国家研究委员会(NRC)所作的报告《从技术角度讲,为什么全体美国人需要了解更多的技术》(Technically Speaking: Why All Americans Need to Know More About Technology)中提出了技术素养结构的3个维度: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思考与行为的方式,其中技术思考与行为的方式指的是思考技术问题的方式或习惯,以及从事技术活动时所具有的行为[1]。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王秀红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提出技术素养结构的四个维度,即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思想和方法、技术态度和情感。笔者认为,人们对于技术的态度与情感能够影响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思想和方法三项要素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内涵不断丰富,技术素养四维结构更加清晰、全面、合理[2]。但由于技术思想和方法并不容易通过问卷的方式考查,因此,本研究在编制通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调查问卷时,还是只考虑了技术知识、技术能力及技术情感三个维度。

聚类结果
利用SPSS软件按照问卷II总分对被调查教师进行聚类,将教师分为5类,结果见表1。
各类教师技术素养三角形
通过计算,各类教师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情感指标和总分的标准差均较小,表明平均分能够很好地代表各类教师技术素养相应指标及总分的水平,因此根据各类中各项指标和总分的平均分画出专业素养三角形,如图3几个图所示。
第1类教师技术素养三角形(图3-1)与满分三角形最接近,显示出该类教师技术素养各项指标较为均衡,技术素养水平也较高;这类教师在三项指标的发展上,与自身相比,技术能力和技术情感指标均接近满分状态,因此这类教师可以通过补充技术知识来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
第2类教师技术素养三角形(图3-2)的面积较第1类教师技术素养三角形的面积要小,说明该类教师技术素养总体水平较第1类教师技术素养总体水平低,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出,各项指标发展较为均衡,这类教师可以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来提高自身技术素养水平。
第3类教师技术素养三角形(图3-3)各项指标发展比较均衡,技术能力指标较其他两项指标稍差;技术素养处于中等水平;这类教师可以通过补充技术知识、促进技术情感、着重锻炼技术能力以便提高自身技术素养,其提高空间还很大。

3)任教前从事的工作
第1类教师中人数比例最高的是从事劳动技术相关教学工作的教师,为7%;其余依次是物理相关6%、信息技术相关3%。第2类教师中人数比例最高的是从事劳动技术相关教学工作的教师,为41%;其余依次是物理相关39%、信息技术相关38%。第3类教师中人数比例最高的是职高技校的教师,为75%,其余依次是非教师行业70%、教务后勤67%。第4类教师中人数比例最高的是从事信息技术相关教学工作的教师,为8%,其余依次是劳动技术5%、其他学科教学4%。按照第1类和第2类教师人数比例的和来看,从事劳动技术相关教学工作的教师人数比例最高,其次是从事物理相关教学工作的教师,说明劳技教师和物理教师的技术素养状况较好。
4)担任通用技术教师的原因。第1类和第2类教师中人数比例最高的均为主动要求承担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分别为8%和57%。第3类教师中人数比例最高的是学校领导直接安排工作的教师,为60%;其次是学校领导征询意见之后担任的教师,为56%。第4类教师中,领导直接或间接安排工作的教师人数比例相等,均为6%。按照第1类和第2类教师人数比例的和来看,主动要求承担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人数比例(66%)远远超过由学校领导直接或间接安排工作的教师人数比例(34%、38%),可见,主动任教的教师技术素养状况要好于被动任教的教师。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技术素养状况较好的教师一般为40岁以上、具有工科或理科专业背景、之前从事物理或劳动技术相关教学工作的教师,并且是主动要求承担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的;而且教师的技术素养水平与学历层次相关性并不强,而是与教师的年龄、生活经历等有关。■
参考文献
[1]Pearson G, Young A T. Technically Speaking: Why All Americans Need to Know More About Technology[R]. Washington, 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2:14
[2]刘畅,卢慕稚.对两种技术素养结构要素的讨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6):97-98
[3]王秀红.普通高中学生技术素养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7
[4]卢黎霞,陈云玲.统计学原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84,88
[5]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ITEA.Advancing Excellence in Technological Literacy:Student Assessm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gram Standards[R].http://www.iteaconnect.org/TAA/TAA_Literacy.html
(作者单位:1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2 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