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税法的谦抑性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iwei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税法中讲究的谦抑性,和刑法中普通采用的“谦抑原则”不同。其产生基础具有自身的特质,可以说是天然具备的,在税收过程中,立法、司法以及行政均体现的一种对税权的收敛和私权的敬畏之感。税法具有物质制约性,是体现税法谦抑性的主要原因。在税收过程中,在纳税主体之间进行均衡,通过利益群体的均衡,丰富了税法的谦抑性内涵。而作为法治的税收国家,“谦抑性”应当作为税法的价值理念予以推崇,作为税法的基本原则予以坚守。
  关键词:谦抑性;税法;纳税主体
  一、“谦抑性”的法学理念分析
  日本刑法学者最先将谦抑一词应用在刑法理论中,在日语中,“谦抑”代表的是个人的性格和处事,指的是个体能够养成谦逊的态度,进而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大意是一个人如果看到比自己身份低微的人,不应当说出过分的话,作出过分的行为。同时,从刑法中引入“谦抑”词汇,侧重的则是国家在法律运作过程中,对个人应当采取节制的态度。随着谦抑理论的发展,“谦抑原则”逐渐作为刑事定罪的基本原则,还有另一个名称即必要性原则。大致意思是,立法者在立法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刑罚的使用,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代替刑罚,即在惩罚方面付出最小,但是能够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即目的在于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按照谦抑原则,如果刑罚规范中的禁止性内容,可以通过民事、商事以及经济等其他手段,对一些行为进行控制和方法时,就不应当使用刑事处罚。
  在税法中,采用刑法“谦抑原则”,其主要是在税法中的利用,指的是税法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特质,在国家刑事税收权力的过程中,应当对税收权力有所收敛,同时对私权有所敬畏。税法的物质制约性,从本质上而言,具有谦抑性基因,税法均衡纳税主体存在两个相互对立的纳税主体,税法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应当保证谦抑性。
  二、“税法谦抑性”的概念分析
  税收和税法经过了三个發展阶段,分别为古代、近代和现代。根据历史经验证明,税收是形成税法的基础,税法是形成税权的基础。市场经济形成之前,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即此时,有税收,但税收的主体并不是国家。在古代和近代的阶级社会,法律对立性十分明显,因此税法仅规定纳税人义务是税法的重心。
  “税法谦抑性”的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统治意识。从真正意义上而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形成和发展,国家和君主相互分离,税收作为一种较为重要的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保障。如果不能够依赖税收,那么政府也就不存在核心机构。此时国家职能无法履行,也无法支持国家的发展。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的逐渐变小时,各个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对一些利益做出了妥协和让步,反应在了整个税法。比如有些条款具有比较强的阶级性,随着这种变化,体现了越来越多的民主和公正。虽然此种目的是为了考虑统治阶级的最终目的。
  按照该观点,笔者认为,刑法谦抑性既然能够作为刑法价值理念中的重要一种,那么“谦抑性”也应当作为重要的价值理念,贯穿于整个税法中。需要指出的是税法的谦抑性是起源于税法天然具备的特性,是一种制度性产物,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特定的制度环境里,不管是经济环境,还是政治环境或者文化传统环境,对于“税法谦抑性”理念和制度形成的过程中,其影响力十分小。
  从经济层面而言,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中的重要内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作为利益分配的重要手段,即在利益配置的前提性,税法谦抑性的使用才具有比较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政治层面上来说,民主、宪政和财政立宪等已经逐渐成为政治制度的基本前提,此时“税法谦抑性”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和实现基础。但是从文化传统方面而言,税收道德文化、民主文化以及宪政文化的完整,才能够使得税法谦抑性体现得更加明显。
  三、税法物质制约性决定税法谦抑性
  (一)税法谦抑性遏制税收国家超越职能征税
  税法谦抑性可以对税收国家超越职能的征税冲动予以遏制。国家通过对征税权的克制,能够有效展现仁爱、宽宏的一面。而这些均是人们所推崇的价值。如果国家能够将该价值面在税收层面予以体现,那么将会更好造福公共利益,同时国家对于公民而言,其地位也将会得到巨大的提升,使得国家在公民的严重,更加具有归属性和神圣性。
  (二)税法谦抑性遏制政府过度干预经济自治领域
  税法谦抑性对政府的要求是不应当让其在经济自治领域随意进入,或者通过一些方式对商品和服务的成本予以增加,该情况将会导致整个经济活动失去活力。此时,需要政府对其税权予以收敛,对税款应当做到三点,即聚之有度、取之有道、用之有方。唯有通过该种方式,政府才能够真正为人民谋取福利,才能够得到纳税人的信任和赞扬。
  税法的谦抑性,还需要征税机关对益谦亏盈的道理有所明白,对整个征税工作要做到内省谨慎、谦恭廉正,对纳税人有着一颗谦虚和蔼的心,不仅能够更好的消除纳税双方的对立和反感心理,同时还可以维护良好的税收征管秩序,使得征纳税关系越来越好。
  四、税法利益性丰富税法谦抑性内涵
  税法作为社会分配关系,所代表的是一种利益关系,因此税法具有利益性。该种利益性以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即公共利益和纳税人的个人利益。但二者也存在相互依存的一面,具有很强的不可分割的关联性,需要一方对另一方的利益予以充分的尊重。此时不仅不会损害到对方的利益,进而将自身的利益和对方利益进行相互统一,决定了税法的谦抑性内涵。
  第一,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税收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是向纳税人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进而保障全体纳税人的公共利益,唯有向征税主体向纳税主体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纳税主体才能在拥有自己财产的基础上,向征税主体纳税。
  第二,征税主体的公共利益还将纳税主体的个人利益包含在内。因,征税主体的公共利益,从实质上来说,即是所有纳税人的个人利益的综合。虽然人们认为征税主体的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比较,更具有优越性。在立法过程中,也对征税主体赋以权力。
  第三,对双方利益予以兼顾,在利益兼顾的基础上,形成税收契约,双方均能够良好遵守。
  换一种说法,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的利益是相互交织,可以说所有税法均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相互博弈的后果,但是其目的自安于保证二者的平衡。税法均衡的过程,其实是利益群体之间相互交杂的过程,谦抑性是其重要内涵。税法的谦抑性的目的在于不断遏制国家税权的扩张,通过特定的经济关系,使得国家和人民之间处于平衡。同时税法需要在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基础上,由纳税人通过对税权的设计进行控制和限制,进而不断体现出谦抑性的基本内涵,将谦抑性在制度中不断完善,达到具体化和规范化。(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叶姗.中央银行何以理应谦抑行使货币发行权——由黄乃海诉人民银行增发奥运纪念钞一案引发的思考[J]. 学术论坛. 2009(02).
  [2] 韩德明.刑法谦抑性:新自由主义法学语境中的考察[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4(03).
  [3] 叶必丰.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J].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13(01).
其他文献
工程索赔是指合同正常履行的整个过程当中,自己方并不存在一定的過错或者不是自己方存在的过错,而是其他方的过错而导致自己方发生一定的损失,这样一来自己方向出现过错的一方要求进行索赔的一种事情索赔,这是在工程承包当中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因为工地的施工存在着很多不稳定因素,材料价格是不断变化的,国家出台的各种文件和规范进行变化,以上的种种变化导致工程承包会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这样工程承包便一定会产生索赔的
期刊
摘 要:标会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信用融资行为,在民间集资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由于缺乏法律的约束,操作随意性大,标会存在着极大风险。从标会的问题认识入手,并以法律的角度分析,最后总结规范标会的法律路径,使标会健康成长。  关键词:标会;规范;融资;法律路径  一、标会的基本情况  (一)标会的运作机制  标会,又称抬会、打会、跟会,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信用融资行为,具有筹措资金和赚取利息
期刊
摘 要:近些年全球已经走向了信息化的道路,在人们的生活中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非常普遍的行为。在大部分领域中个人信息是受到保护的,但也不排除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现阶段我国逐渐出现了一些商业机构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的行为,这不仅使公民的隐私权遭到了侵犯,而且公民的财产和个人安全也受到了威胁。所以必须不断完善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机制,使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杜绝在萌芽状态。本文主要对我国网
期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称:2014年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扩大,网络舆情成为社会总体舆情中愈加重要和活跃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引导主流舆情的导向。自2003年“非典”发生之时,形成了较大的舆论风波,严重地考验了我们的党和政府,自此,学界普遍开始关注“公共危机”这个概念。正确认识网络舆情,认识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运用危机管理的原理,找出一套
期刊
摘 要: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贩卖毒品的行为有抬头之势,而在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当中对于贩卖毒品罪的既遂未遂认定均存在不少分歧,或宽或严的认定标准都违背了刑法中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本文从具体案例出发,深入探讨贩卖毒品罪的犯罪构成,结合理论界对该罪的各种既遂学说和司法实践中的判罚尺度,试分析贩卖毒品罪的既遂标准以及共犯条件,以期对认定该罪既遂未遂的讨论中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贩卖毒品罪;犯罪
期刊
摘 要:在社会主义法治不断健全的今天,法律法规更多的被应用到实践中。建立有效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责任制度可以正其权,究其责,对于监督不力或造成监督错误的案件可以追究其责任,能够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严格执法。但是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责任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分析,探寻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保障机制;启动模式  一、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婚现象与日俱增。表现为通奸、虚拟婚姻、姘居等,这些方式是对一夫一妻制为核心的婚姻家庭制度的一种强力冲击,严重影响家庭和谐,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必须把弘扬良好的婚姻风气,构建和谐稳定的婚姻关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予以足够的关切。  关键词:重婚罪;事实婚姻;无效婚姻;损害赔偿  对于重婚这一现象,在我国婚姻法和刑法等法律中
期刊
摘 要:农村金融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部分,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市场狭窄。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不少地方的金融机构覆盖率几乎为零。一方面是由于农村金融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是农村金融的供给不足,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农村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两个方面来分析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并给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需求;金融供给;金融支持  一
期刊
摘 要: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所在,农村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情况。要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则必须有资金投向农村就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本文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以历年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数据为依托,旨在研究吉林省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对吉林省农村金融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一、研究背景  吉林省
期刊
摘 要:安德里亚的《基督城》是继《乌托邦》和《太阳城》之后“空想社会主义史上的第三颗明珠”。这部著作从基本政治制度、政府机构与政府官员、官员的选拔、宗教因素等方面描写了作者对于基督城的政治构想,其中对于官员选拔的思想,对今天的中国的官员选拔仍有深刻的启迪。  关键词:基督城;政治制度;官员选拔  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它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企图在脱离现实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