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_wo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有理由学生课文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文素质为现代教学注入升级和活力。
  关键词:电化教学、形象、生动、易学、易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朝前发展,电化教学已逐渐步入语文课堂,语文学科改变了传统的仅靠书本进行教学的观念,把幻灯片、录象片以及多媒体课件手段引入课堂,使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其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事物,而且由于视听形象的介入,使学生获得了审美体验,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感知。
  一、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朗读。朗读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种目的。从对文章的认知、理解来说,朗读是一种手段;从对朗读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来说,朗读则是一种目的。因此,朗读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可现实情况是老师不叫学生读,学生一般不会自己主动去读。就其原因,学生往往认为读起来无趣。
  巴班斯基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指出:“教学过程创造引人人胜的情景,即教学过程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可以称作情感刺激的方法之一”。在此环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把朗读和音乐结合起来。音乐的功能是抒情,在朗读时同时播放恰当的音乐,创造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更好的传达出文章的情感意蕴。这样不仅能提高朗读效果,使学生在朗读中更好的理解文章,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朗读朱自清的《春》时,可以同时播放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在如诗的音乐中感受到春天带来的喜悦和希望,帮助学生理解春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了朗读所带来的美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语文的课文具有浓郁的人文、美学色彩。其内容大多是生动形象并且文字里就透出声、色、情的,常常用叙述、描写、抒情等笔调描绘社会人生画面,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展示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即使是议论文、说明文,选择的篇目也大多是语言生动,充满感情色彩,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可是由于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等原因,对文章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讲解课文这一环节中,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对文章的学习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课文《安塞腰鼓》,文章所要表述的是一種气势,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难以理解。而录象的运用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画面上,成百的粗犷的西北汉子,头扎白帕,跳跃起舞,边舞边擂,鼓声如雷,排山倒海般向我们涌来,景象给人无比的震撼。录象将文章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观看了录象后,不需教师过分强调安塞腰鼓的气势,学生自然能够体会。
  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的有些小说,是从长篇小说中节选出来的,而这些长篇小说,有些又被拍成了电影。要讲述这些课文,首先要使学生对作品有总的印象。可是要让学生都去读原著绝对不可能,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如课文《一个都不能少》,如果只是讲授课本上的内容,或教师只是简单的交代一下年仅14岁的还是小学四年级的代课教师魏芝敏到电视台演播厅的原因,相信并不能感染学生。甚至在魏芝敏含泪哽泣着说话时,有的学生还会笑她不可理喻。如果在上课前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了张艺谋的同名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影碟,学生就会为魏芝敏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而不畏艰难、历尽千辛万苦寻找辍学儿童的精神所感动。学生观看完影片后教师再授课,由于学生沉浸在那种凄美的气氛中,就能理解魏芝敏的行为,不会觉得她很可笑,也将会更加理解文章的主旨——教育应该面对所有人,“一个都不能少”。
  三、利用多媒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著名的脑科学家、1981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获奖得者斯佩里博士通过对“裂脑人”的研究,证明人脑两半球在功能上具有高度专门化:“左半球管抽象思维,它同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和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具有言语的、分析的、连续的和计算的能力;右半球管形象思维,它同形象思维、知觉和空间有关,具有对音乐、图形、整体性映像和几何空间的鉴别能力”。人的智力既包括抽象思维,又包括形象思维。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正是为了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更好地结合起来。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色彩斑斓、有声有形、能静能动的教学情景,能将学生的眼、耳、口、手、脑调动起来,思维集中,大大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就能目视千里,耳听八方,可以聆听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可以欣赏白居易“琵琶行”的吟唱,可以领“威尼斯”的风光等,使语文充满情趣。在语文课中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四、综述
  古代大教育家苟子指出:“昔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多媒体的出现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它丰富了传递的信息和传递的方式,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及时调节和强化教学措施,这实质上会引起教学结构和模式的改变,从而促进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使以往那种仅靠“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语文教学状况得以改变。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这一辅助工具,使它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将产生优化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医院泌尿外科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对某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从该医院泌尿外科送
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的一大特色,它对学生的情绪影响较之其他一般院校较为显著,主要体现为学生的心境、激情和应激状态下的不良情绪。为此,应采取措施帮助公安院校学生克服
学徒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合政府、雇佣企业及学校、学徒多方力量,形成一个运转机制灵活、对接渠道畅通的多方受益体系。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文
目的探讨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妊娠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4例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病例,总结其临床病史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p57免疫组化标记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进行语言训练,旨在强化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训练,更好的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语言训练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也可以说是思维的工具。而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如
法国印象派在北京的展出引起轰动,又一次掀起人们对印象派的关注。本文重新就印象派的产生,发展、作品分析及其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探讨,使观者更全面地了解印象派。
从禁书到经典的《觉醒》无疑是女性文学批评的典型模本。本文从女性的空间状况角度来探讨爱德娜的空间诉求,以此说明在男性与女性的二元世界里,女性要拥有独立的生存空间,经
山莨菪碱药物是一种M胆碱受体阻断药,人工合成品称654-2。有小血管扩张作用,解除平滑肌痉挛及阵痛作用。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该药深入研究,在临床上已有广泛的作用,
面对二十一世纪激烈的竞争,教师肩负着历史的责任。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新时期的建设人才。通过《新课标》的学习,认识到过去的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实践少,“导致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偏低”,这样下去,学生将来是不能参与激烈竞争,挑起建设祖国重担的。《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强调学生自己读和写”。“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应以教师
为改良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 L.)营养品质,探索不同生育期营养积累分配的动态规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基施硒肥用量对其不同生育期营养含量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