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能源消耗强度与碳排放关系的差异研究——基于2001~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

来源 :特区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2001-2010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协整方法研究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强度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经济增长变化的敏感度区域性差异较小,东部略高于中、西部;对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的敏感度,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部,中部显著高于西部。因此,应基于各地区的特征制定侧重点不同的节能减排政策。 In this paper,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cities)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0 are used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xtent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rough panel cointegr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nsitivitie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to the change of economic growth are less regional differences, with the eastern part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middle and western parts. The sensitivity to the change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astern part than in the central part and higher in the central part than in the western part. Therefore, we should formulate different policies focusing 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regions.
其他文献
结合目前国内外涂料和防氡技术发展现状,借助在已有专利技术防氡涂料的基础上,成功研究了一种兼有防放射线辐射功能又具有防氡功能的节能型室内用涂料。介绍了该涂料的基本配
会议
主要介绍了双组分聚氨酯弹性涂料的设计思路,并且分析了影响涂料弹性及其他性能的各种因素,通过选用合适的原材料研制出性能优异的哑光型双组分聚氨酯弹性涂料。
作为一定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进行的重大、带有全局性的谋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区域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广泛的。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具有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海特区居民收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东西部地区收入、城乡居民收入、行业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逐步拉
在农村选举过程中,选民的情感对选举结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农村选民情感角度,试图分析在选举的过程当中,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程度、经济收入和性格特征的选民在选举过程
自然公园周边居民有更便利的条件亲近大自然,相比大都市市民,他们是否会有更强烈的环保意识?根据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和蒙彼利埃大学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其答案是肯定的。  法国研究团队首次证实,自然保护区对其附近居民能够直接产生影响,可以增强居民“亲善环境”的行为和态度。研究者认为,自然公园能够建立并保护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这促使当地居民对环境问题更加敏感,并更多地思考自己和大自然的关系。为了评估法国各地不同
期刊
概述了建筑涂料市场的需求,并从产量、价格、销售额、并购现象、品种、涂装和装饰对我国建筑涂料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今后的走势进行了预测。
税收遵从度涉及到每个纳税个体的行为选择,而每个人的行为选择往往又取决于其个人的本性,所以本文结合西方三个主要的人性假设学说,试图从人性角度来分析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
为探讨煤尘超微结构特征与其毒性的关系 ,借助透射电镜和生物化学技术 ,对不同矿区煤尘致肺泡巨噬细胞的损伤及其与煤尘超微结构特征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煤尘对肺泡巨噬
通过比较国内外私立大学的发展状况,分析营利性大学所具有的不同于传统大学的创新和活力,吸收和借鉴美国营利性大学所有具有的特色经验,旨在论证我国举办营利性大学的可行性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