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之间

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峰和秦渊海是大学同学、好朋友,因为成绩优良、表现优秀,被一家大公司双双录用,一个在人力资源部,一个在企划部。
  三年后,梁峰荣升为副部长,任命书下来后,同事们一阵庆贺,秦渊海也参加了,都喝了不少酒。
  第二天晚上,梁峰单独请秦渊海喝酒。
  梁峰问:“你们部提拔了谢明玉,按说你比她干得好啊,怎么不是你,是不是平时没和领导搞好关系,还是没请客送礼?”
  秦渊海笑笑说:“无所谓的。”
  “那你心里能平衡?”
  “怎么会不平衡呢?”
  “我告诉你啊,别光只顾你的乐队,在职场混出个人样来才是正道,有时间我教你怎样和领导处关系。”
  “职场要干,乐队也必须有。”
  第五年,梁峰的业务干得风生水起,年薪达到了20万,而秦渊海还是大头兵,一个月的收入只有8000多元,还省吃俭用,把所有钱都投在了乐队上。
  一个周末,梁峰又请秦渊海喝酒。
  梁峰说:“听哥一句劝,放弃乐队,好好干业务。”
  秦渊海说:“谢谢哥儿们,乐队是我的梦想,不可能放弃。”
  “别怪我说话不好听,你这吃了这顿没下顿的,衣服也不像样,怎么在职场混?”
  “我不在乎这些,我只在乎生活品质,我快乐就好。”
  “这么点工资,你能快乐?心里肯定不平衡。”
  “确实也有其他同事替我打抱不平,说谢明玉不如我,我应该得到提拔,这样大家心里才平衡,可是我不想当部长、副部长啥的。”
  喝完酒,梁峰掏出5000元钱说:“兄弟,别嫌少,先花着。”
  秦渊海摆摆手说:“不用了,我还能坚持,真有困难了会向你张嘴的。”
  第八年的时候,梁峰早已经当上了部长,薪水也涨了十来万。秦渊海却辞职了,专心经营他的乐队,因为乐队的发展已经初见起色。
  又过了一年,秦渊海注册了一家文化公司,因為他的乐队已经名声在外了,到处商演,每月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而他本人,还是快乐得像个孩子一样。
  一天,梁峰突然来电话,约秦渊海喝酒,秦渊海说,喝茶吧。
  在秦渊海的工作间旁边,是一间很雅致的茶室,各式各样的茶具,各种茶叶,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梁峰说:“以前只知道你爱喝茶,不知道到了这种痴迷程度。”
  秦渊海说:“是啊,茶和音乐是我的最爱,我都拥有了。”
  “你是对的,实现了梦想。这下心里该平衡了吧?”
  “哈哈,我心里本来就没有不平衡过啊。你在公司怎么样?”
  “一言难尽啊,职场的复杂,你可能很难懂,也就不和你说了。”
  “好,咱们永远是好兄弟,常来喝茶啊。”
  夜深了,梁峰翻箱倒柜找出上大学时的吉他,拨弄了两下,弹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自言自语道:“手生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其他文献
古城西面的江上,星星点点的吊脚楼矗立于湍流中,间或夹杂着一些装饰特别的小船。吊脚楼里,通常住的都是带家眷的渔民,拖儿带女的,他们的堂客却呆在停泊在水边的“花船”中。岸上的人,把花船上的女子唤作花娘。  水花娘的“花船”则选了偏僻的水湾处歇脚。也是奇怪,偌大一座城,却没有水氏人家。  民国十年,古城来了一支队伍,督军坐在枣红大马上,威风凛凛。忽一声鞭炮在马脚下炸响,马受惊吓,狂奔起来,巷子里看热闹的
期刊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清洁工。  这很让人质疑:他一个硕士生,怎么能干这样的活儿呢。  他笑了笑,说了他的遭遇:大学毕业时,大学毕业生牛毛一样遍布各个角落。那时硕士生还是挺红火的。于是他咬咬牙决定,即便是半工半读,也要熬个硕士出来。他家境一般,必须要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等他熬出硕士生,外面的世界又变了。各大招聘场,他看到那一张张招聘桌上满满当当的博士生硕士生简历时,心就凉了。  以致有一家招聘单位的人
期刊
阳湖酒店里有几个老食客,特别难侍候,他们动不动就让服务员把厨师找来,横挑鼻子竖挑眼地找刺儿,这时候厨师不作声也就罢了,如果敢顶嘴,他们更来劲了,非狠狠批你不可。有一次,一位姓刘的厨师忍不住回了几句,这下可算捅了马蜂窝,那几个老食客马上就炸了,你一句他一句地把刘厨师的厨艺贬得一无是处,臊得刘厨师把头深深埋在了裤裆里。  小艾就没少挨那几个老食客的批。王厨师不忍小艾在那里受气,便说动老板把小艾调到了他
期刊
五十二岁的于守桥临近下班的时候,手机铃声响了。是小枣来的电话,说有急事找他。  小枣是来自乡下的小姑娘,长得像一瓶未开封的纯净水,表情简单,语言金贵,在这个城市的城乡接合部的一个角落,摆了一个三平米大小的修鞋摊。  老于天生八字步,两只脚后跟外侧先着地,时间长了鞋就容易磨偏,偏大了,老于就去找小枣修鞋,一来二去就和小枣熟了。  老于是个乐善好施的人。他了解到小枣上面有三个哥姐出生不久都先后夭折,她
期刊
我的侄子叫艳光,是一个憨厚的孩子。  说孩子,有一点托大,实际上,他也就比我小七八岁。  小的时候,他问我:“老叔,城里好不好?”“好。”我说,为了证明“好”,我接着补充,“城里厕所在屋里,冬天不冻屁股。”  后来艳光对我说,我对他说的话,就是一股动力,凭着这股动力,初中一毕业,他就到城里来打工了。他谁也不惊动,在旧物市场买了一辆架子车,走街串巷地开始捡破烂。饿了,吃馒头,吃油饼,吃包子:渴了,喝
期刊
阿拉是1960年戴顶右派帽子来到小镇的。他的祖父年轻时从小镇到上海滩讨生活,孙子阿拉从上海回老家改造,岁月又一个轮回。  那时的阿拉三十出头,细皮嫩肉,高个子,留着背头,穿身细格子培罗蒙西装,三接头皮鞋,虽然神态沉郁,但时尚衣着在小镇上很抢眼。小镇人听他一口“阿拉”长“阿拉”短的招牌话,日后便以“阿拉”称呼他。  居委会分配阿拉做活儿曾犯过难。阿拉打扫厕所,担着半桶水走一步晃三晃,裤子湿半截儿;做
期刊
民国年间,西城青年王伯杨从初等师范学校毕业,回家乡向梁镇当了一名高小教师。  向梁高小并不大,二三十位教师,三四百名学生。可在当时,“民国”才刚刚被小老百姓听闻,“民主”还让人惊为洪水猛兽,“民生”实在是个奢侈的概念,这儿应该算是整个黄土高原难得的新兴之地。以此学校为中心,几年间,陆续有了商品交易所、镇公所、税务所、保安队等许多商务、政务、军务机构,向梁便隐然是一座繁华的大城镇了。  王伯杨好酒。
期刊
我老家有个民俗:从小年的腊月二十三到大年初一,那些上门的“乞讨者”就用送“财神”的方式进行乞讨。所谓财神,不过是一张巴掌大的红纸上印着财神爷赵公明的画像而已。“财神”送到谁家,谁家就要给“乞讨者”一些零碎钱,以图来年招财进宝。  那年,我正上小学二年级。腊月二十四,学校放了寒假,我高举着考了第一名的成绩单,欢天喜地地向家里跑去。  爹看过成绩单后,眉头舒展了又皱起,叹口气递给了怀抱妹妹的娘。大字不
期刊
老刘跌跌撞撞地闯进屋里,身后一阵寒风袭来,屋里的人打了个寒颤,有人赶紧起身关好门。  咋了?  快,快……  老刘端起桌子上的碗,一口气灌进喉咙。  人来了?  一屋子人“蹭”站了起来。  别喝了。  老村长一把夺下老刘的碗,手一挥,大家伙,快,快……  村民的热情,似乎融化了这场风雪,黑压压的一群人分列在路的两边,擂鼓的擂鼓,打锣的打锣,放炮的放炮,刹那间,山村里沸腾了起来,仿佛欢迎一位凯旋而归
期刊
楚霸是从外地调过来的。上任那天,在局领导班子见面会上,他没有慷慨激昂地发表就职演说,没有三年規划五年思路什么的,更没有对领导干部提出要求和希望,而是讲述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小事。说他在新民巷遇到一个看面相的算卦先生,算得极准,知道他兄弟几个,祖坟的方位,阳宅的朝向,甚至算他哪一年有过什么灾,预测他将来如何如何。说到这里,楚霸微微一笑,话锋一转,说前三年的事算得准,后三年的不一定正确,他是不是姑妄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