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穆青先生的三面之缘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1j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日飞雪,重读穆青《新闻工作散论》,穆青先生那睿智亲切的音容似乎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人的一生总有几个难忘的人,穆青先生就是我终生难忘的前辈。他给过我指导,给过我帮助,想起来便油然而生感激、敬重和亲密之情。现在重读他的著作,就像面对面聆听他的教诲,同时也想起了与他的三面之缘。
  由于喜好探究地方史,上世纪80年代我曾多次去看望穆青的姐姐穆镜涵老师(原河南省副省长王毅斋的夫人),听她讲王先生和穆青的往事。作为一个同乡,随着对穆青先生的传奇人生有所了解,也益发仰慕这位前辈的道德文章,很想与他见上一面,亲耳听听他的教导。
  15年前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当时我受命筹办《中学生时事政治报》,便打定主意约请穆青先生题写报头。那时是1991年10月中旬,我与两个年轻同志满怀喜悦地去了北京。
  10月19日,接到新华社办公厅一位负责人的电话,他说穆社长确定第二天接见我们。事前,我已把穆镜涵老师给穆青的信与河南省教委开的介绍信送到了新华社。
  10月20日上午,我与小孙同志一起来到新华社,在办公厅接待室里等候。10点钟的样子,办公厅主任对我们说,穆社长在他的办公室里接见我们,请我们过去。
  一进社长办公室,穆老站起身来,示意让我们坐在他办公桌前的椅子上。他的面容很和蔼,使我们马上消除了拘束感。他问我是杞县哪个地方的人,我说是杞县城里盐店胡同的。“呵,我还记得这条街道!”他笑着说。接着他又问河南教育社都办了哪些报刊,《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筹备得怎样了。我把大致的情况向他作了汇报。他说向中学生介绍时事、讲解政治很有必要,也很重要,报纸要办得上档次,还要活泼有趣,适合青少年阅读。说到这里他好像忆起许多往事,深情地说:“我就是在上中学时爱读报,关心国家大事,追求真理,后来参加抗日,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时我便把拟请他题写报头的想法说了出来。他说:“好!可是现在我太忙,等到我抽出时间就给你们写。新华社正在筹备建社60周年的纪念活动,新华社的历史是从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色中华新闻社算起。”我看穆老已经答应题写报头,他又正忙着,便起身告辞。穆老把我们送到门口,握手道别。
  这年11月下旬,新华社河南分社的朋友打电话说,穆社长给《中学生时事政治报》题的报头通过传真发来了。当天由王晓涵同志取来。原来穆老写了三幅字,让我们挑选。编辑部全体同志欣喜若狂,就从这三幅俊逸劲挺的题字中选定了一幅。此时报纸的刊号,新闻出版署已经批了下来,真是双喜临门。于是就在这年12月出版的试刊号上,首先使用这个报头,以后就沿用下来。
  2002年1月1日,是《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创刊10周年的纪念日。这个报纸已发展为初高中两个版。在此之前,两个编辑部的同志分别给我打招呼,想让我再去北京请穆老题字,说这样会给报纸10周年的纪念增色。这时已经是2001年12月下旬。其实前不久,我刚刚见过穆老——12月6日上午,曾去花园路新闻大厦,聆听穆青、冯健、周原三位新闻界前辈与青年记者座谈。穆老那一天关于新闻记者要在采访中学习、要做美的使者的谈话言犹在耳。多年不见,觉得穆老的面容有些苍老,但他精神矍铄,毫无龙钟之态。他已经80岁了,虽然早就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但关心国事、关心祖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对年青一代新闻工作者寄予厚望,谆谆情意,溢于言表。据当时印象,穆老很健康,精神很好,我估计请他题字,大概不会给他造成太大的负担,就答应两个编辑部的要求,确定到北京走一趟,再去求穆老的墨宝。
  这次北京之行出奇的顺利。到北京安置了住处之后,我便拨通了穆老的秘书陈二厚的手机,自报家门,说明来意。陈秘书说:“你来巧了,今天上午穆老正在社里,你就过来吧。”于是我去新华社,到六楼陈秘书的办公室先等着。陈秘书正在整理有关穆老的资料,准备撰写《穆青传》。等了一会儿,陈秘书便带我去见穆老。穆老正在整理他的摄影底片,他放下手中的活儿,让我坐在对面,又让陈秘书给倒茶。他说:“予民同志,我估计你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什么事吗?”
  “请您老题字呗!”熟不拘礼,我便直陈来意。我打开一本1992年《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的合订本,说:“这个报的报头,是您老10年前题的,现在这个报纸已经分成初高中两个版,发行量都很大,读者很欢迎。创办10年了,想搞点纪念活动,请您老大笔一挥,写句话,鼓励鼓励吧!”穆老听到时政报受中学生读者欢迎,发行量不小,高兴地说:“你们快赶上新华社办的《半月谈》了,这也是个竞争。现在世界风云变幻,应该密切注视世界局势的发展,同时注意吸收世界文明的成果,我就送你们四个字——放眼世界。”说完他就抻纸挥笔写了下来,又在旁边题了“贺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创办十周年”,并署名。这个题词,后来分别刊登在《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初中版和高中版上。
  2003年10月,电视里传来穆老逝世的噩耗,我觉得心里突然卷进一股寒流,感到冰冷而又悲伤。以穆老那样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怎么一下子就走了呢!多年的往事一幕一幕浮上心头,穆老的音容笑貌似乎仍在眼前。可叹此情成追忆,再也见不到这位令人钦敬的新闻界前辈了。这年11月,打听到穆老的姐姐穆镜涵刚从北京治丧归来,我与家人便一起去探望。镜涵老师说,穆青是因肺癌及并发症医治无效突然去世的。他有很多事情还没来得及做完,如整理自己的文集,以及撰写回忆录。不久前他还说要回河南,看看家乡这两年的变化。谁知这些都没有做到!镜涵老师还告诉我,这年9月他回杞县安葬王毅斋先生的骨灰,县领导焦跃进问她有什么困难。她说没困难,以后咱县不管是姓王的姓穆的哪一个人,如果给你提不合理的要求,你都不要给他办。镜涵老师和她的弟弟穆青一样品德高尚,洁白无瑕。让人悲痛难抑的是,镜涵老师在穆青先生去世的次年也去世了。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穆青先生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但他的精神仍然闪耀着光彩。我从他的《新闻工作散论》中读到了这样的话:“我认为,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可以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代之以清新明快的写法。只有在这方面有所创造,有所突破,也许才能真正对八股式的新闻做点改革。”(《关于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这是多么令人心仪的见解。我觉得穆青先生的新闻思想尚待挖掘,这是我国新闻界值得珍视的一笔财富。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县市广播电视在加强农村宣传报道方面取得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县市广播电视的农村宣传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由于县市广播电视从业队伍大都没有受过新闻专业培训,但是贴
从2013年主要草甘膦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整体业绩上升,上半年草甘膦世出现了量、价、利齐升的好势头。总体上看,草甘膦行业成为农药行业的亮点。
法规1: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自2013年8月1日起,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增值税;对营业税纳税人中月营
在从前,一般中国读书人的姓名、表字、别号、官职、谥号、称谓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礼节,都有相当细致、相当明确的规范和用法,是不能任意胡来的。近几十年来,这一切全都被打乱了,许多不合乎这一起码条件的粗鄙现象大量而严重地存在于所谓的“文艺”活动中。  自古以来:中国广大群众的那一点点“历史”知识主要来自于“说书唱戏”中的道听途说。到了近代,由于学术分工的日益精细,尤其是由于传媒技术的巨大发展,人们的“
2010年12月22-23日,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明确了2011年商务系统需要重点抓好的8项工作:
“人文关怀”一词脱胎于欧洲人文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因而也称作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含义在历史各个时期是不同的,但是在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
近几年,农资行业寒意袭人,大多数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这边大多数企业在艰难度日等待行业春天的到来,而对于一部分实力雄厚的企业而言却是实施扩张的“春天”,他们也在“祈祷”让这
之所以关注这家公司,是想弄明白一个问题——“好模式+好市场+好团队+大资金:成功”吗?
2012年7月5日财政部发布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企业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12]13号),要求“营改增”企业,包括试点地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均按照要求进行相关会计处
据意大利欧联通讯社报道,新年伊始,受欧债危机影响意大利政府在大幅度削减财政支出的同时,千方百计控制税源,打击偷税漏税和资金外流,并强行征纳移民"人头税",希望以此缓解蒙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