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进行时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格外迟。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笼罩之下,全国人民度过了堪称有史以来最漫长、最寂寞的“春节假期”。在与疫情长时间的对峙过程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什么时候能用上新冠肺炎疫苗?
  答案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快。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估计,疫苗有望在18个月内就绪。即使最乐观的专家也认为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大规模投入使用。
  为什么疫苗的研发这么难?这要从疫苗的历史说起。
  正所谓,看不见的敌人往往最可怕。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战争”旷日持久,代价惨烈。在过去的3500年里,仅天花这一种疾病所杀死的人数就超过两次世界大战里丧生人数的总和。这种疾病传染性强、致死率高,患者死亡率高达30%,即使幸存也会留下丑陋的疤痕或者失明。
  虽然如此,但人们根据经验还是发现了一些规律,比如得了天花的人一旦康复就再也不会复发、护理过天花病人的人也不容易得病。于是,不断有勇敢的人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最早的纪录见于宋代—利用天花患儿身上的痂或脓汁直接作为疫苗,吹到接种者的鼻孔内。可以想象,这种直接接种的方法风险极大,跟被传染了天花几乎没什么差异,高致死率导致这种方法无法普及。
  18世纪末,英国乡下医生爱德华·詹纳听说农场的挤牛奶女工从来不会得天花。女工们对他说,牛也会得牛痘,她们工作时难免会接触到,开始几天很难受,但后来就没事了。詹纳医生听完大感兴趣,于是从一个得了牛痘的女工身上取出脓液,接种到一个8岁男孩的胳膊上。果然,男孩只长出了几个小脓疱,之后即使接触人类天花,也安然无恙。
  这就是天花疫苗的起源,它来自于牛,英文“vaccine”(疫苗)的词源正是拉丁文的“vacca”(母牛)。为它命名的人没有想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疫苗的发明是人类公共卫生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利用相似原理,人们陆续从不同动物身上获得了毒性较低的病毒用来制作疫苗,比如取自绵羊脑的狂犬病疫苗、取自鸡胚的黄热病疫苗和麻疹疫苗、取自鼠脑的日本脑炎疫苗等……
  免疫学的研究进展很快解释了疫苗的原理。
  人一出生就具有的免疫功能称为固有免疫,是每个健康人都有的一道生物防线,与性别、年龄、遗传背景和营养状态等因素有关。我们平时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素质就是为了加强这一套固有免疫系统。
  人们以前不知道的是,免疫系统还可以“升级”成“加强版”—适应性免疫,也称为获得性免疫,是指人遇到某种抗原(例如接种疫苗)后,是固有免疫系统产生新的效应产物(抗体或者淋巴细胞),最终将抗原从体内清除的过程。更了不起的是,适应性免疫具有记忆性,一次“升级”,长期甚至终生有效!
  所谓“杀不死我的,都让我更强大”,疫苗就是这样。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像疫苗一样经济且高效地对人类健康产生如此重要、持久和深远的影响—它使人类平均寿命大大延长,全球人口开始暴发式增长,曾经可怕的烈性传染病销声匿迹。
  但必须要承认的是,疫苗并不是完美的。1998年,英国医生安德鲁·韦克菲尔德在《柳叶刀》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接种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可能引发自闭症,吓坏了全世界的家长。尽管《柳叶刀》发现其研究有漏洞并撤下了这篇论文,韦克菲尔德也被吊销了行医资格,但影响已经无法挽回。
  另外,疫苗的研发之路也是颇为漫长、不可预测且代价昂贵的。
  事实上,每次新型传染病出现,全球都会在疫情暴发初期集中火力投入疫苗研发,但并不是每次都有成果问世。比如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研究人员尝试了多种动物后,最终从恒河猴身上获得了非典免疫抗体,但那时非典疫情已基本结束,疫苗最终停留在一期临床试验阶段。由于沒有病人,二期临床试验只能无限期搁置,研发机构也失去了资金支持。
  即使已经制成了疫苗,为了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临床一、二、三期试验也是绝不能少的。每个阶段都要严格审批疫苗的效用,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被叫停,这也是所有疫苗研发中耗时最长的阶段。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才有了世界卫生组织“疫苗需要18个月”的预估。也有专家提出,政府管理部门在保证疫苗安全的前提下,应提前向疫苗企业授予生产许可证,允许其将二、三期临床试验融合到疫苗使用过程中去做。
其他文献
“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论,是列宁在其丰富的革命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还是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
利用宇宙射线进行辐射成像,已经成为近年发展的无损成像技术。美国决策科学公司采用铝外壳的漂移管开发出无源探测系统(Passive Detection System,PDS)用于大型集装箱检测,本
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引入线路有功潮流性能指数,采用有功过负荷的严重程度作为指标,根据SSSC参数对其产生影响的灵敏度系数大小来确定SSSC最佳安装地点。建
为了对某飞机洞库的抗层裂钢板进行有效地设计,基于层状介质中一维应力波的传播理论,提出了脉冲荷载作用下地下结构混凝土中应力历史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际算例研究了混凝土中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