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东部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shix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较快的增长时期,但是当前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中国迎来了经济“新常态”,面对这样的经济现实,传统的凯恩斯供给需求理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时,适时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高速发展中积累下的区域经济问题与矛盾也亟待供给侧改革从供给角度加以解释和解决,研究供给侧改革对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东部;经济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008年次贷危机后,经济改革与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需求方面,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的动力渐显疲软;第二,供给方面,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第三,供给方面,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第四,人们对高品质产品的需要随着收入的增加逐渐增加,出现的产能过剩更是一种产能错误。
  在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的历史决策,适时提出,将有助于中国经济更好的发展。其主要任务是从供给侧着手,通过推进重大改革来解决中国经济现存的结构性问题,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的配置。以前我国主要是从需求侧改革,即通过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现在“三驾马车”的动力出现疲软;中央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说不要需求侧的作为,而是需求与供给并举,着重加强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通过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方面的结构调整提高供给质量,调整以往大规模需求刺激计划,转而供给端发力以实现宏观经济的新均衡。综合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结构调整任务包括“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以使供给更加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增长任务则体现在“降成本”和“补短板”上,以解决微观主体经营恶化、要素使用效率低下、创新不足和国家竞争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以支撑宏观经济转型升级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优化供给结构并扩大有效供给,用增量促存量的调整,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问题
  东部地区主要指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0省(市)。根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课题组对四大区域的GDP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在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和近期提出的“互联网 ”等国家战略导向下,把重点放在创新发展上,并且已经在新产业、新技术和扩大国际合作及出口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但经济增速略有下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课题组,2016)。2003年是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该年开始,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整体速度加快了,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发展整体的速度开始放慢,整体上呈现西快东慢的趋势。面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暴露出以下的问题:
  1.传统产业的成本压力不断加大,产业升级乏力
  随着东部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其传统产业,如大多数制造业,开始出现劳动力资源短缺,因此,企业面临的高工资、高地价及高交易成本的成本压力不断加大,逐渐代替了所享受的政策优势。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从而出现“海淘”热和“代购”热。面对成本上升和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传统产业在东部地区无法较好权衡两者关系,优化产品供给和产业结构,在产业升级上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2.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生态建设乏力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近年雾霾的加重,除了加大了产品品质的关注,也更加关注产品的生产过程,即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人们不但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增加了,更要求绿色有效率的生产过程。近年,东部地区不断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忽略了因此造成的环境问题。当然,这也是一个全国性的现象。现在对环境污染的关注越高,在发展与治理上如何权衡好两者关系,已经成为政府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也使企业面临更多挑战。
  3.创新能力的瓶颈压力不断加大,产业转型乏力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特别是高水平人力资本的积累不足,造成创新能力的不足。与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创新型产业发展相比,现在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加大、动力不足。虽然在全国来看,东部地区仍是创新的带头人和先行者,但与其自身相比,创新创业动力增加缓慢,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速度放缓。与国外相比,我们的核心技术创新不足,技术转化和共享也有待提高。
  三、东部地区发展的突破口
  东部地区长期以来都走在国家发展的前列,很多方面都是其他地区的带头人,经过多年的政策偏向和自主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人力资本、资金及技术。但是,随着政策导向的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东部现有的发展结构难以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和调整。响应国家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加快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持续添加动力。
  1.推动城市功能升级,为产业升级蓄力,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升级是对传统产业以及新兴产业的友好帮助,为产业升级提供更大的动力,缓解发展成本不断增加的压力。出台相关政策意见来为产业升级保驾护航,努力实现企业与政府的“降成本”要求。可將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中西部转移,促进中西部发展的同时,加快东部产业结构的升级。协调东中西共同发展,以调整促升级,以改革促发展。
  重新审视人们的需求,面对需求的变化,相应改变供给,从供给侧进行改革,提高产品标准并在消费者接受范围内相应提高价格。这样,一方面带动“海外热”的消费者转向国内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由于供给错误造成的产能过剩的“去产能”要求的推进。
  此外,简化企业与政府交易内容与手续,简政放权,提高两者的工作效率,优化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
  2.重视环境问题,积极改变生产方式,寻求发展新方式
  以政策建议为环境保驾护航,争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改变传统高污染高耗能的发展方式,也要杜绝将高污染行业向中西部转移,要时刻站在全局发展的角度,从生产供给角度解决污染问题,从源头治理污染。加大对产业生产方式的研究和投入,树立企业绿色环保的生产理念,实施绿色环保有效的生产方式,继续推进东部与中西部能源输送与技术交换的战略,补齐东部能源短板,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3.重视教育,积累人力资本,增加创新动力
  加快推进城乡九年制义务教育,并努力扩大高中教育比例,提升年轻一代的学习和思考能力,积累高质量人力资本,为日趋渐缓的创新型发展蓄力。产业转型成功的关键力量是创新,因此,在服务业与制造业矛盾日趋显著的东部,要提高创新水平,加速东部制造业的成功转型。东部拥有良好的创新创业基础和积累,我们需要充分运用这种优势,继续引领全国的创新导向。同时,要积极推进东中西教育资源的公平化进程,在提高自身区域教育水平的同时,促进全国教育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东部地区虽然经济增速有所减缓,但仍保持着良好稳定的发展态势,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领先位置,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东部地区要抓住改革机会,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增添持续的新动力。特别地,要加快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和高耗能产业的转型,完成大型钢铁、煤炭产业的去产能的任务。
其他文献
2008年8月,正当中华健儿在奥运赛场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摘得一枚又一枚奖牌而欣喜振奋之时,接到了山东省立医院承办的创刊的好消息.
情感表达是声乐演唱的灵魂,歌者要把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准确到位的表达出来,除具备良好的声音质量、到位的表情动作外,还应意识到声音的质量以内在情感体验而引发出的艺术
采购作为价值链四种辅助活动之一,对公司价值的创造要至关重要的作用。采购活动主要是与企业的供应商接触,不同的供应商管理模式下企业的采购管理模式也不同。本文,首先介绍
近年来,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和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我们在开展工会工作的过程中忽然发现,以往工会工作的传统法宝似乎都不好使了.“劳动竞赛”“职工建家”“安康杯竞赛”“技
通过两起心理危机事件的过程回放,深刻分析了学业困难、人际不良、诱发事件、就业压力、缺乏心理支持和心理教育缺憾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对于指导高校学生
摘要:近年来重拾“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和社会共识,这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需要。如何培育“工匠精神”也为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重大的课题。本文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出发,分析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的高度一致性,认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须“扎根”于现代学徒制之中,现代学徒制的推行为当代“工匠精神”培育开拓了实践渠道,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建立和完善
期刊
新形势下,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多样化的因素影响,应该要有针对性的做好优化创新,结合具体的企业政工思想工作,企业应该要重视相应的企业政工思想工作,并结合企业的经营发展实
期刊
手机文化在大学校园中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高校辅导员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重大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手机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
历经数十年的改革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已经成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能力的重要载体。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