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一个人的围城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utz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婚姻,人们首先想到的比喻,大多是钱钟书的那句名言,“婚姻是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我的理解是,两人相爱之后相守,爱情遇上柴米油盐,那一层用幻想织就的玫瑰色立刻褪去,围城里的人少了神秘多了无聊与无奈,围城一天天成为爱情的坟墓,才会导致城里的人想出去。2013年圣诞节后的那个星期,我也走出了围城。击退我的,不是一地鸡毛的琐碎生活,也不是婚外情,而是婚内三年,围城只围住了我一人。
  2010年元旦,我和孙道光携手步入了婚姻。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我俩相识的过程非常俗套——相亲。其实第一次见面,我没相中他。我们在一家茶馆碰了面,聊天的时候,他话不多,而我是遇热则热、遇冷则冷的性格。见他话不多,我也无话可说,可想而知,那顿茶喝得多无聊。但是一周之后,他约我一起吃自助火锅。
  我记得那是个冬天的周末,中午的时候火锅店的人不是太多,孙道光一趟趟起来去拿菜,拿的都是荤菜,我拿了几次,全是大白菜、菠菜之类的蔬菜。孙道光看着我拿的菜,取笑着说:“敢情我是领了头小羊在吃火锅啊。”我不禁放声大笑,气氛轻松了许多。
  人们常说热恋中的男女如胶似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和孙道光却不这样。我们感觉更像朋友,虽然恋人间的亲密举动,我们也一样不落地进行着。但无论是他,或是我自己,都无法像小说或电视里演绎得那样“用生命在恋爱”。这虽然有些无可奈何,彼时的他31岁,我29岁,早已经过了让爱情冲昏头脑的阶段。我们的恋爱观更加成熟和理智,认为就这样平平淡淡相守到老也是一种幸福。
  孙道光做和软件相关的生意,婚前我就知道他是个事业心非常强的人,他经常和我讲的一句话就是:“媛媛,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努力赚钱,越多越好,让生活有足够的保障。”我非常赞成他的话,而且也这样认为。但是,我没想到,孙道光心目中的“保障”是要达到哪个层面。
  婚后,孙道光对我说,先不要小孩,专心做事业。我当时有点嘀咕,我已快30岁了,虽然现在35岁以上才算是高龄产妇,但是最佳的生育年龄还是不要超过30岁啊。他安慰我说,最多三年,三年之后,我们肯定会生个可爱的孩子。
  结婚才两个月,孙道光就到孟加拉国拓展生意了。说这一年能抵过他在国内奋斗五年。围城内的磨合还没开始,他就扔下我,独自启程。当时的我心里非常难受,但是,父母和身边的朋友都劝我,他之所以这么打拼,也是为了能给这个家一个更好的未来。
  我们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一般一个季度孙道光会飞回来一次。幸好,网络让天涯变成咫尺,每天晚上,我们会视频半个多钟头,各自讲讲一天的经历,这样的日子常常让我产生一种不真实感。半年后的一天夜里,我突發急性阑尾炎,一个人躺在床上,痛得死去活来,后来打了120才被送到医院。第二天,我打电话告诉了家人。母亲当时就流下了眼泪,问我发作时怎么不联系他们。我是独生女,从小到大,被父母捧在手心里,但自从结了婚,就不再像以前那样以自我为中心,也会顾念到父母的处境。“大半夜的,哪能给你打电话啊,肯定要把你们吓坏。”母亲后来也没说什么,在医院里照顾了我几天,期间只是偶尔念叨“要是道光在就好了”。
  孙道光见我几天没和他视频也没打电话回来,见他如此冷漠,我也负气般地没主动联系他。待我出院之后,告诉他这件事时,他也并不如我想象中那般嘘寒问暖。那一刻,我非常难受。
  一年半后,我在机场接到孙道光,这期间,他回来过五次,每次呆十天左右,就是说,我俩婚后真正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不到四个月。我以为,孙道光回来后,我们终于可以过上正常的居家日子了。
  可是,他依旧把心思花在了他的生意上。一周至少五个晚上,他要到深更半夜才能回来。后来,我们买了新房子要搬家,孙道光请好了搬家公司。前一天晚上,我独自做最后的打包装箱工作,疲惫不堪,可是第二天,我在家等了整整一天,孙道光依然不见踪影,打他手机,一直关机。我只好重新联系搬家公司。等公司联系好了,孙道光出现了,他解释说前一天陪客户酒喝太多,客户帮他在快捷酒店订了间房。他这一觉,就睡到现在。我当时真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我一直很信任他,因为,他把赚的每一分钱都告诉了我,也把钱存到了我的账户里,但是一个像赚钱机器一样的丈夫,真的是我要相伴一生的人吗?
  回想婚后这两年,我俩居然没有单独看过一场电影,像普通小夫妻那样买菜烧饭开过火,家里的厨房还是崭新的。因为,即使孙道光在家里,到了饭点,他不是去应酬就是喊上朋友一起去餐馆聚会。为这事,我曾经发火。他的理由很充分,都是关系很好的朋友,大家聚聚,资源共享,有利于公司的生意。
  当生意已经变成生活的全部时,这样的生活还有意义吗?
  婚后第三年,我又一次提出生孩子的事。孙道光却闪烁其辞,最后,被逼无奈,才说出了实情。他告诉我,回国之后,他的生意不如在国外好做,他还是想到国外,如果我愿意,就和他一起去,如果不愿意,就像以前一样分居。孩子的事,他不是太在乎,如果我执意要生一个,他也可以配合。
  如同一盆冷水兜头浇来,我从头凉到脚,三年了,我不曾真正了解过他。我的价值观里,孩子是一个家的核心。但孙道光却认为孩子是点缀,他的生命里,生意大于一切。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两条路,要么我放弃父母和工作,跟他一起去异国做生意;要么独自一人在南京抚养孩子,他永远在外做赚钱机器。
  他没有错,按照一些人的成功标准来看,他有上进心,一心为事业。而我只想和普通女人一样,组建一个家庭,生一个可爱的孩子,和和乐乐地过一生。但我不想一个人在围城里生活。于是,三年的婚姻之后,我们友好分手了。我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能找到可以安心过日子的另一半。
其他文献
快乐的奥秘就在于你的视线、视角、视野——  烟花三月的周末。  登上家乡的山顶,眺目望去。  我被眼前的一方一方的黄色淹没了,油菜正用生命的全部能量,把自己开放成一种极致的蓬勃,金黄成这个季节里最赏心悦目的色彩,来美丽人们的视线,绚烂我们的心海。  我犹然想起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词句。这首词写春天日出時的江南风光,那碧绿的江水,那鲜红的江花,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
期刊
从事工会工作两年,接触的众多帮扶对象中,我对阿梅印象最是深刻。  初见阿梅是我进工会后首次走访结对帮扶对象。  当时阿梅42岁,泰州人,离异13年,有一女儿正读高三。作为“40、50”人员,居委会帮忙联系在城管做合同工。前夫是外地人,大学生,有稳定工作,那工作还是当年阿梅父亲帮找的。  阿梅最大困难是无住房,离婚后带女儿租住在车库。为照顾外孙女高考复习,父母让阿梅母女俩住进了自己90平米的家,那里
期刊
甄珍是一个可以载入台湾电影史册的名字。作为台湾第一代玉女明星,甄珍多次在影视剧中饰演重量级角色,并屡获大奖。此外,她还是上世纪70年代最受欢迎的“琼瑶女郎”,凭借精湛的演技和无可挑剔的扮相俘获了无数影迷的心。但她却在当红之际为爱息影,专心相夫教子。几十年之后,当甄珍再次走上金马奖领奖台时,她已经从当初的青春玉女变为身材发福的中年妇人,但她并不为逝去的年华惋惜,因为对她来说,母亲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身份
期刊
当我是菜鸟一只的时候,曾经被发配到远远的一个大客户那里常驻服务。那家公司里有位神一样的传奇人物,我记得很清楚,当年她才36岁,已经官至副总裁。工科女,技术人员出身,营销总监做了七年,我认识她的时候正调整分工,接管大供应链系统。  她并不漂亮,但很顺眼,朴素至极,一年四季永远穿各式白衬衫配不同颜色的西装裙低跟鞋。并不特别强势或者犀利,也没有特殊的亲和力或者幽默感,就是挺自然平常的一个人。没人特别怕她
期刊
在某个行业呆得久了,就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上这个行业的气息。人们便可据此推断当事人的身份与职业。但在凤凰卫视的窦文涛身上却找不到这种行业特质,他是最不像主持人的主持人。窦文涛喜读佛经,深受佛学“无相”理念的影响,认为做人不应当“着相”(被自己的身份所拘束),只有纵意所如,才能邂逅无限可能性。  你叫我什么都可以,正好帮我看透名声是什么东西  高中时代的窦文涛没想过自己能当主持人,是个文学青年,梦想着“
期刊
轮回,嬉皮公主有真意  1982年,史蒂夫·乔布斯正在开发麦金塔,通过一个专为监狱募捐电脑的慈善基金会的负责人认识了美国家喻户晓的民谣皇后琼·贝兹。  贝兹明眸皓齿,肤色微黑,那将她苏格兰母亲与墨西哥裔父亲之遗传基因巧妙融合在一起的异国情调,光艳照人,而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反战运动中,她的身份是“摇滚之父”鲍勃·迪伦的情人。  1960年以前,在充斥着咖啡馆和民谣歌手的美国格林威治村,鲍勃·迪伦只
期刊
爱情是一根美妙的杠杆,让更多人成为更好更生动的人,不让世界一味在丑与恶、单调枯燥里沉沦。  Q:最近总感觉自己并不算是真正活着,26岁了,还没谈过女朋友。我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有个同事就曾说在我身上好像永远看不见激情,属于年轻人的东西,我没有。  半年前我做了北漂,一个人赶地铁,一个人吃晚饭,一个人入眠,更加孤独。我很想有个和我一起奋斗、相依相偎的人,可现实没有那么美好。有时候感觉自己不会爱了,遇
期刊
小时候第一次看杜十娘的故事,我就坚决认为杜十娘不该怒沉百宝箱,而应带着金银财宝出走。只要有了钱哪不能去啊,何必非要在一个人身上吊死?  杜十娘身为花魁,错就错在她认识了李甲,并相信李甲就是值得她托付的男人。她收拾了金银细软,满心欢喜地为自己赎了身,跟着李甲踏上归程。  希望太大,绝望到来的时候才格外伤人。发现李甲再次卖了自己,杜十娘的愤怒比那滔滔江水還汹涌,所以一定要用最极端的方式来伤害自己,并把
期刊
笔者多年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接触到很多结核病患者,看到一个个完整的家庭经历巨变。多数结核病患者在医务人员的尽心治疗和自己的高度配合下,最终得以康复,整个家庭也再度迎来正常的生活。但是有些患者因为对结核病知识的欠缺而不按要求全程治疗,或者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治疗中断,由结核病发展为耐药结核病,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有家庭成员也被传染,从此,全家人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在惨痛的病例中,我们也看到很多人在疾
期刊
爱于他和她,是风骨,是力量,更是信念。  不管世事如何荼毒,都无损于最初的美好  1993年,肺癌晚期,纏绵病榻多时的女高音歌唱家张权,已形销骨瘦、油尽灯枯。  这天,她示意女儿把一块腊染花土布放到枕边。那布,曾经明艳的色泽已在岁月里褪了鲜亮,布面起了一层隐隐约约的茸毛,岁月的痕迹留在布上,暖暖的,熨帖而柔软。她消瘦的脸慢慢地贴到布上,轻轻蹭摩着,像被一双温柔的手掬着、抚着,眼眸变得清澈悠远,去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