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水、土”之争:民国时期的防灾与土壤保持

来源 :中国农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zh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的土壤保持工作是在美国帮助中国赈济1910年和1920年两次大饥荒及实施防止饥荒计划的过程中开启的。同时,随着主要留学美国的农、林、水利、土壤等学科的本土科学家的归国及研究的深入,他们逐渐在单纯的防灾工作中意识到开展土壤保持工作的重要性。抗战全面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政策的实施,土壤保持学在中国作为一门独立科学产生的条件已经具备。但在此过程中,由于该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在中国特殊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下,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们在防灾思想、土壤保持术语、涵盖范围及举措等方面产生较大分歧并引起激烈争论,乃至为争夺水土保持实验区开发权而对立,从而给土壤保持学的发展打上了带有浓郁中国色彩的烙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乳腺癌癌性疲乏(CRF)与肾上腺素水平、α2-肾上腺受体(α2A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相关性。方法抽样法抽取2016年02月~2018年3月在陕西省肿瘤医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
为观察饲料中添加抗菌解毒中草药复方提取物防治鸡白痢的效果,进行了本试验,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正>中国的和平外交理念既源自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基因,也扎根于新中国近七十年的伟大外交实践。中国传统的和平观念始终是中国外交理念创新发展的思想之源,对当代中国外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对利率的管制已经越来越放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日益深入。中小企业融资难仍然是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利率市场化的
20世纪20-40年代是冯至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在其诗歌创作中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三体兼备。冯至的抒情诗、叙事诗与哲理诗在现代中国诗歌发展史中均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其抒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
名人文化研究是新兴的文化研究领域,它对我们理解当代的消费文化至关重要。文章对名人文化研究的对象、方法等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文章首先对名人的概念作了界定,澄清了"名
基于单颗粒气溶胶质谱(SPAMS)对成都市夏冬两季大气胺颗粒进行了综合观测,结合ART-2a算法及人工合并,2个季节大气中的胺颗粒都可分为7类,各类颗粒贡献的季节差异明显,燃烧源
科举制度与宋代士大夫阶层郭学信宋代士大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其社会地位、精神风貌都表现出与宋前士大夫阶层许多不同的特质,这固然与宋代的社会环境有关,但亦与科举制度密切相
“信、达、切”是对我国译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定义确切、简洁精练、自成一体 ,既具体又概括 ,可操作性强。在我国翻译理论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