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辩证论养生

来源 :文化月刊·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肇始于易。许多人都听说过易经,很古老,也很神秘。最普及的一种认识,是说易经是一本讲占卜的古书,谁懂易经,谁就掌握了预测或未卜先知的学问。这种说法,确实是对易经的原始解读,然而易学体系里面所蕴涵的象、数、理,数一直执浩瀚国学之牛耳。上古有三易之说,分别做为我国远古时代,三个奴隶制王朝——夏、商、周各个时期的政纲思想。夏朝的易称为“《连山》,相传为神农炎帝创造的易,特点是以山卦(艮以止)为首,首卦就是第一卦的意思;商朝的易称为《归藏》,相传为尧舜黄帝创造的易,特点是以坤卦(坤以藏)为首;周朝的易称为《易经》,是庖羲太吴帝创造的易,特点是以乾卦(乾以君)为首。《易传·系辞下》:“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者,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是说庖羲(伏羲)作卦画,周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了十翼,为易经插上了翅膀。卦画、卦辞、爻辞称为经;十翼称为传,包括《系辞上》、《系辞下》、《彖上》、《彖下》、《大象》、《小象》、《文言》、《说卦》、《杂卦》、《序卦》共十篇大传;而后人所注易三干宏文称为注。易经、易传、易注合称《易学》,特别是易经和易传被称为国学文化的活水源头,是中国文化的先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国学文化各个领域,包括哲学、史学、文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直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部著作可以超越易经的影响力。圣人孔子对《易经》极为推崇,说:“易与天地准”、“神无方而易无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入说……”。老子所著《道德经》五千字其实可以看做是易经的注文。易经易理博大精深,医学史料丰富,《黄帝内经》汲吮了《易经》的精华,又创造性地发展了《易经》的许多理论,因此,《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医学宝典,而且是一部包涵天文学、气象学、心理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哲学、逻辑学等多种学科在内的伟大科学文献,与《易经》交映成辉。我们常讲的“书不读秦汉以后”,就是指的后人的思想格局,始终无法超越《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这三部经典,因而一直以来成为国人做学问的基础。可以说,是以《易经》为代表的三坟巨著滋养和浇灌了色彩斑斓的国学文化之树。
  易是什么呀?易就是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说文》:“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易字是上日下月的象形字,上面一个日字、下面一个月字,日代表阳,月代表阴,阴阳是国学文化气的一元论所化生的二元论的主体思想。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生生之谓易”,易就是阴阳的相互作用,万物的生成,就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易经的这两个基本思想,对中医学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黄帝内经》就是运用了《易经》阴阳相互作用的思想,创立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医源于易,医易同源,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认为:“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是说要想知医必须要先知易,医生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明朝名医张景岳《医易义》提出:“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清代医家章楠《医门棒喝》指出:“是以易之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
  《易经》对中医学最为本质的影响,莫过于以阴阳理论为纲,对人先天禀赋的阴阳属性进行了划分,以五形八卦理论对人进行的最早、最为科学的气质分类,为《黄帝内经》的五态人、阴阳二十五人分类奠定了基础,更是现代《中医体质学》里的九种体质分类法的思想指南。易经将人分为八卦人,即巽(震)卦人、离卦人、坤(艮)卦人、乾(兑)卦人、坎卦人;黄帝内经将人分为五态人,包括少阳之人,太阳之人、太阴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少阴之人:又将人分为五形阴阳二十五人,包括木形之人、火形之人、土形之人、金形之人、水形之人:现代中医体质学将人分为九种体质,包括平和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气虚体质、气郁体质、瘀血体质、特禀体质。通过这些对人体质分类的探索,使我们从更本质的层面,逐步认清了的一些本质特征,从而掌握了如何了解人自身、了解人身上患的病、了解人得病的原因、了解人得病的趋势等的入门方法,是最高的法门,佛家称为不二法门。体质是我们得以进入生命奥秘殿堂的钥匙,是现代养生治病的魔仗。有什么体质有什么性格、有什么体质得什么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我们必须要从仙的角度,站在山顶上,站在人身之外看人,盯住得病的人,而不是只盯住人得的病。盯住病是下医,盯住得病的人,才能做中医,既能盯住得病的人,又能把握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为上医,上医可医国,就可以达到最高境界。
  《黄帝内经》讲:“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就是我们察色和按脉所得到的证据。察色,是中医诊法里的望诊,按脉是中医诊法里的切诊,中医四大诊断技术,有“神圣工巧”之说:“望而知之谓之神”,就是这个察色,色分五行,可别阴阳,因为十分高深,所以谓神;“闻而知之谓之圣”,是听角、徵、宫、商、羽五音来辨别阴阳:“问而知之谓之工”,是靠问诊来判断阴阳:“切则知之谓之巧”,就是通过按脉来别阴阳。易经的八卦脉,是中医最早的脉法,另外还有王叔和的二十四部脉法,李时珍的二十八部脉法,《黄帝内经》的五脏脉法、四时脉法,《伤寒论》的六经脉法等等,对于分辨五形人来讲,易经的八卦脉比较准确。木形人的脉,一个是巽脉,一个是震脉,都属于风,归于木行;火形人的脉,是离脉,属于火,归于火形;土形人的脉,一个是坤脉,一个是艮脉,都属于土,归于土行;金形人的脉,一个是乾脉、一个是兑脉,都属于金,归于金行;水形人的脉,是坎脉,属于水,归于水行。这个五形人的形,具有特殊的含义,主要指的是易经八卦之中,不同卦气性质的分类,按照河图五行归属的一种代称,具体的讲:木形人就是具有巽卦、震卦卦气的人,火形人就是具有离卦卦气的人,土形人就是具有坤卦、艮卦卦气的人:金形人就是具有乾卦、兑卦卦气的人:水形人就是具有坎卦卦气的人。“形”所指代的是一种卦气所呈现的固有规则和运动形式,就是体质规律,就是固有的生命密码。
  人的体质是先天赋予的,体质所禀赋的先天元气的质量和数量,还有阴阳的关系态势,是一生不变的,所变的只是阴阳关系的程度而已。《黄帝内经》讲的“阴平阳秘”,就是指的人出生时阴阳关系的态势,“阴阳离决”,就是指的阴阳关系的程度发展到了一种极不平衡的阶段,于是“精气乃绝”。这就是体质 “禀赋于先天,得养于后天”的实际含义。
  临床当中,通过易医体质辩证,区分阴阳,辨别五形体质特征,从全局的格局与高度,对现代人的先天禀赋、性格特点、婚姻事业、疾病趋势、体质演化等,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采取直接有效的调理措施,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因势利导,通畅经脉,逐步实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复归于婴儿”境界,从而使一个又一个临床医学难题,得到较好的解决。今举一个最为常见的例子来说明体质辩证对于临床的重要指导意义:
  木形人、金形人湿热体质,最容易发生失眠症,也是临床接触最多、最为顽固的一种失眠。良好有效的睡眠,是人体最佳的休息方式。生活中我们常常把睡眠直接称为休息,什么是休息?休是休养,是指阳气在酉时,也就是下午5~7点这个时间,潜入阴中进形休养。那么这种休养的目标是什么呢?是使阳气得到补充和增长,这个息,是利息的息,是增加的意思。阳潜入阴中,怎么得到休养啊?就是靠睡眠。中医讲肝藏魂,“随神往来者谓之魂”,神为心所主,神如果不安,你老想事,神定不下来,怎么样啊?你就睡不着觉,精神了。魂是随着神往来的,神不安不定,魂就必然会随着神漂来荡去,我们称魂不入肝,魂不归位,这个神和魂都是元气化生的,它们要是不能休息,必须会损伤元气呀?看睡不好觉的人,第二天脸色发青、眼窝塌陷、眼圈发黑,神和魂没有休息好,在白天时它就提不起精神来,不能较好的应对白天的工作,人就会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如果这个魂不能归肝,受到压制,像用镇静药、安眠药强制睡眠,魂不但不能归肝,还会出现并神的现象,魂与神并在一起,称为神魂癫倒,精神错乱。魂与魄并在一起,叫魂飞魄散,胆小、抑郁症、强迫症。魂与意并一在起,思虑过度,常往不好的地方想。魂与志并在一起,则志乱,干什么都觉得干不来。木形人、金形人湿热体质,出现失眠,临床表现多是逐渐发展的,患者一开始只是今天睡得好,明天睡得不好,这阵子睡得好,那阵子睡得不好,慢慢地开始出现哪一天都不能睡好,一种情况是入睡困难,躺在床上,
  两个点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还有一种情况,是入睡可以,但不能中途醒,上个厕所、口干渴醒了喝点水,便再也不能睡了,一看表,凌晨一点、二点、三点,精神了,一点以后是丑时,属于肝经主令,本身体质肝火旺,至本经旺气之时,魂随肝动,所以就会醒。这种失眠再发展严重了,就会形成整夜不睡的极端状态,有的患者治疗非常着急,恨不得马上就能睡,一分钟都不能等,非常的迫切。因为受失眠的折磨太痛苦了,这种滋味,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外人是体会不到的。这种失眠,由于是神不安、魂不归位,肝火大,湿热之邪,堵塞了任督二脉,导致魂不守舍,所以必须降肝火、去湿气、补元气,加强肺的功能,打通任督二脉,任脉通、气血形,督脉通、百脉通,肝火降下来、湿气去了、元气足了,经脉通了,神安定了,魂自然回归肝的正位,睡眠自然就会回复正常。临床上许多患者,失眠,按照体质辩证后,所制定的上述方案一调理,多少年、多么重的失眠,奇迹般的治愈,这就叫治病求本,这个本就是木形人、金形人湿热体质,是它的根。盐打哪咸,醋打哪酸,找到根,很好解决。如果你不清楚这个本,不去湿、不降肝火、不补元气,隔靴搔痒、隔山打牛,怎么治你都不会治好。所以老子讲:“大道至简,不离阴阳”。对人的五形体质的把握,即是对人的生命密码的把握,那么养生也好、治病也好,一定会事半功倍。
其他文献
清徐背棍从明朝嘉靖年间初露雏形,到现在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山西太原地区自古民谣有:“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清徐县的镇)的背棍爱煞人。”这首民谣反映了背棍在群众心目中的特殊地位。百姓们视此为喜庆吉祥,家长们希望自已的子女每年都能进入背棍表演队伍,盛服彩妆,凌空起舞;壮年汉子也以参加背棍、展示自已的技艺和耐力为荣耀。清徐背棍又分为单人棍、双人棍、三人棍,下面人背着上面一人或两人、三人表演,上下
期刊
杨青,1951年生,著名古琴家、音乐教育家。师从王迪等多位著名古琴家学习古琴。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中国琴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中国音乐家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古琴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副会长,北京乐器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学社传统文化艺术领域顾问。长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致力于传统文化遗产的推广与普及,组织了百余场公益文化交流活动,
期刊
东岳泰山  泰山历来为帝皇封禪之地,山东多豪侠义士,故皇气迷漫,豪气横生,是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登泰山有现代化的缆车可达绝顶,但山东文化局的朋友一再咐嘱必须亲自登攀山道石阶才能品味登泰山之雄伟。我毅然一试,从中天门直上南天门至山顶玉皇观气象台。历时数小时,山风虽然凉爽,但依旧止不汗流浃背。观山道石阶,垂直仰望之际直达青天,真有望而生畏之感。好在边登边画,掌握节奏,终于登临绝项,
期刊
精品永不过时  艺术市场逐渐走向理性,藏家们开始更理性地看待艺术品,许多新买家开始有选择地进行投资,品相上乘、回报率高的拍品更容易受到追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不再盲目追捧大师,可能他们意识到,只有精品才能配高价,品相普通的作品即使出身名门也会流拍。  如2011月13日晚,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38件近现代书画作品成交28件,成交额10.73亿元人民币。其中,齐白石盛期精品山水册虽然
期刊
清徐背棍从明朝嘉靖年间初露雏形,到现在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山西太原地区自古民谣有:“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清徐县的镇)的背棍爱煞人。”这首民谣反映了背棍在群众心目中的特殊地位。百姓们视此为喜庆吉祥,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子女每年都能進入背棍表演队伍,盛服彩妆,凌空起舞:壮年汉子也以参加背棍、展示自己的技艺和耐力为荣耀。清徐背棍又分为单人棍、双人棍、三人棍,下面人背着上面一人或两人、三人表演,上下
期刊
由北京绥风艺术馆主办的“艺林清音——邵大箴、水天中绘画作品展”于2012年1月3日上午11点在金宝汇七层绥风美术馆开幕,来自企事业单位领导,美术界名家,高校专家、教授等各界名流200余人参加了展览开幕仪式,此次展览旨在追求高雅纯正的艺术品位,倡导一种至善、至真的学术精神,是今年年初甲国美术界学术层次较高、规模较大的一次盛会。  在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家名誉主席靳尚谊由衷地赞叹,当代美术界尤其需要学养
期刊
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肇始于易。许多人都听说过易经,很古老,也很神秘。最普及的一种认识,是说易经是一本讲占卜的古书,谁懂易经,谁就掌握了预测或未卜先知的学问。这种说法,确实是对易经的原始解读,然而易学体系里面所蕴涵的象、数、理,数干来一直执浩瀚国学之牛耳。上古有三易之说,分别做为我国远古时代,三个奴隶制王朝——夏、商、周各个时期的政纲思想。夏朝的易称为“《连山》,相传为神农炎帝创造的易,特点是以山卦
期刊
烧头炉香的习俗是随着烧香习俗的盛行逐渐发展起来的。虽然最早记载只见于宋代,但烧头炉香的习俗在宋以前就应该比较流行了。宋代时,烧头香主要是在道教或民间信仰的道场中,后来渗透到佛教寺院,应该和佛教的中国化是分不开的。  烧头香中又以除夕之夜抢烧新年头香为主。近年来各地佛寺还相继拍卖第一炷香的进香权,盛况空前。同时在我国台湾地区,烧头香也是重要的民间习俗,不少人相信在大年初一第一个将香插在庙里的香炉,可
期刊
正月十五元宵节,泰顺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盛会“百家宴”隆重登场。相传南宋时,三魁镇张宅村先人为躲避战乱,从河北逃难到了泰顺三魁,此后张宅村人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一起同饮团圆酒。最初百家宴被称为祠堂酒,范围仅限于本地氏族人聚集一起共进午餐,渐渐的,外姓人家也加入其中,后来逐渐演绎为张宅村与邻村之间的联谊聚餐。除了宴席之外,村民们组织的表演队伍,舞龙、舞狮、狮马灯,演奏民乐,放烟花,药发木偶等极富
期刊
琉璃厂文化街,坐落于北京和平门外南新华街,东西走向,长约一公里。这里没有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没有灯红酒绿的舞厅酒吧。然而,这条有着三百多年历史、饱经沧桑的古都文化街,成为了众多中外文人雅士的留连忘返之地,因其荟萃了来自各地的古籍珍玩,而被世人形象地誉为“九市精华萃一衢”。  近年来,以琉璃厂文化街为核心延伸拓展而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凝炼了古都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古玩、字画、古籍、手工艺制品、文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