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热带是指热带向北向南的地区直到温带边缘,它的气候有热带和温带之间的过渡性特征,大致有三类:一是潮湿的亚热带森林气候,二是地中海气候,三是亚热带沙漠气候。由于气候不同,相应就有不同的植被和植物。
照叶林不同于热带雨林
所谓照叶林,是亚热带地区的重要森林之一。那里,冬天温暖,夏季炎热而潮湿;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27℃;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夏季降水最多,冬季稍少,但无明显干旱,空气湿度较大。在这种气候下,照叶林树木冬天不落叶。由于空气湿度大,光照不强,叶片多面向光源,以便得到更多光照,所以被称为照叶林。
照叶林与热带雨林不同:照叶林的树木比较简单,没有热带雨林那种板状根,也不见叶片有滴水尖(热带雨林中的菩提树叶有很狭长的滴水尖,下大雨时,滴水尖可以起到排水的作用,以免雨水滞留叶面);也不见茎干上开花的现象(热带雨林中的榕树都有茎花,波罗蜜的花果长在主干和大枝上);照叶林中虽然也有不少藤本植物,但极难见到大藤本,藤茎直径很小,不能爬到大树的树冠上去,多半在树下生长;另外,大树上的附生植物也很少。
植物学家调查发现,照叶林的树木多为樟科植物,如樟树、肉桂等,还有壳斗科,如栎属、青冈属、水青冈属(山毛榉属)等植物。山茶科和木兰科植物也很多,它们的叶片较大,特别是山茶叶上面发亮,有光泽(樟科和壳斗科植物也有这种情况),叶上面有厚蜡质层,能反射阳光。
此外,松杉类等裸子植物较多,也是照叶林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些裸子植物中最突出的是北美洲的红杉、粗榧、杉木等,它们的叶子扁平,有光泽,针叶在枝上排列成似被子植物的羽状复叶,枝与光线是垂直的。还有一类裸子植物树木,有鳞状针叶,整个枝子如一个长形叶子,且与光线垂直,像产于北美的北美香柏、异叶香柏等都如此。
我国照叶林世界第一
我国的照叶林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有的地方可超越长江),华东、华中以南地区皆在内,大致包括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四川盆地、浙江、贵州东南部等地。
该区域壳斗科植物最多,其次为樟科、木兰科植物,杂有松杉类裸子植物。除上述乔木外,还有杜鹃花科、茜草科、冬青科、大戟科、桃金娘科、野牡丹科等植物。
在这些林地中,亚热带林的特征非常明显,林下多蕨类植物,如湖南的马尾松林下多见蜈蚣草成片生长,有些地方竹子非常多。
我国的照叶林与日本南部的照叶林非常相似。
美国照叶林有“树王”
美国的照叶林多壳斗科植物,如栎属植物、美国山毛榉、大花玉兰及多种裸子植物;其中,红杉、巨杉最为突出,为世界最高大的树木。
巨杉有“世界爷”之称。红杉外观雄伟,最粗的红杉树,主干直径可达4米,在其主干上打洞,可行汽车。红杉是孑遗植物,有活化石之称,过去分布较广,后来大部分毁于冰川,现仅存于美国加州离海岸不远的地方。
间断分布例证突出
我国南方许多城市栽有大花玉兰(又名洋玉兰)。大花玉兰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常绿,叶椭圆状,厚革质,有光泽。我国的大花玉兰自美国传入。
大花玉兰与我国的玉兰为同科同属植物,属于属的间断分布(部分种分布在亚洲,部分种分布在美洲),二者之间为太平洋所阻隔。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有学者分析认为,以前联系亚洲与美洲大陆的地方在今天的白令海峡处,亚洲的种可能通过该地(当时为陆地)分布到美洲去;后来,自令海峡处由陆地变成海洋后,美洲的种与亚洲的种隔绝,独立发展进化出了新种。二者虽然形态有所不同,但有着亲缘关系。
又如,木兰科鹅掌楸属植物有两个种,一个种产于东亚,另一个种产于北美。前者被称为鹅掌楸,后者被称为北美鹅掌楸。二者虽极其相似,但叶和花有所差异。这也是属内两个种间断分布的典型例子。科学家将这两个种杂交,育出了新种,目前已在北京引种成功。
非洲大洋洲也有照叶林
非洲的照叶林主要分布在加那列群岛和马德拉群岛。那里的照叶林虽然面积不大,但树种典型,如樟科植物加那列丹桂树和印度鳄梨。林子下面有多种灌木,其叶多为革质。此外,还有藤本植物和藓类植物。
大洋洲的照叶林则比较特殊。
澳大利亚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桉树林,种类多达数百种。其中,最高的桉树高达140米,远远超过美洲的巨杉。桉树叶较硬,生长方向大多并不面向阳光,而是与光线近乎平行,因此,树下透光多。这是由于叶子不与光线呈直角,可以减少被强烈阳光灼伤的机会。
除桉树外,澳大利亚照叶林中还有非常多的蕨类植物,如树蕨。豆科金合欢也较多。此外,还有稀存的木本菊科种类。
新西兰的照叶林多松柏类植物,以罗汉松科罗汉松属植物最为著名。松柏类中有宽叶子的种类,被子植物中双子叶种类较多,有上百种,叶子全部为革质,有光泽,椭圆形,林下木本真蕨类植物较多。
地中海是个怪地方
亚热带植物是多样的。欧洲和非洲的地中海地区极为特殊,那里的气候夏季干旱、冬季有雨,人称为夏季干旱的亚热带气候,一年中降水量有400~600毫米,集中在冬天,夏天几乎完全不下雨。各地夏季气温有所不同,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28℃;冬天较暖,月均气温在5~12℃。日照充分,即使在多雨的冬季,晴天天数也不少。这就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在这种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下,形成了典型的地中海地区植物,如我们熟悉的油橄榄就源于地中海地区。由于地中海气候区与油橄榄的生长分布区一致,所以,人们也称地中海气候为“油橄榄气候”。
因为气候干燥,这里的树木长得既不密,又不高;既没有附生植物,也几乎没有藤本植物,林下常绿灌木较多,生长茂密。此外,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很多,其中多有鳞茎、球茎和根状茎植物,这都是对干旱气候的适应结果。由于冬天比较温暖,这里的植物一般不落叶,只是叶子变得又硬又厚。这些地区植物的叶子全无光泽,呈暗灰色。叶面下的气孔都陷入叶子中,以免过多水分蒸腾,所以,即使到了旱季,植物也不会落叶。这种现象与照叶林的特征完全不同。
该地区植物还有许多特殊现象:一些植物的叶子退化变小;茎绿色,可进行光合作用;又因冬季较暖且多雨,许多树木无芽鳞(不必依靠芽鳞抗寒);不少植物能够分泌挥发油,使自身处在油蒸气的包围中,这样能减少自身水分的蒸发。植物抗旱的本领真是很奇妙。
地中海的硬叶植物
由于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殊,那里有许多硬叶抗旱植物,它们分布在地中海的北岸和南岸。硬叶木本植物中的软木栎分布在地中海西部的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等地;刺叶栎则分布于地中海东部的希腊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岛。
油橄榄又称齐墩果,为木樨科油橄榄属植
照叶林不同于热带雨林
所谓照叶林,是亚热带地区的重要森林之一。那里,冬天温暖,夏季炎热而潮湿;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27℃;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夏季降水最多,冬季稍少,但无明显干旱,空气湿度较大。在这种气候下,照叶林树木冬天不落叶。由于空气湿度大,光照不强,叶片多面向光源,以便得到更多光照,所以被称为照叶林。
照叶林与热带雨林不同:照叶林的树木比较简单,没有热带雨林那种板状根,也不见叶片有滴水尖(热带雨林中的菩提树叶有很狭长的滴水尖,下大雨时,滴水尖可以起到排水的作用,以免雨水滞留叶面);也不见茎干上开花的现象(热带雨林中的榕树都有茎花,波罗蜜的花果长在主干和大枝上);照叶林中虽然也有不少藤本植物,但极难见到大藤本,藤茎直径很小,不能爬到大树的树冠上去,多半在树下生长;另外,大树上的附生植物也很少。
植物学家调查发现,照叶林的树木多为樟科植物,如樟树、肉桂等,还有壳斗科,如栎属、青冈属、水青冈属(山毛榉属)等植物。山茶科和木兰科植物也很多,它们的叶片较大,特别是山茶叶上面发亮,有光泽(樟科和壳斗科植物也有这种情况),叶上面有厚蜡质层,能反射阳光。
此外,松杉类等裸子植物较多,也是照叶林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些裸子植物中最突出的是北美洲的红杉、粗榧、杉木等,它们的叶子扁平,有光泽,针叶在枝上排列成似被子植物的羽状复叶,枝与光线是垂直的。还有一类裸子植物树木,有鳞状针叶,整个枝子如一个长形叶子,且与光线垂直,像产于北美的北美香柏、异叶香柏等都如此。
我国照叶林世界第一
我国的照叶林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有的地方可超越长江),华东、华中以南地区皆在内,大致包括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四川盆地、浙江、贵州东南部等地。
该区域壳斗科植物最多,其次为樟科、木兰科植物,杂有松杉类裸子植物。除上述乔木外,还有杜鹃花科、茜草科、冬青科、大戟科、桃金娘科、野牡丹科等植物。
在这些林地中,亚热带林的特征非常明显,林下多蕨类植物,如湖南的马尾松林下多见蜈蚣草成片生长,有些地方竹子非常多。
我国的照叶林与日本南部的照叶林非常相似。
美国照叶林有“树王”
美国的照叶林多壳斗科植物,如栎属植物、美国山毛榉、大花玉兰及多种裸子植物;其中,红杉、巨杉最为突出,为世界最高大的树木。
巨杉有“世界爷”之称。红杉外观雄伟,最粗的红杉树,主干直径可达4米,在其主干上打洞,可行汽车。红杉是孑遗植物,有活化石之称,过去分布较广,后来大部分毁于冰川,现仅存于美国加州离海岸不远的地方。
间断分布例证突出
我国南方许多城市栽有大花玉兰(又名洋玉兰)。大花玉兰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常绿,叶椭圆状,厚革质,有光泽。我国的大花玉兰自美国传入。
大花玉兰与我国的玉兰为同科同属植物,属于属的间断分布(部分种分布在亚洲,部分种分布在美洲),二者之间为太平洋所阻隔。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有学者分析认为,以前联系亚洲与美洲大陆的地方在今天的白令海峡处,亚洲的种可能通过该地(当时为陆地)分布到美洲去;后来,自令海峡处由陆地变成海洋后,美洲的种与亚洲的种隔绝,独立发展进化出了新种。二者虽然形态有所不同,但有着亲缘关系。
又如,木兰科鹅掌楸属植物有两个种,一个种产于东亚,另一个种产于北美。前者被称为鹅掌楸,后者被称为北美鹅掌楸。二者虽极其相似,但叶和花有所差异。这也是属内两个种间断分布的典型例子。科学家将这两个种杂交,育出了新种,目前已在北京引种成功。
非洲大洋洲也有照叶林
非洲的照叶林主要分布在加那列群岛和马德拉群岛。那里的照叶林虽然面积不大,但树种典型,如樟科植物加那列丹桂树和印度鳄梨。林子下面有多种灌木,其叶多为革质。此外,还有藤本植物和藓类植物。
大洋洲的照叶林则比较特殊。
澳大利亚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桉树林,种类多达数百种。其中,最高的桉树高达140米,远远超过美洲的巨杉。桉树叶较硬,生长方向大多并不面向阳光,而是与光线近乎平行,因此,树下透光多。这是由于叶子不与光线呈直角,可以减少被强烈阳光灼伤的机会。
除桉树外,澳大利亚照叶林中还有非常多的蕨类植物,如树蕨。豆科金合欢也较多。此外,还有稀存的木本菊科种类。
新西兰的照叶林多松柏类植物,以罗汉松科罗汉松属植物最为著名。松柏类中有宽叶子的种类,被子植物中双子叶种类较多,有上百种,叶子全部为革质,有光泽,椭圆形,林下木本真蕨类植物较多。
地中海是个怪地方
亚热带植物是多样的。欧洲和非洲的地中海地区极为特殊,那里的气候夏季干旱、冬季有雨,人称为夏季干旱的亚热带气候,一年中降水量有400~600毫米,集中在冬天,夏天几乎完全不下雨。各地夏季气温有所不同,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28℃;冬天较暖,月均气温在5~12℃。日照充分,即使在多雨的冬季,晴天天数也不少。这就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在这种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下,形成了典型的地中海地区植物,如我们熟悉的油橄榄就源于地中海地区。由于地中海气候区与油橄榄的生长分布区一致,所以,人们也称地中海气候为“油橄榄气候”。
因为气候干燥,这里的树木长得既不密,又不高;既没有附生植物,也几乎没有藤本植物,林下常绿灌木较多,生长茂密。此外,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很多,其中多有鳞茎、球茎和根状茎植物,这都是对干旱气候的适应结果。由于冬天比较温暖,这里的植物一般不落叶,只是叶子变得又硬又厚。这些地区植物的叶子全无光泽,呈暗灰色。叶面下的气孔都陷入叶子中,以免过多水分蒸腾,所以,即使到了旱季,植物也不会落叶。这种现象与照叶林的特征完全不同。
该地区植物还有许多特殊现象:一些植物的叶子退化变小;茎绿色,可进行光合作用;又因冬季较暖且多雨,许多树木无芽鳞(不必依靠芽鳞抗寒);不少植物能够分泌挥发油,使自身处在油蒸气的包围中,这样能减少自身水分的蒸发。植物抗旱的本领真是很奇妙。
地中海的硬叶植物
由于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殊,那里有许多硬叶抗旱植物,它们分布在地中海的北岸和南岸。硬叶木本植物中的软木栎分布在地中海西部的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等地;刺叶栎则分布于地中海东部的希腊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岛。
油橄榄又称齐墩果,为木樨科油橄榄属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