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民族舞蹈教学的思考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rad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艺术和音乐艺术一样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科学实践等过程。舞蹈教师在传、授、解之前,必对本专业的本质特征、内容、规律、方法等有较深透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去观察、去体验、去研究分析。舞蹈教师应该运用艺术教育的科学方法,把“形体基本功”的培训,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结合民族音乐元素,创造符合生活逻辑的舞蹈语汇。
  [关键词]舞蹈教育;舞蹈艺术教育;形体技能;形体技巧;舞蹈语汇
  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对于民族舞蹈这门专业,教师在传、授、解之前,必对本专业的本质特征、内容、规律、方法等有较深透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走上讲台的资格。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对民舞教学进行了长久的思索,有时夜不能寐,就为能对教学有所改进和突破,也许本文思考的问题尚属稚嫩之思,望得到同行和前辈们批评斧正。
  (一)
  古人云:“言之不足,必歌之,歌之不足,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是在艺术领域里,广为人知的符合规律的总结性名言。可是,无论或歌或舞,都是艺术家用以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的手段。由于人的精神宇宙,特别是思想感情领域,是一个无比复杂、多样和变化莫测的世界,那么它的表达手段,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就出现了音乐、美术、雕塑、绘画、唱歌、跳舞、弹琴、戏剧、朗诵等等艺术手段。除电影以外,近现代又澎渤发展起电视艺术、微电影艺术等等。凡此种种,其实都是为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而存在和发展的。
  一切文艺都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舞蹈艺术教育也自然要符合生活的规律,运用艺术教育的科学方法,创造符合生活逻辑的舞蹈语汇,从而揭示出人的境遇跌宕和思想感情的变化。
  正因为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等实践过程,来源于人所参与的一切社会活动。所以舞蹈学员,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去观察、去体验、去研究分析。不能只在课堂上、排练厅里闭门造车。
  生活中的人,有喜怒哀乐等等情感情绪表现,那么,若表现人的这些情感情绪及其复杂的变化,单单只用某一种手段,显然是不足道的。单就舞蹈艺术范畴而言,其种类就数不胜数。外国的不说,单就中国而言,神州大地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舞蹈风格样式和独特的舞蹈语汇。汉、满、蒙、维、回、藏、鲜、苗、彝、黎、瑶等民族都以本族舞蹈语汇的多姿多彩,技能的高妙灵动,技巧的纯熟精准,在中国舞台上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风貌。然而,正因为如此,繁花似锦的中国舞蹈界,以其新语汇、新形态、新样式、新风格,早就以不同凡响的崭新态势,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舞蹈艺术相媲美。这些带有全局性的经验,需要我们认真的总结,并吸纳进我们民舞的第一线课堂教学。我想,这是刻不容缓立马要做的。
  (二)
  我们的专业是舞蹈教育培训,世上无论哪种艺术培训,首先抓的都是“基本功”,这是无法回避的关键始端。而舞蹈专业的基本功,一般称之谓“形体基本功”。那么,何谓“形体基本功”呢?简言之,就是人体各个部位和关节的谐调性、节奏感柔软度、可塑性、表现力、弹跳力、以及整体性的形体机能创造力的综合体现。然而,这一切都是以演员的肌体素质为先天基础的。但也不排除后天需要刻苦训练,给予补养和调试,更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和能量储蓄,如同造房打地基的道理一样。更直白的说,舞蹈专业的“形体基本功”,好似建屋造宇,基础打的牢不牢、坚不坚,决定着承载楼层的高度及经受狂风暴雨洗礼的时间长短。中国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黄豆豆、赵青等几代人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除了本人的天分秉赋之外,就是他们具有深厚的“形体基本功”。前苏联有位著名芭蕾舞蹈家乌兰诺娃就是从小每日坚持基本功的训练,日复一日,撒泪挥汗,忍痛坚持,才取得日后的辉煌。我想,这是同行们都认可和知晓的事实。但愿前辈的奋进精神,能成为后辈们尊崇和效仿的座佑铭。
  既然如此,笔者认为,凡舞蹈专业的训练,都该把“形体基本功”的培训,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且常抓不懈。至于民族舞蹈中汉、蒙、鲜、维、藏等各民舞的形体基本功,究竟该如何培训,“各村都有高招”,还有待于专门研讨。也因为它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且各位培训导师在具体实训操作过程中,都有不同的创造发挥和补充,这里就不再赘述其细项该如何训练了,完全有赖于所有教学第一线的舞蹈教师们的创造性劳动。须知,只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艺术教育规律,就会在教学大钢所规定的程序中,进入良性的教学运作,学员们就会从中获取“形体基本功”所带来的效能,从而有利于潜能的发挥和技能技巧的拓展。
  基本功能否打牢打深的后序效果,是难以估量的,悟性好的学员,由于基本功扎实,自然会进入挥撒自如的自由王国,在技能功底的强有力的推动下,能把舞蹈技巧运用到出神入化的程度。最后就可能进入“如江河之行地,如高云之游空”的艺术境界。拔尖人才就是这样出乎人们预料地脱颖而出的。
  世上三百六十行,无论哪个专业,都有本专业的技能。何谓技能呢?通俗的讲,就是运用知识和经验,为执行某项任务所应具备的能力。那么,所谓舞蹈技能,或称形体技能,既是指舞蹈演员为完成某项演出任务,所能发挥的形体表现力。它是艺术创造力的一种,是体内储蓄的技术能量的数额,是经过训练所培植起来的能力含量的竞技指数。它往往多以弹跳高度、升腾跨度、旋转次数、运动幅度和连续腾跳的时间长短等等来表现。这些技能,当然与舞蹈演员先天的身体素质有关。但是,后天的养成和培训,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个别演员先天生理条件并不理想,甚至可能有某种不足或缺憾,但通过本人的不懈的磨练,最后也能取的可观的成就。正所谓“蚌病成珠,玉汝于成”!
  形体技能的成长,靠日积月累的磨练,不断的进取,要付出体力、精力、脑力,甚至是无尽的疲惫和汗水。这个过程就是形体技巧的创造、产生、演化、变异、升华的过程。所谓“熟能生巧”,就是从过程中获取的经验,经验积累多了,“巧”也就自然在其中了。   形体技巧,可以创造出无穷尽的富于表现力的舞蹈语汇,并能使舞蹈语汇发挥其可挖掘的能量,而显现出迷人的光彩。每当我们看到舞台上,那个被杨丽萍完全艺术化了的孔雀,我们不仅是震惊,而且彷佛像见到真的孔雀一样,那样生动、真切、活灵活现,甚至比公园里真实的孔雀还要令人神往。这就是艺术技巧的魅力。
  形体的技能和技巧,是分不开的一对鸾生姐妹。她们的母体都是“形体基本功”。从这个意义上讲,形体基本功——形体技能——形体技巧——舞蹈语汇,是一个连体的生命链条。这个生命链条的主脑,是对舞蹈所表现内容的深刻理解、对表现人物的高度体验和无与伦比的完美体现。
  那么,何谓舞蹈语汇呢?笔者认为,就是最大限度的运用形体的无穷尽的变化,构成一定的形体语言、形体语法、形体词汇,包括形体逗号、句号、惊叹号……它和人的有声语言一样,也有形体语调、语气、语势、重音、停顿、速度、节奏等等的变化。这就是形体的技能技巧,在千变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万花筒般的艺术形态。然而,形体语言中的语调、语气、重音、停顿等等,应该如何运用形体动作来表现呢?这就需要演员根据规定情境、剧中人物、矛盾冲突、主要事件等等具体情况设计和创造了。就是一段简单的舞蹈,既使没有人物、矛盾、事件,也有情绪色彩的变化。譬如“昂扬奋进的”“欢快愉悦的”“抒情柔美的”“喜庆欢闹的”“凄苦沮丧的”等等,都需要创造出与之相应的舞蹈语汇,并在表演时用心去体验上述之情绪色彩,方能在每一段舞台动作中,将形体语调、形体语气、形体速度节奏等等自然流畅地表现出来。“动于衷,必形于外”,这是规律。
  影视演员颜炳艳,原本是一位舞蹈演员,就舞蹈演员的身体条件,不能说很出众,但她的舞蹈却跳得出类拔瘁,获得过很多奖项,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她在舞蹈的创作中,无论脸部还是肢体的动作,每个瞬间都洋溢着一种极有灵性的光彩。为什么?俗话说:“她动心了!她是用心在跳舞!”,这在表演学里,被称作是:高度的心理体验。
  凡艺术,都有相通之处,它们的共通点,就是创作者必须全身心投入行动中,投入到绘画的笔墨中,投入到音乐的曲谱中,投入到雕塑的人物心灵里。同艺术的内容产生心理上的情感共鸣,达到如痴如醉并能获取一种创作快感的艺术境界。正因为颜炳艳掌握了艺术中的这项心理技术,所以,她在一系列的影视作品中,也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所以,笔者突发奇想。为了能使舞蹈演员也能在创作上,有光彩、有神韵、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而不仅仅停留在舞姿翩翩,队形整齐划一,动作精准到位,节奏明快富有动感。那么,在条件容许的可能性下,不仿学一点“话剧影视表演学”,无须多,只要掌握一些表演中的基本元素,懂得在行动中“感受”“体验”就足够了。学会在舞蹈创作中“以情感带动手脚”,把灵性输送到人体的血液和骨髓中去,输送到每一个旋转、每一次踢腿、每一回舞臂中,这就等于把舞蹈艺术创作,引领进一个新的有活的灵魂给予统领的境界。那么,舞台上的舞者,便会是一个有鲜活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了。而不是仅会动胳膊动腿的躯壳而已。
  (三)
  笔者即然建议民族舞蹈教学中,纳入些初级的“影视话剧表演”,那么如何进行教学操作呢?这是个大课题,需要研讨。
  笔者以为;
  1、民舞教学在抓好形体基本功训练的同时,不仿运用舞蹈语言,做些有规定情境的“形体练习”和“形体小品”。什么是规定情境呢?就是在何种具体时间、具体地点、有何条件、是些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矛盾冲突,构成了什么事件?是夏、是冬?是白天?或黑夜?在天边?在草原?是战地还是海边?是阳光明媚?还是阴雨雾霾?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件等等。这些具体的规定,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假使”的信念,于是便能激发和唤起演员相应的情感体验。这是大有裨益的素质训练方法。有了情感体验,必定产生肢体活动,有目的有心理体验的肢体活动,就会自然引动和诱发出表现心理体验的形体语汇。这种由内而外的创作方法,是完全符合体验派艺术的创作法则的。
  2、还可以做些有主题活动的形体练习。譬如:“阳光少年的初恋”“可边邂逅”“周末晚上发生的事”“无情的背叛”“路见不平”等等,这些带有行动性的形体练习,可以大大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逼着他们必须组织起来研究讨论,冥思苦索的构思设计,调动一切形体语言表现所思所想的内容。这无疑是一场想象力的锻炼,也是组织能力的锻炼,这对学员未来的就业选择,都提供了可能具备“一专多能”的优势兢争力。
  3、舞蹈从产生便和音乐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为舞蹈增添了许多活性元素,使舞蹈更具感染力。因此我们还可以在简单的情绪性舞蹈训练中,结合音乐形象为学员们布置可供选择的形体练习题目,譬如:“热烈的气氛”“明快的节奏”“张杨的气势”“舒缓的情调”“温婉的情怀”“浪漫的幽思”“道劲的风骨”“奋发的脚步”“快乐的节律”“豪迈的奔突”“无可阻挡的磅礴态势”等等。教学进程中,教师们可启发学员,感受上述题目所提供的氛围,随后从感受中,激起形体行动的欲望,再设计形体语言和舞蹈语汇去表现。这样,学员们的独创性,就会在同一题目里因有几种方案的比较中,展现出来。熟优熟劣,无须多言,自然天成。那么,学习中的兢争热情,会使学习气氛火热起来,敢于争先的创造者,必然会脱颖而出。
  4、要使这一教学阶段,取的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舞蹈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启发式教学。实践出真知,所以要敢于实践,大胆探索,不畏失败,总结经验,总结教训,抛弃个人得失,为民族舞蹈教学,在改革中不断前进,必须有这种豪迈的勇气。
  笔者不揣冒昧,提出些舞蹈教学中未曾有过的想法和做法,在某些暂时还不理解的人的眼里,本人可能“离经叛道”,甚至“大逆不道”,呜乎!且慢,对这一切,权当给一个探险者以实践的机会可否?世上本来没有路,但路是人走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的教学实践回答一切吧!
其他文献
【正】 马克思主义者一向坚持真理的客观性,认为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里的正确反映,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客观内容。在真理的客观性问题上,
期刊
【正】 外语专业大学生有些什么特点?对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以什么作为重点?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本文试就上述问题表一管之见。外语专业大学生的特点:一是年龄
【正】 目前,在我国文化战线上,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这是社会主义的文化革命,它比之以往的一切文化革命,更加深刻百倍,广泛百倍。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总的来说是
【正】 传统的启示一九二四年二月十六日,恽代英同志在第十八期《中国青年》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对我们今天思考青年研究方法论问题,颇有启发。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青年工人运动
《日本的青少年》一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访日代表团赴日考察报告的第一部分,下期将继续选刊该考察报告的第二部分《日本的教育与青少年》,以供我国的青少年工作
【正】 本文所指的外因是指一切能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存在于犯罪者外部的原因;内因则主要是指引起青少年犯罪的主观思想、意识。那些生理和心理的某些现象,特征,品质,过程,本人
摘要:当今社会中,“钢琴热”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而的特殊现象,在这个构成中,儿童钢琴教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儿童也成为“钢琴热”的主要学习群体。文章针对“钢琴热”的现有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重要的措施促进我国钢琴事业的发展,进而有效促进钢琴事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钢琴热” 儿童 钢琴教育 探讨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已经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市场已经进
【正】 为了切实解决“五小”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一系列思想理论问题,进一步指导和推动“五小”活动的深入,八月三十一日举行了“上海市首届‘五小’理论讨论会”,参加者就“五
【正】 《少先队员战斗队》这个名词最初出现于城市,在涅瓦河畔,在列宁格勒的少先队员中,现在已经永远载入少先队组织的史册。早期的少先队中队积极参加《红色的星期六义务劳
【摘要】我国拥有悠久的文明,其中乐器文化是最为耀眼的形式之一。而二胡文化由于其特征和优势,在繁荣的乐器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二胡在表达演奏者情绪、引起欣赏者共鸣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文章围绕二胡文明而展开,对如何在二胡演奏过程中融入情感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二胡;乐器文明;情感融入  二胡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特征的一种演奏式乐器,演奏时二胡的音色十分柔美而且具有辨识度,十分擅长引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