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它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创新性的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而流于形式的教学设计,可能会导致教学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因此,新课程理念提倡以教材为依据、以问题为纽带、以学生为核心进行创新设计,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要高质量地实现创新性的课堂教学设计,就必须有足够的优质课程资源作支撑。下面,笔者从三方面谈谈对优质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的粗浅看法。
一、整合优质教师资源,创新教学设计
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角,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自身的特长、优势,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自如地驾驭课堂,展示自我风采。
1 加强学习,以丰富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
教师的知识应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学习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科研水平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新课程理论,在学习中提高和完善自我,创造条件,开阔视野,丰富专业知识。教师还应对已有的教学设计不断进行反思、改进和自我创新。
2 扬长避短,凝聚教师个体的教育合力进行创新
教师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创新能力也是有限的。创新教学设计应该集思广益,加强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利用团体的力量进行创新。比如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设计最佳化。
二、合理整合学生资源,创新教学设计
创新教学设计应树立新的学生观,为学生而设计、为学习而设计是创新设计的基点。创新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年龄特征、思维发展水平、认知水平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
1 利用学生的经验进行创新教学设计
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这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创新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从学生实际出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农村中学在教学化学《化学肥料》这一课题时,可以让学生从家中带来化肥样品,让学生自己讲述化肥的种类、功效、储存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及农家肥的相关知识。
2 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创新教学设计
兴趣是求知欲的表现,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善于创设良好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探知欲望形成强烈的期待,激活学生思维;再瞄准学生的求知点发展思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创新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教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扩展,形成了以教科书为中心的一系列课程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的检索、收集、筛选、分析、处理等能力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创新教学设计可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为学生深层次思维和创造性活动提供支持。
1 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知识产生的“真实环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热情,如果能再现“真实的环境”,既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在各种虚拟的“真实”环境中,既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学生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进行观察并开展猜想、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2 利用网络建立信息资源库和教师备课系统
包括课件库、素材库、试题库、论文库、教案库、图书库、优质课录像库、学生作品库等,把老师、学生日常搜集的资料分类存放,便于师生查找和使用。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备课的难度,提高了备课的效率,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化学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整合各种优质课程资源,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途径,就一定能在教学设计中有所创新,为优质有效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整合优质教师资源,创新教学设计
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角,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自身的特长、优势,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自如地驾驭课堂,展示自我风采。
1 加强学习,以丰富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
教师的知识应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学习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科研水平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新课程理论,在学习中提高和完善自我,创造条件,开阔视野,丰富专业知识。教师还应对已有的教学设计不断进行反思、改进和自我创新。
2 扬长避短,凝聚教师个体的教育合力进行创新
教师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创新能力也是有限的。创新教学设计应该集思广益,加强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利用团体的力量进行创新。比如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设计最佳化。
二、合理整合学生资源,创新教学设计
创新教学设计应树立新的学生观,为学生而设计、为学习而设计是创新设计的基点。创新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年龄特征、思维发展水平、认知水平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
1 利用学生的经验进行创新教学设计
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这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创新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从学生实际出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农村中学在教学化学《化学肥料》这一课题时,可以让学生从家中带来化肥样品,让学生自己讲述化肥的种类、功效、储存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及农家肥的相关知识。
2 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创新教学设计
兴趣是求知欲的表现,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善于创设良好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探知欲望形成强烈的期待,激活学生思维;再瞄准学生的求知点发展思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创新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教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扩展,形成了以教科书为中心的一系列课程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的检索、收集、筛选、分析、处理等能力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创新教学设计可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为学生深层次思维和创造性活动提供支持。
1 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知识产生的“真实环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热情,如果能再现“真实的环境”,既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在各种虚拟的“真实”环境中,既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学生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进行观察并开展猜想、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2 利用网络建立信息资源库和教师备课系统
包括课件库、素材库、试题库、论文库、教案库、图书库、优质课录像库、学生作品库等,把老师、学生日常搜集的资料分类存放,便于师生查找和使用。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备课的难度,提高了备课的效率,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化学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整合各种优质课程资源,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途径,就一定能在教学设计中有所创新,为优质有效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