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营林技术防治落叶松落叶病的发生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4477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落叶松作为营林中常见的树种,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但是此种树种也容易发生落叶病,严重影响了落叶松的营林效益。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落叶松营林效果,营林工作者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对落叶松的落叶病加以预防。本文主要通过对落叶松落叶病与林分生态因子关系的分析,探讨了落叶松落叶病营林技术防治对策,仅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落叶松;落叶病;营林技术;防治策略
  落叶松落叶病的预防方法有很多,而能够起到根本性作用的就是营林技术。这主要是因为营林技术是按照林业生态学理论的指导进行管理,同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森林生态机制加以研究,因此能够有效的预防落叶病。并且营林技术防治手段有很多,在实际的营林过程中,具体选择哪一种,则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1 落叶松落叶病与林分生态因子的关系
  1.1 病情与林分类型的关系:大面积纯林和大面积混交林有明显加重或减轻病情作用;而小面积纯林和小面积混交林对病情均略有减缓作用。
  1.2 病情与林分密度的关系:林分密度在5000株/ha以上时,有明显加重病情作用,而在4000株/ha左右和3000株/ha左右时,可使病情明显减轻。
  1.3 病情与林地土质的关系:白浆土(包括白浆土、白浆化暗棕壤、薄层暗棕壤和薄层或潜育草甸土、新积土等)可使病情明显加重;而暗棕壤(包括中厚层暗棕壤、新积土、草甸土等)可使病情明显减轻。
  1.4 病情与林分技下高的关系:枝下高1.5m以下,有明显加重病情作用,而枝下高1.5-3.0m及其以上,均有减轻病情作用。
  1.5 病情与林分地形的关系:非坡地(包括河滩平地、5°下缓坡、鸡爪岗地、山坡间沟谷、簸箕地及山脊等)由于排水不良或土壤脊薄,易使病情加重;而坡地(包括5°上或山坡中上腹)由于排水良好,土壤较厚,可减轻病情。
  1.6 病情与林龄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落叶松人工林10-20年生左右时发病重,10年生以下未郁闭幼林和21年生以上时发病轻。此外,病情与林内下草下木覆被度、病原菌数量、树种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2 落叶病分布与危害
  落叶松的落叶病是德国在1895-1896年发现的,1924年在日本也发现有同类病害,并迅速蔓延,造成严重危害。1945年,我国辽宁草河口林区最初发现该病时,只有十几株林木被害,至1958年已蔓延到辽宁省东部林区。吉林省于1960年前后在通化、吉林等东部林区开始发现该病。据1964年林业部落叶松早期落叶病考察组调查,辽、吉两省落叶松人工林染病林分分别占62%和33%左右;在黑龙江省哈尔滨、五常、尚志、扎兰屯和甘河等地也有轻度危害。目前,辽、吉两省几乎所有落叶松人工林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山东、河北个别林场的落叶松人工林中也发现了该病。该病除为害落叶松人工林外,在落叶松天然林中也有发生。由此看出,该病蔓延较广。染病的树木在东北地区一般7月下旬针叶开始变黄,8月上、中旬逐渐脱落,至9月下旬罹病针叶几乎全部落光。而无病的落叶松林,一般10月上旬针叶开始由绿变黄,10月末或11月初针叶全部脱落。这说明,落叶松由于早期落叶病的危害,提早落叶50-60天。罹病的落叶松人工林,轻者影响林木生长,连年发病重的可造成个别林木死亡。据某市林场12年生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4年调查材料显示,落叶病对落叶松生长的影响是严重的。
  3 落叶松落叶病营林技术防治对策
  3.1 选择抗病能力强的落叶松。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落叶松种类不同,抗病能力也有明显差别。研究实验表明,日本落叶松具有非常强的落叶病抗病能力,而相比较而言,长白落叶松与兴安落叶松则比较容易感染病菌,易发生落叶病。所以种植抗病能力比较强的日本落叶松及其杂交树种,对有效的防治落叶病有着积极的作用。
  3.2 落叶松与其他树种进行混合。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落叶林与榆树、柳树进行混合种植,染病指数比较低。另外,落叶松与阔叶林混合种植之后,对抑制落叶病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落叶松与针叶树进行混合种植之后,染病指数依然比较高,由此可以说明,落叶松与针叶树并不适合进行混合种植。
  3.3 适当的修剪树枝。落叶病主要出现在力枝以下,分布在树冠下部,而力枝下部枝条对落叶松生长并无多大益处,因此营林工作者可以将这些枝条修剪掉,在预防落叶病的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落叶松生长。另外,枝条修建掉之后,落叶松通风性更好,还能够接受更多的阳光,使得林内相对湿度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使得病菌无法滋生,降低病害率。
  3.4 合理间伐。落叶松密度过大,不透气、不透光、通风也比较差,这种环境下非常容易滋生病菌,如果能够进行适度的间伐,让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7-0.8左右,即可缓解落叶病病情。如果落叶松生长已经处于衰退期,有些树木已经感染了非常严重的落叶病,已经难以成材,营林工作者要果断砍伐,避免出现大面积感染。如果整个林地落叶病都非常严重,在砍伐之后,要种植其他种类的树木,改变种植结构。
  3.5 封山育林。落叶松种植之前,如果营林地是荒山荒地,或者是退耕地,要立即进行封山育林,以此保证落叶松人工林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生长。另外,在封山育林这期间,工作者应该将所有相关的信息都记录下来,比如面积、土壤、病虫害等,以便后期管理出现问题时,能够作为指导依据。
  3.6 落叶林造林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档案记录的信息以及林分病情情况,来构建一个生态数学模型,以此对造林后病情进行相应的预测,同时对最初设计的造林方案进行相应的改进。如果通过生态数学模型计算之后,发现病情预测值超出具体指标,这就可以确定原造林设计方案并不合理,病情预测指标越高,证明设计方案越加不合理,需要工作人员加以改进。
  3.7 营林工作者要做到因地制宜,依照土地情况进行种植,不宜在土壤特别贫瘠的地区或者是山脊地带进行落叶松的种植,除此之外,质地粘重,沟谷洼地等地都不适宜进行高密度种植落叶松,尤其是不能单纯的种植落叶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营林技术防治的前提条件是森林生态平衡论,注重的是营林与造林,将病虫害扼杀在林业生产经营中,虽然营林技术与化学技术相比,不能立刻见效,但是从长久角度来看,营林技术所要达到的效果更加持久,也不需要注入过多的资金,而且不会产生严重污染,因此是比较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柏辉,王吉顺.落叶松落叶病防治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09(6).
  [2]李保明.白水江林区落叶松落叶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J].甘肃林业科技,2003(4).
  [3]张崇颖,王志明,王晓林,于立民,田云.10%苯醚甲环唑对落叶松落叶病的防治效果[J].吉林林业科技,2013(4).
  [4]徐福生,白宗雷,李文伟,李文新,徐崇华.长白落叶松林内落叶病和枯梢病发病规律调查[J].吉林农业,2012(11).
  [5]解玉发,王文华,张欣,刘芙,刘炳友.长白落叶松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
其他文献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水华威胁着饮用水安全和水生态平衡。近年来,如何高效地去除水中的藻类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将预氧化和混凝法进行联用可以起到协同效果,从而有效去除
<正> 食品塑料包装袋中的有机残留物甲苯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合物.包装食品用的塑料制品.其含量为卫生和食品监督部门所严格控制.其中的异丙醇、丁酮和乙酸乙酯虽毒性不大,
共价键理论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解释了许多电负性形同或相近的元素的原子成键情况.但近年来由于对过渡金属原子问成键本性广泛深入研究,对共价键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响应面优化混凝-氧化耦合工艺处理草甘膦废水,考察了聚铁类絮凝剂(PPFS)投加量、双氧水(H_2O_2)投加量、pH和反应时间对氧化和混凝去除废水污染物的影响
为了寻求高效的剩余污泥处理方法,通过不同的预处理方式或者添加餐厨垃圾的方法,考察了主动错流式MBR工艺所产生剩余污泥的厌氧发酵产甲烷效率。研究发现,低温热水解预处理剩
结合45kW高速永磁同步电动机试验装置及系统,研究了轴承供气压力和升速率对轴系稳定性的影响.针对升速过程中的分岔图、频谱图以及轴心轨迹等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高速永磁电动
系统以凌阳SPCE061A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采用SHARP公司的红外测距传感器GP2D12及自制高精度光电编码器,结合闭环反馈控制算法,可快速准确控制电动车驶出建筑物中曲折道路;采用自制的五路反射式红外寻线传感器,可轻松实现找线并寻迹行驶;自制高检测距离、大检测范围金属探测器,稳定地检测铁片,并通过控制电磁铁铁片拾取器拾取铁片,并准确放入指定位置.人机交互采用段码液晶SMS0403显示,并配有语
摘 要: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永远是企业管理的主旋律,安全是煤炭企业立足、发展的基础。该文对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意义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加强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以期为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煤炭企业 安全生產 安全管理  1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1.1 煤炭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保证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理论就是以人为本,对于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来说,以人为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