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人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影响:自尊与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

来源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9583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监护人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影响以及自尊和自我控制的作用.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我控制量表、自尊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721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在结构方程模型中,情感温暖对心理韧性有显著的正效应(β=0.31,p<0.01),拒绝有显著的负效应(β=-0.40,p<0.01),过度保护的总效应不显著(β=-0.07,p=0.42);(2)情感温暖通过自尊和自我控制的中介、自尊与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三条路径影响心理韧性;(3)拒绝通过自尊的中介、自尊与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以及直接作用三条路径影响心理韧性;(4)过度保护通过自尊的中介、自尊与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两条路径影响心理韧性.结论:在监护人教养方式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间,自尊和自我控制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其他文献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是博物馆馆藏资源文化内涵与现代先进创意设计理念融合的产物.在梳理安徽地区博物馆藏品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将馆藏文物所承载的地域文化元素和精神价值“提炼”成新载体.利用安徽地区特有的材料和造物手法,将博物馆所呈现的地域特色予以视觉化的转换.从馆藏资源中提取藏品的核心元素或典型图案并将其转化为设计元素,突出“文化+创意”,跨界开发出符合大众审美需求且蕴含地域性文化特色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以此来传承可以被承载在文化产品之中的安徽地域文化.
超前消费虽然不值得提倡,但也不能对该行为作全盘否定.面对因超前消费而导致破产时,能否受到个人破产制度的保护具有争议,因而应对超前消费分类讨论.首先在对超前消费的定义方面不能过于片面,且无需对超前消费和预支型消费作区分.其次,分类上主要可将其大致分为刚需型、奢享型、误解型、情势变更型4个大类.最后,应在个人破产制度的相关立法方面结合主客观条件对恶意的超前消费作以规定,并加以三大判断原则以作补充.由此,在司法层面可以较好地划分出恶意的超前消费,从而使其无法得到个人破产的保护.
信任作为一种被管理层所普遍采用的策略,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吗?该文围绕这一问题,探讨了员工感知被信任和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关系.在这项研究中,采用338份两阶段纵向数据样本,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员工的感知被信任与其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规则型伦理气候对下属感知被上级信任和下属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关怀型组织伦理气候对下属感知被上级信任和下属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自利型伦理气候对下属感知被上级信任和下属亲组织不道德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这一结果可为“信任”的研究提供一
家族系谱中的父子连名制是我国少数民族重要的文化特征,其对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识别一个家族的来源及辨别一个人的身份信息等具有重要作用.父子连名制作为一种独特的命名方式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的研究视角大致聚焦于命名结构、社会功能、语言文化学和搜集整理等方面.通过梳理现有研究发现,应着重关注父子连名制目前所经历的现实境遇,结合具体情况弥补研究的不足,促进父子连名制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正逐步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对社会救助建设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随着“互联网+民政服务”的提出,“互联网+社会救助”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各地区相继以不同形式建立社会救助信息平台,以运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本地区社会救助工作.然而,“互联网+社会救助”面临的困境,如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薄弱、专业性较弱,社会救助信息平台的配套机制及设施不健全、政府部门与社会力量之间的社会救助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等,都阻碍了社会救助信息平台的有效运行.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机构及其人员尽快树
情感治理作为一种“柔性”治理工具,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乡村治理中.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情感治理优势能有效深入了解群众、影响群众、动员群众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采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法,基于情感治理视角从粤西地区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出发,着重从主体、受体、外部环境和理论与实践层面探究粤西农村社区情感治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难题,并努力从多角度探寻情感治理路径优化策略,旨在促进情感治理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对规则治理的补充,推进粤西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在网络平台中,网络服务提供方和使用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多以格式性的服务协议来确定,提供方嗣后又常依据自身经营需要等原因而单方面改变先前确定的服务协议.这虽有实践之必要,却也带来规范上的问题,即如何对其做规范性审查.爱奇艺“超前点播案”的裁判说理中对此做了区分判断.因循这种区分的逻辑,对格式条款变更的规范审查可构建起可能与效力两阶层机制,前者针对“单方变更条款”,以控制性要件符合性与异常性为审查要点;后者针对实际变更行为,在实体面根据变更类型分别审查变更内容是否符合一般相对人的利益以及是否具备合理性,而在程
广西作家包晓泉的散文作品里,处处表达了反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观.这与他所受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大自然哺育和滋养了人类,人类应该带着感恩之心去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这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回馈大自然的思想来自于儒家的“参赞化育”的生态伦理观;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来自于道家的“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观;他的爱生、惜生的观念,以及人际的和谐、自我的和谐的观念来自于佛家的“众生平等”的生态伦理观.这些从包晓泉散文的生命和谐欢歌中,可以窥见一斑.
承继共同正犯理论中,后行为人的归责问题,不但是刑法学界存在争议的重要问题,也是司法实务中的实际难题.对于后行为人是否应当归责,学界有着纯粹肯定说、纯粹否定说及部分肯定说的争论.学说争论之背后是“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处罚原则和共同正犯本质也即犯罪共同说和行为共同说的分立,从承继共同正犯的理论根基出发进行分析,修正肯定说在理论上立足于整体主义承认共同正犯的存在,同时兼顾个人责任原则,是更为合理的理论选择.此种理论在司法实务中对单一犯和复合犯的认定也具有实践价值,具有其他理论路径所不具有的实践合理性.
庭审记录电子化改革是推进诉讼程序繁简分流的重要举措之一,其核心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于简易程序案件中以庭审录音录像或智能转化文字替代书记员制作的庭审笔录.目前,庭审记录改革呈现出理论与实践的冲突,在体现其预设功能的同时也面临着立法规范模糊、实际操作困境、电子信息安全保障等现实问题.由于庭审笔录性质模糊与改革方向单一性的双重原因,庭审笔录改革陷入既无法进行根本变革,又无法实现技术普适的困局.解决上述问题应在确立庭审笔录法定化基础上完善庭审录音录像适用规范、设立改革配套措施,并提高电子庭审记录系统的技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