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顶岗实习是现今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的逐步实施,我校学生实习规模也呈现大幅增长趋势,实习人数逐年扩大。据统计,有90%以上的学生是需要学校安排实习岗位的。近年,从实习指导教师下学生实习的企业巡查以及与实习学生的个别访谈反馈的信息来看,顶岗实习中安全教育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案例描述
2011年5月2日, 我作为班主任(兼任实习指导教师)将4名学生送往南京金马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上午到达南京金马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将4名学生安排在公司住宿部居住。
当天下午,一位25岁左右,个子不高,肤色偏黑,左肩跨一黑包的男子来到学生宿舍楼栋前不断打探,我以为是我们实习学生的什么亲戚或朋友,我让其中一名学生把那个陌生人带到了宿舍里,我热情微笑地接待了他。当即他就开始自我介绍:“我是你们学校实习生王明的表哥,我的老家在河南,现住在江宁开发区,任某公司人事部经理,王明告诉我参加了学校到金马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顶岗实习,今天已到达实习单位,刚才在各学生寝室找了半天没有看到他,请老师提供帮助,想见上一面。我来把他接到家里去,让他到我公司去做事。”
从这个陌生人走进学生寝室起,我就在认真观察他的一言一行,直觉判断这个表哥不简单。我在耐心听他自我介绍完后,提出了几个问题:“你和王明是什么关系?找他有什么事……”还没等我问完,他就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王明的母亲和我的母亲是表姊妹,从小两家就住在一起,常来常往。我表姨说王明是第一次出远门到大城市,虽然他在南京生活了两年,但他老实巴交,很少出门,人生地不熟,怕生活不习惯,让我把他带到自己公司去实习,以便好好照顾他。”听到他这样熟悉的介绍,我随即问道:“王明的妈妈叫什么名字?你在哪个公司上班?公司主要经营哪些产品?规模有多大?”这时,我发现在我提问的时候,他的眼睛一直不敢与我对视,眼睛老是看着门口,半天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后来,他说:“我们厂规模不大。”我又问道:“你的厂址在哪里?你的公司全称是什么?有网址和电话号码吗?我想和你们领导联系,确认你公司的有关情况再考虑。请你理解,此次顶岗实习,学校派我们老师全程跟踪,就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防止学生上当受骗,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更多的社会知识。我不反对你把王明接走,但前提是我要调查你的真实身份和你的工作单位,还有,王明家长要给我们来电话,传真一份自负安全责任保证书给我们,我也要向学校汇报情况,学校同意后,我就让你带走他。”当他听完我的讲话后,情绪马上就急躁起来。接着我又说:“请你出示身份证。”他立即说:“我没有带身份证。”从随后与他的交流中,我发现这个“表哥”暴露了许多疑点,渐渐露出了骗子的马脚。最终他灰溜溜地离开了学生的寝室。
随后,我找来王明谈话了解“表哥”的情况,才知道这个所谓的“表哥”实际上就是一个老乡。我告诉王明:“此次你很幸运,没有成为受侵害的目标,在现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里,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被同学、同乡、亲朋好友骗去搞传销的、甚至违法犯罪的事例时有所闻,你轻易把自己的信息告诉别人,是很危险的。”我还告诉他以后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理。通过这一事例,王明也有了较深的认识,表示今后要慎重交友,明辨是非。
这事没有引起什么不良后果,但从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让我无法平静,经过认真思考,我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了相关的安全教育,力争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微杜渐。我抓住这一契机,利用学生集体返校的机会,就这一典型案例给学生进行了分析,并且告诉学生们遇到类似问题的处理办法。同时也让王明同学现身说法,让同学们有了更深的体会。除此之外,我还印发了此类安全法律知识的相关材料,以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分析与反思
类似事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是司空见惯的,但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是一件不容忽视的需要常抓不懈的大事。学生被骗案件中,被骗者往往以农村或从未出过远门的学生居多。他们涉世未深,阅历较浅,没有社会经验,思想单纯,看待问题过于理想化,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骗局”缺乏防范意识,也缺少法律意识。远在他乡遇到同乡会倍感亲切,聚在一起谈乡音叙乡情,在其乐融融中,就把自己的有关信息透露出去,给了骗子可趁之机。本文中的主人公王明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他来自河南农村,平时也很少出远门,这次一人来南京求学,远在他乡遇到同乡倍感亲切,听到乡音就有种回到家的感觉,轻易地就把自己的信息告诉了“表哥”,使得“表哥”有了可趁之机。幸亏老师及时处理,才使得“表哥”的骗术没有得逞。
上述案例,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尽管学校一直把学生的安全教育放在首位,但有些偶发事件往往是预料之外的。对于顶岗实习的中职生,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中职生安全法律知识教育,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顶岗实习,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提高中职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具体来讲,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学校教师要教育中职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安全隐患的预防。第一,谨慎交友。交往对象是影响交往安全的主要因素,一个人的朋友如何,对自身的成长、发展往往起一定的作用。与正直、讲信用的人交往会收益匪浅;与心术不正、华而不实的人交朋友,会带来害处。交友审慎,“择其善者而从之”应是学生的交往准则。第二,明辨是非。交往中讲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能含糊。不能因为是同乡、同学或好友,讲所谓的“义气”,感情用事,不分是非曲直,使自己误入歧途而断送前程。第三,虚心求教。在交往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也会出现许多自己把握不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要盲目听信他人,也不要自作主张自行其事,而要及时与老师和家长沟通,多多征求他们的意见,取得他们的帮助,这样才会避免交往中的危险,使交往变得更加安全。第四,沉着应对可疑人员。如果自己发现可疑人员,一定要沉着冷静。应主动上前询问,一旦发现其回答有疑问,要设法将其稳住,并及时向学校老师报告。
王明的案例提醒了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管理中的安全法律教育,确保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是永恒的话题。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事关广大学生的家庭幸福,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创造一个安全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王明系化名)
(责任编辑:陶建东)
案例描述
2011年5月2日, 我作为班主任(兼任实习指导教师)将4名学生送往南京金马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上午到达南京金马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将4名学生安排在公司住宿部居住。
当天下午,一位25岁左右,个子不高,肤色偏黑,左肩跨一黑包的男子来到学生宿舍楼栋前不断打探,我以为是我们实习学生的什么亲戚或朋友,我让其中一名学生把那个陌生人带到了宿舍里,我热情微笑地接待了他。当即他就开始自我介绍:“我是你们学校实习生王明的表哥,我的老家在河南,现住在江宁开发区,任某公司人事部经理,王明告诉我参加了学校到金马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顶岗实习,今天已到达实习单位,刚才在各学生寝室找了半天没有看到他,请老师提供帮助,想见上一面。我来把他接到家里去,让他到我公司去做事。”
从这个陌生人走进学生寝室起,我就在认真观察他的一言一行,直觉判断这个表哥不简单。我在耐心听他自我介绍完后,提出了几个问题:“你和王明是什么关系?找他有什么事……”还没等我问完,他就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王明的母亲和我的母亲是表姊妹,从小两家就住在一起,常来常往。我表姨说王明是第一次出远门到大城市,虽然他在南京生活了两年,但他老实巴交,很少出门,人生地不熟,怕生活不习惯,让我把他带到自己公司去实习,以便好好照顾他。”听到他这样熟悉的介绍,我随即问道:“王明的妈妈叫什么名字?你在哪个公司上班?公司主要经营哪些产品?规模有多大?”这时,我发现在我提问的时候,他的眼睛一直不敢与我对视,眼睛老是看着门口,半天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后来,他说:“我们厂规模不大。”我又问道:“你的厂址在哪里?你的公司全称是什么?有网址和电话号码吗?我想和你们领导联系,确认你公司的有关情况再考虑。请你理解,此次顶岗实习,学校派我们老师全程跟踪,就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防止学生上当受骗,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更多的社会知识。我不反对你把王明接走,但前提是我要调查你的真实身份和你的工作单位,还有,王明家长要给我们来电话,传真一份自负安全责任保证书给我们,我也要向学校汇报情况,学校同意后,我就让你带走他。”当他听完我的讲话后,情绪马上就急躁起来。接着我又说:“请你出示身份证。”他立即说:“我没有带身份证。”从随后与他的交流中,我发现这个“表哥”暴露了许多疑点,渐渐露出了骗子的马脚。最终他灰溜溜地离开了学生的寝室。
随后,我找来王明谈话了解“表哥”的情况,才知道这个所谓的“表哥”实际上就是一个老乡。我告诉王明:“此次你很幸运,没有成为受侵害的目标,在现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里,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被同学、同乡、亲朋好友骗去搞传销的、甚至违法犯罪的事例时有所闻,你轻易把自己的信息告诉别人,是很危险的。”我还告诉他以后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理。通过这一事例,王明也有了较深的认识,表示今后要慎重交友,明辨是非。
这事没有引起什么不良后果,但从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让我无法平静,经过认真思考,我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了相关的安全教育,力争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微杜渐。我抓住这一契机,利用学生集体返校的机会,就这一典型案例给学生进行了分析,并且告诉学生们遇到类似问题的处理办法。同时也让王明同学现身说法,让同学们有了更深的体会。除此之外,我还印发了此类安全法律知识的相关材料,以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分析与反思
类似事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是司空见惯的,但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是一件不容忽视的需要常抓不懈的大事。学生被骗案件中,被骗者往往以农村或从未出过远门的学生居多。他们涉世未深,阅历较浅,没有社会经验,思想单纯,看待问题过于理想化,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骗局”缺乏防范意识,也缺少法律意识。远在他乡遇到同乡会倍感亲切,聚在一起谈乡音叙乡情,在其乐融融中,就把自己的有关信息透露出去,给了骗子可趁之机。本文中的主人公王明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他来自河南农村,平时也很少出远门,这次一人来南京求学,远在他乡遇到同乡倍感亲切,听到乡音就有种回到家的感觉,轻易地就把自己的信息告诉了“表哥”,使得“表哥”有了可趁之机。幸亏老师及时处理,才使得“表哥”的骗术没有得逞。
上述案例,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尽管学校一直把学生的安全教育放在首位,但有些偶发事件往往是预料之外的。对于顶岗实习的中职生,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中职生安全法律知识教育,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顶岗实习,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提高中职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具体来讲,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学校教师要教育中职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安全隐患的预防。第一,谨慎交友。交往对象是影响交往安全的主要因素,一个人的朋友如何,对自身的成长、发展往往起一定的作用。与正直、讲信用的人交往会收益匪浅;与心术不正、华而不实的人交朋友,会带来害处。交友审慎,“择其善者而从之”应是学生的交往准则。第二,明辨是非。交往中讲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能含糊。不能因为是同乡、同学或好友,讲所谓的“义气”,感情用事,不分是非曲直,使自己误入歧途而断送前程。第三,虚心求教。在交往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也会出现许多自己把握不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要盲目听信他人,也不要自作主张自行其事,而要及时与老师和家长沟通,多多征求他们的意见,取得他们的帮助,这样才会避免交往中的危险,使交往变得更加安全。第四,沉着应对可疑人员。如果自己发现可疑人员,一定要沉着冷静。应主动上前询问,一旦发现其回答有疑问,要设法将其稳住,并及时向学校老师报告。
王明的案例提醒了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管理中的安全法律教育,确保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是永恒的话题。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事关广大学生的家庭幸福,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创造一个安全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王明系化名)
(责任编辑:陶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