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出场语境、本质审定和实践进路--基于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视角

来源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uwanlebuxing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中国之治”究其本质而言是建构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过程,彰显了“制度”和“治理”共生共长的辩证运动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内在逻辑。从出场语境上讲,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自觉是“中国之治”立论之基,对制度供给和制度实施同向同行的开拓是其实践作证,对中华民族所处历史坐标的时代考量是其现实境遇。从本质审定来讲,稳固党的领导制度、恪守人民情怀、符合实际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重大创举、价值皈依和科学思维。从实践逻辑来讲,要着眼总体效应,坚持动态对接;强化系统观念,做好结
其他文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目标的确定,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有坚实的现实基础,有重大的时代意义。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全面建设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实现全会制定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切实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是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以党的领导为根本
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在基层杜会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全面理解基层党组织组织
党员修养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关注和践行的重要课题。加强党员修养是使党自身始终过硬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在因素,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主体条件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塑造新时代民族精神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有着基础性的导向作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持续转型,我国社会组织蓬勃发展,逐渐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深刻把握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的群众监督思想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厘清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有助于系统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监督思想的精神实质,为群众监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时代诠释。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治国理政经验不断分析和总结的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的历史教育经历了初创探索、发展定型、稳定创新三个历史阶段。梳理这一历史进程,可以得出以下规律性认识:历史教育始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