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ai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要介绍动物词汇的重要性和有关动物词汇的研究现状,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词汇,从经济、地理和审美取向等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因素。指出通过比较动物词汇内涵,有利于学生增强文化意识,提高其语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充分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文化内涵 动物词汇 文化差异
  引言
  世界各国的语言中都包含着许多动物词汇,动物词汇对语言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很多学者虽然在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突破,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笔者在大量收集前人有关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英汉动物词汇各自的文化内涵,并总结了影响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主要因素,以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动物词汇在不同语言背景下的含义的异同,提出了跨文化交流的相关建议。
  一、动物词汇的重要性
  在人类发展史上,动物不仅与人类有密切关系,而且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动物是人类重要的衣食来源之一;另一方面,许多动物被人们赋予神性,视为图腾,顶礼膜拜。这些动物形象积淀着特定的民族心理,负载着人们的感情,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动物文化。因此,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了大量与动物相关的词。
  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尤为突出。词汇文化内涵反映的是内涵意义在不同文化观下的表现形态和成因。一方面,文化具有同质性,这意味着不同民族可能会受到类似文化的影响,同一种动物词汇在不同语言情境中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涵;相反地,由于文化的多样性,同一种动物词汇在不同的语言中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为了避免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产生误会,学生必须熟悉中英文中动物词的文化内涵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二、研究现状
  虽然近年来,国内开始重视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在语用学、中外语言和文化的对比研究方面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一些期刊杂志上也发表了有关词汇包括动物词汇研究的论文,但对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系统性研究较少。目前有关动物词汇的论文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论文几乎比较了中英文中所有类型的动物词的文化内涵。许多研究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论文将不同种类的动物词汇放在一起,比较他们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这些论文的结构一般是固定的。在这些论文中,作者在对动物词汇进行分类时往往有不同的看法,这很容易误导读者。而且,由于动物词汇数量繁多,作者无法对每一种动物词汇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类论文分析了中国的十二生肖和一些典型圣经动物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许多中国人喜欢讨论十二生肖,这十二种动物反映了祖先对后人的期望和要求。在英语国家,《圣经》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很高,所以他们对圣经动物更感兴趣。当学者比较中英文化时,也常常把十二生肖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将圣经故事作为英语文化的代表,以此进行对比研究。
  第三类论文中,学者侧重于研究一个或两个特定的动物词汇,比较其文化内涵的各个方面。在这些论文中,作者对这些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列举了相关的例子来证明各自的观点,但仍会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
  笔者重点分析影响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因素,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词汇加以说明。
  三、影响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因素
  1.经济因素。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进入工业经济,农业经济逐渐落后。西方人,尤其是英国人将牛看成是一种食品,“牛”的释义也多为贬义,如:calf(意为愚昧人),cow
  (意为丑,胖人)等。
  中国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古代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与长江流域,属于农业文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4700多年种植水稻的历史。世世代代的农民靠牛耕地拉犁,对牛怀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因此,牛作为农业生产的有力助手,对中国农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受到欢迎。关于“牛”的赞美之词很多,如“汗牛充栋”“老牛舐犊”等。虽然现在中国的工业也较为发达,也将牛看作食品,但是牛任劳任怨、忍辱负重的美好形象早已根深蒂固。
  中国的丝绸之路闻名于世,蚕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高度颂扬了蚕的奉献精神,蚕的這一特定文化内涵深深地刻印在中国人的心里,打上了不可磨灭的文化烙印。
  2.地理因素。虽然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村,都目睹着季节的变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使得不同语言的词汇在意义上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例如,汉语中“狐狸”是用来描述狡猾和不信的人,如狐假虎威、狐潜鼠伏、狐狸尾巴等。英语中也有很多与“狐狸”有关的贬义词,如play the fox, as cunning as a fox, set a fox to keep the geese等。因此,如果一个英国人说“he is a fox”,中国人会认为他是一个狡猾的人,而不是一个好人。“狼”让人想起贪婪和残忍。英文中“wolf ”是贬义词,汉语中与“狼”有关的词也是贬义词。例如:“狼狈为奸”(意思是作为叛徒捆绑在一起);“狼子野心”(意指一个贪婪,残忍,充满野心的人);“杯盘狼藉”(意思是杯子和托盘分散在混乱中);“声名狼藉”(意味着获得极端的恶名)。
  但是从地理环境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人们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不同的结论。英国是一个岛屿国家,从岛上任何一点到海洋的距离不超过120公里。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人变得侵略性。他们很可能寻求外部发展。他们强调个人主义,想征服自然。这些都处于海洋地理环境中的国家,它们的工业、商业和航海业发展较为迅速。因此,在英语中有很多与渔业和航运业有关的词语,如as close as oyster, a poor fish。英国是海洋文明的代表国家之一,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和鱼有关的习语,如a big fish(大人物),drink like a fish(狂饮如鱼,一醉方休)等。   中国是大陆国家,资源丰富,土地丰富。重视农业发展,满足于简单的生活。这种半封闭的地理条件使中国人有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为中国人力求和谐共处,同时害怕自然,与他人沟通往往是温和和保守的。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是属于内陆的,所以在汉语中有很多与耕作和狩猎有关的词语。如,蝗虫灭光,谷米满仓(意思是当蝗虫死亡时,人们会获得丰收),还有山鸡飞起来好打,兔子跑起来好打、别看蛤蟆丑,确是种田好帮手等等。
  3.历史文化传统因素。不同历史文化对国家有不同的影响,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语言。历史事业是影响文化内涵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历史背景是有帮助的。因为中国历史与英语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了解中英文动物文化内涵的历史背景是有帮助的。例如,中英两国对“猫”的态度截然相反。中国人大多喜欢猫,他们认为猫不仅可以作为宠物,而且在乡下,猫一直是人类的朋友,可以抓鼠。在英语文化中,“猫”被认为是一种制造烦恼的动物而在西方文化中猫在传说中是魔鬼的化身,是中世纪巫婆的守护神。尤其是黑猫,更让西方人深恶痛绝,惟恐避之不及。人们用猫来比喻包藏祸心的人。以下成语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这个意思:“Like a cat in hot bricks”“The cat out of the bags”“No room to swing a cat”,而且,人们更喜欢用“猫”代表那些有不好想法的人。
  在西方神话中,“龙”是一只巨鹰蜥蜴,有鹰爪和翅膀,鳞片状身体,长尾巴,可以扑灭火焰。圣经称反对神的撒旦“大龙”。在“新约启示录”(第12章第1-3节(启示录))中,有一段将魔鬼当成龙的段落。在西方文化中,“龙”往往代表魔鬼,在西方,有许多关于屠龙勇士的传奇故事。
  但是在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在神话中,龙可以走,可以飞,可以潜水,可以大或小,可以隐藏,可以控制。在中国,“龙”是最高权力和无可争议的统治地位的象征。
  中国人往往将狗看成令人讨厌的东西,其形象是肮脏龌龊的,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而英语文化中,人们却认为狗是人类的伴侣,也有不少与狗有关的称赞之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由于英文和中文的不同思维方式和不同的文化,在动物词语中会出现文化内涵空缺的现象。文化空缺现象意味着在翻译中,译者找不到与此文化内涵对应的含义。中文和英文共有649个动物词(包括通用词和子类词),其中有164种动物词具有英文文化内涵,没有中文文化内涵;有21个动物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没有英文文化内涵。例如,海狸主要生活在北美,在中国很少见。海狸有筑巢的习惯。他们不停地啃咬树干,弄断树枝,然后建造自己的家园。对于这种习惯,人们称之为“eager beaver”。在英语中,“eager beaver”是指“勤奋,渴望创造事物的人”。在汉语中,海狸却没有引申含义,它只是一种动物。
  四、动物词汇分析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中英文化差异是影响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重要因素。在学习动物词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消除学习者将汉语意义套用在英语词汇上的错误思想,并分别用中文和英文向学习者解释中英动物词汇的含义,使得学习者通过对比来理解、使用词汇,理解西方文化。
  任何语言的背景都涉及到政治、經济、文化、教育、习俗等各个方面。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也能折射出中西文化间的差异,学生在掌握英语学习技巧的同时,也要意识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丰富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渗透中西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充分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
  五、结束语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由于英汉民族文化上的差异,生活环境、经历、价值观和民俗心理的不同,造成动物词汇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动物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承载着非常重要的文化内容。动物词汇不仅是动物的标志,而且在不同文化中也有着不同的内涵,通过比较中英文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概念系统、认知结构、认知方式和认知习惯。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要想正确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学生就应坚持不懈地大量阅读,认知其文化差异,深入了解以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教师应通过对动物词汇内涵的讲解与比较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其语用能力,使其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廖光蓉.英汉文化动物词对比[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5):17-26.
其他文献
【摘要】词汇在语言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的开展与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联系。在高中生的英语学习中,英语词汇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在听、说、读、写、几项英语学习技能中,如果学生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就无法顺利进行英语学习。通过对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分析当前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解决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加强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词汇
【摘要】英语是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会用到的语言工具。其中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来获取相应的信息。高中英语教学包括听力教学、阅读教学、语法教学及写作教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而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掌握,同时影响着英语听力、表达及写作等其他版块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
席卷美国的经济衰退压力,给美国页岩油行业带来严重影响,导致该行业的商业活动急剧萎缩.根据达拉斯联储公布的数据,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油气商业活动指数在三季度跌至-7
期刊
体重是每个人都关注的话题,据调查,一半以上的成年人对减肥感兴趣。对于工作繁忙、应酬繁多的企业家群体而言,体重管理不仅攸关个人身心健康与家庭幸福,更关系到企业的安全与健康发展。  一个科学、有效的体重管理方案,首先来自于对体重健康指标、肥胖的健康分级与干预方法、适当的干预时机、常见体重管理误区的规避,以及对体重管理目标的合理设定等等,这是所有肥胖人群都要遵循的规律。企业家群体的体重管理,则更需要在此
期刊
【Abstract】In an “irregular language form” that the affirmative and the negative form of the same construction express the same semantic meaning, the negative form powerfully marks the speaker’s subjec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价值观念、民族习惯和思维方式等的差异,跨文化交流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文化冲突、误解,交际失误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通过分析《时代》、《英语文摘》和《21世纪报》中的三个新闻案例,对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找出其主要原因,使人们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中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案例分析 文化差异  一、跨文化交际  交际是指人们相互交换信息、
【摘要】多媒体是现在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潮流,近年来被广泛运用到各级各类的教学工作中,尤其英语教学最为重要。我国近年来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即核心素養,要求各级各类学科和学校教学都要秉承以人为本的观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高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为重要的时期,同学们正逐渐发展完整的科学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学习英语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当前高中英语注重阅读练习和阅读教学,以帮助
【摘要】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晚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社会中单身现象越来越普遍。摰ド砉窊一词作为网络流行语,一出现,就迅速引起单身群体的共鸣,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该词的广泛使用,既体现了单身群体的庞大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因为该词在语言学方面也有其独有的特征。本文就摰ド砉窋一词在语言学视角下进行探究。  【关键词】语言学视角 “单身狗”  引言  网络流行语现象既是一种语言现象
本文以主位-述位、主题-述题为基础,采用对比语言学以及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以华盛顿.欧文的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和高健的译文为语料,对比分析英汉语篇的形合、
本论文重点分析表示变化和非变化的「なる」,并分别将其学习使用时容易产生的误用作以简单说明。并由表示变化的「なる」和「する」的使用区别浅触了日本人的说话意识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