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探究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5948259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利用教学中的角色游戏培养自理技能;不断创建角色游戏区域;丰富角色游戏情境;关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个体差异,多角度的挖掘角色游戏的隐性教育功能,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
  关键词:角色游戏 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8-0052-0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幼儿自身健康的重要保证。小班阶段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年龄较小,尤其是家庭极度呵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多幼儿基本的自理能力技能还未学习,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还未建立。另外,因小班幼儿最喜欢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表现、有创造性的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和生活规则,为此,利用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逐渐成为教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切入口。
  1.利用教学中的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技能
  教学中的角色游戏主要是指在集体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利用角色扮演,通过合理的模仿认知,结合游戏中幼儿充分的合作、互助和交流,从而获得自理能力的知识信息,并与生活密切联系,有效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水平。比如:在语言教学中,利用儿歌《宝宝和小鞋》中的“穿反了,有危险,换好鞋,露笑脸”,让幼儿领会穿鞋正确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让幼儿模仿宝宝角色,练习正确的穿鞋方法;在数学中的点数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拿勺子数豆子,既巩固了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同时又培养了幼儿科学用勺的自理能力。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游戏,并引导幼儿不怕困难,长期坚持的品格。教学中丰富的角色游戏表演,不仅反复训练基本的自理技能,而且,也培养了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为此,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游戏材料和创新游戏玩法,只有玩法新颖了,游戏有趣了,参与意识也会强烈,其自理能力也会慢慢加强,逐渐过渡到完全自理。
  2.创建角色游戏区域,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较强的模仿性,通过不断模仿周围成人的行为,获得对生活经验的验证,这就是生活中的角色游戏,但是幼儿社会经验比较匮乏,其游戏过程比较随意,注意力较差,外界的干扰容易让幼儿注意力不稳定,因此,教师创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角色游戏区域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娃娃家,教师与幼儿一起投放大量的区域材料,与材料的互动中,不断融入自理能力的技能培养,"爸爸"帮助娃娃扣扣子,"妈妈"给宝宝刷奶瓶,给宝宝穿鞋子、喂饭、穿脱衣服,扣纽扣清理家庭卫生,随着区域游戏的不断深入,幼儿不仅感受到区域游戏的游戏魅力和小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爱。类似的区域有很多,如小吃店中的饮食习惯培养;逛超市中的物品摆放;张贴自理能力的有关图片、娃娃医院等,角色游戏中隐性的教育作用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
  3.丰富角色游戏情境,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意识
  《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有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也是帮助幼儿获得发展最快的一种途径,教师要积极引发、支持和促进幼儿有效的游戏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善于发现角色游戏的融入点,并充分创设角色情境,融入自理能力的培养内容,在趣味游戏的氛围中逐渐深入领会掌握。比如:幼儿洗手时,教师鼓励幼儿相互帮忙,创设的情境是妈妈给孩子帮忙洗手,洗的过程,让幼儿有意识的临摹家长给他洗手的情节,小朋友相互帮助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同时又掌握了洗手的技能,也可以用儿歌的情境画面,教会幼儿洗手方法;收拾积木区,教师让幼儿把游戏区想象为家庭的一部分,鼓励幼儿为自己创建干净整洁的生活氛围,主动摆好积木,擦拭桌面、在任务驱使下,逐渐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发展基本的自理能力。
  4.关注角色游戏中的个体差异,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幼兒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因其家庭、个体发展水平、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小班的幼儿的自理能力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教师要给予尊重,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进行弥补,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促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比如:刚入园的幼儿,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喂饭给能力弱的孩子,能力强的,教师则积极鼓励,"吃饭像小老虎,吃的好,吃得饱""吃饭像小花猫,会细嚼慢咽""像小大人一样会使用勺子"等,随着时间推移,慢慢的让喂饭转化为自己慢慢吃饭,能力强的则成为模范生,成为大家效仿的力量,关注差异的自理能力培养,效果会更显著。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充分挖掘角色游戏的教育机会,让幼儿在角色模仿的概念中,愉快的练习和巩固自理能力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幼儿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并辅以言传身教,示范引领,相信孩子,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了,这就是值得肯定的角色游戏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教材建设方面的指导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34-35
  [2]郑莎漫.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同行——谈家园工作策略[J].名师在线,2019(04):92-93
  [3]蒲建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N].张掖日报,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笔者已经在住宿制初级中学连续担任了15年班主任,但由于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有着丰富个性、独特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的鲜活的生命个体组成的群体,所以感觉班级管理方法总是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实际。因此,在做班主任工作时,只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精神和方法。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只有走出去,多听、多看,多学,才能见识先进的、贴合时代要求的管理模式,提升我们的班级管理水平。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数据采集方式的不断增多,大数据的采集方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通过对大数据的整合和大数据的应用,便利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合理的应用大数据,来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合理的运用大数据还能够完善我国幼儿教育的教育制度,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本文主
期刊
摘 要:幼儿时期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是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也是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认知水平低,大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在交谈上有一定的难度。三岁,又是幼儿语言发展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处于语言时期的朦胧与正式起步阶段。所以,在小班时期,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做到家园共育,以及利用社会因素去影响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 语言能力  【中图
期刊
摘 要:小学教育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管理工作尤为艰巨,而管理好一个班级是班主任的首要职责,一名合格的班级管理者,应该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用人格魅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选举班干部管理班级日常事务,最后将班级打造成一个健康、积极、友爱的群体。培养出优秀的班级凝聚的是班主任的时间、智慧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 爱心 人格魅力 健康  【中图分类号】G 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就能给予孩子不同的启示,培养小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教育实质就是一项“顺乎天性,因势利导”的幼教工作。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铸就优秀的品质。为了让孩子成为健康、聪明、勇敢的栋梁之才,让我们家园一起努力,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关键词:幼儿 习惯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 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8-0041-01 
期刊
摘 要:“印染”是民间的传统工艺,它指对纺织材料(纤维、纱线和织物)进行以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过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幼儿园开展民间工艺“印染”活动很有必要。 “印染”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美术活动,也是幼儿喜爱的艺术活动形式,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把复杂的民间工艺转变成形式丰富多样的印染活动,从而激发了幼儿学习印染的兴趣。  关键词:印染 教学活动
期刊
摘 要:在学前教育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来教学,能够真正培养幼儿的散发性思维,增强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学前教育中融入游戏化教育模式对幼儿学前教育具有很大帮助,这也是当前老师们所需要重视的一种教育模式。老师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幼儿的个性来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开展幼儿学前教育。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 学前教育 决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平板电脑在幼儿园教育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以自身强大的功能,丰富的app资源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和幼教工作者的亲睐。 我园从2017年开始就对平板电脑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还处于初探阶段,今天就我园在平板电脑使用中的几个案例和大家一起分享。为之后平板电脑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有效运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平板电脑 区域游戏 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 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教育对于幼儿而言,相当于启蒙式教育,而在幼儿园期间开展的户外游戏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户外游戏可以开发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的合作互助以及相互交流,并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然而,教师们经常忽略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能力,游戏单一化;即便在自主游戏中,也不能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因此,笔者结合一线实践经验,对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进行一番优化设计与分析
期刊
摘 要:动画片深受儿童的喜爱,并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伙伴”的角色。但动画片对儿童即有积极的影響亦有消极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讲述动画片的特点、类型及其对儿童的主要影响,以证明动画片对儿童身心发展各方面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得出,动画片是儿童成长最好的伙伴。  关键词:动画片 对儿童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 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8-0045-01  2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