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面对新时代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的立德树人要求,教师还应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践行路径。基于此,文章从课程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创新、精神全面渗透等角度对高职院校教师践行课程思政的实践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新时代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的立德树人要求,教师还应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践行路径。基于此,文章从课程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创新、精神全面渗透等角度对高职院校教师践行课程思政的实践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大数据引领下的政府治理现代化具有内在的逻辑,大数据作为技术的本相为规范性技术及整套的服从文化设计,本相的背后则是大数据技术内含的政治化、权力化与社会化基因。大数据技术从多个维度赋能了政府治理现代化,赋能的技术路径沟通了应用场景—政府体系—社会治理三元进路,即大数据技术赋能下丰富的场景应用、政府架构的主动优化及治理的转型创新。而大数据技术在嵌入政府治理过程中也逐步构筑了问题丛,体现在新技术与政府架构体系存在适配风险,政府的控制力与公众参与阶段性的博弈偏移,数字鸿沟的非正义性问题与数据精度失真引发的决策风险。
共建“一带一路”反映了时代变局下中国支持推进全球化、参与引领全球治理的思路方案。“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即丝路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构成和现实形态,是推进全球治理体系转型与重构的主要路径、关键步骤和现实平台,集中彰显了“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共建成效和新型全球治理实践。丝路共同体开创发展型全球治理先河,拓展合作型全球治理形式,开启良政型全球治理模式,重塑包容型全球治理格局,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方案,推动了全球治理的改革与转型。
民族问题随着民族国家时代的来临成为世界性难题。中国共产党在现代民族国家建设进程中,历经民族理论纲领由萌芽走向成熟,民族理论与实践的全面结合及曲折发展,民族工作的转折、恢复与全面发展,民族理论和实践创新深化发展等四个阶段的探索和实践,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回望百年历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承认和尊重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与政治权利,充分认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以民族团结为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从物质精神两方面夯实破解民族问题的条件保障,大力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在长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由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建设质量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为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不突出、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全面、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不规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等。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质量,需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质量标准,严格规范党内政治和组织生活,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强化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