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让闽都非遗“活”起来、传下去

来源 :海峡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wenbin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31日闭幕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取得了诸多重大成果,也使闽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闽都非遗)走入了更多人的视野。福州,古时亦称闽都,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闽都文化。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保护传承好闽都非遗。
其他文献
2020年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会上提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重大要求。今年青海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青海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决定》,是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落地,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行动纲领;研究的《中共青海省委关于
仲夏时节,天气炎热,防晒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身为现代人,我们早已深知紫外线带来的危害,并能熟练运用各种防晒方式。那么,在中国古代,缺少对紫外线认知的古代人是怎样防晒的呢?  帷帽  从古至今,携带移动遮蔽物一直是最便捷高效的防晒方式,现代的遮阳伞、遮阳帽都是如此。在中国古代,古人也是戴遮阳帽的,遮阳帽有席帽、帷帽、油帽等,种类繁多。  晋人崔豹在《古今注》中提到了“席帽”,席帽因“藤席为之,骨鞔以
寒窗苦读十数年,金榜题名尽欢颜。然而,有这样一位女孩,金榜题名了,却是愁容满面、欲哭无泪。  杨某艳,家住播州区乐山镇乐山社区,年幼时,父母离异,父亲外出务工后失联,留下她和弟弟與年迈的祖父母相依为命。祖父残疾、祖母疾病缠身,家庭生活就靠务农收入和政府低保金维系。所以,在杨某艳的印象里,只有两个字“困难”。  杨某艳从小聪明懂事,不但主动承担家务,并积极帮助祖母干农活,是祖父母的好孩子;她勤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