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课教学的思考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中开设较多的一个专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该专业影响力逐渐减弱,而且受计算机软件专业与计算机网络专业和其他硬件专业的影响,其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为此,对于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的教师来说,就应该面临现有的压力,积极探索新时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并通过课堂教学、课外研究和实践实训教学完成并达到教学目的,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根据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经验,从计算机这个专业特点出发,笔者认为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必须加强研究,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动手能力培养,并通过参加一系列的大赛提升自我能力,适应就业与学习的需要。
  
  1 专业课教师必须加强研究和自学,努力提升驾驭教材的能力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全球计算机专业及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周期大约是3~5年,甚至更短,如何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就成为众多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因此,对于新时期的计算机教学者来说,努力加强对计算机发展与知识的研究,强化自学能力提升,积极适应教材、学生和生产建设实际,就是当前需要解决一个新的问题。
  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学习,学习新知识,学习新的操作技术,学习新的软件和硬件操作系统,学习最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并通过学习转化为教学的重点和学习的重点,转化为教学的最新能力和最新素材,转化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源泉。计算机教材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特别是新领域的出现,像计算机模拟技术、自动化程序的更新、管理模式的变化、中大型计算机的应用与换代,以及计算机技术与农业、工业、自动化技术、生物、医药、化工、种植、种子研发、病体研究、遗传等的结合,都需要进行学习,也只有学习,才能进一步激发其计算机应用的活力,创造更适合经济发展的动力。
  计算机教师要深入了解国际、国内计算机最近发展概况,并通过参与教材编写、课题研究和应用研究,纳入教材之列,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或者其他手段,将计算机最新技术应用于教材中,组织全体计算机教师深入研究教材体系,合理开发适合新时期学生学习需要的计算机教材,并辅助于教学工作。计算机教师的学习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学习材料,也可以学习其他的技术。总之,掌握新技术是计算机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计算机教师必须做到的事情,否则计算机教学就难以落到实处,计算机教育就不能实现高水平的提升。
  
  2 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淘汰旧的教学体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必须改革,并且不能与其他文化课和专业课一样,因为计算机知识的更新相对较快,稍有放松就会出现过多陈旧知识,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一点计算机教师必须明确。教学模式可以以组为形式,也可以是以个体为形式,但总体上不能阻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过去已有的一人一机的教学方法,还是可以继续借鉴的。另外,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这个大的媒体进行自学,网络的特点和可用性已经得到证实,特别是对于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这样的专业课是十分适用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不像其他专业的基础。首先,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划块组织教学,以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付诸教学实践,这种方法灵活,教学形式接近学生心理需求,学习内容宽厚,拥有知识丰富,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其次,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指导学生的领悟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个体教育,全面提高质量。第三,加强学生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与其他基础课、专业课有机融合,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形成开放教育新格局。模块教学是目前高职院校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各校探索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加强研究、全面实施是改革的核心,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学改革的主体。目前,潍坊科技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全部实施模块教学,并结合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模式研究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效果很好。
  
  3 拓展学科教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为切实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学,突出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院每年都与各级计算机大赛有机融合,体现了现代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新方法。
  3.1 探索以小组为主体的课外活动小组
  各个专业课均成立了以计算机为主体的活动小组,每个小组既有活动计划和内容,又有详细的活动方案,并与参加各级大赛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计算机基础文化课小组,以计算机理论体系为主体,综合开发计算机教学模式,提出人人上机、人人过关的教学新模式,使95%以上的学生能够通过省级考试,取得合格证书。
  3.2 发挥各小组的作用,提升质量
  如计算机网络小组,以网络设计与布线为主体,结合学院校园网建设,大胆实施研究改革,积极进行训练,参加全国计算机网络布线大赛获得优异成绩,成全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赋予活动小组以新的内涵。
  3.3 开展计算机硬件技能模拟训练
  全院实施的以社团活动为主体的计算机课外活动,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开展,学生走出教室,动手维修和组装电脑,走出校园对计算机进行系统维护,走进企业进行计算机编程,走进软件园进行上网实习、操作,形式多样,效果很好。
  总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必须突出实践性,强化能力培养,以实现计算机学科教学的应用性原则,全面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学质量。
  
  4 将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课的学习与社会 化服务结合起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由于它的实践训练要求较高,并与社会需求结合密切,有时社会对这些人才需求还相当强烈。面对这一形势,笔者组织本专业的学生与学院的社团有机联合,开展为社会服务活动,效果很好。
  例如,利用节假日和周六日时间,组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校园内为师生服务,有的学生帮助新同学安装程序,有的学生对已有的计算机进行简单维护,有的学生指导系部的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程序的转化,反响强烈。组织本专业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社会义务计算机使用与维护宣传活动,与计算机销售中心联系开展计算机品牌宣传活动,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因此而联系到工作单位;有的学生因此重新认识了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性;有的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找准学习目标,从单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转向软件开发、网络布线、计算机硬件建设中去,丰富学习内容的同时,拓展了学习空间,特别是个别学生由此走上计算机研发之路。
  计算机技术是21世纪的一门必备技术,也是现代人追求的一种时尚。因此,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与教学方法改革,是时代赋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课教学的新任务,也是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其他文献
从知识爆炸、经济全球化、人才竞争、社会环境变迁、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改革等方面,对21世纪航海教育做了一些探讨.并指出,由于国内外环境、经济条件、意识观念等的改变,人才
研究车桥耦合系统中轮轨相互作用关系问题。以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车辆子系统模型,有限元法建立桥梁子系统模型;假定车辆轮对与钢轨之间在竖向上服从轮轨密贴假定,在横向上服
汇编语言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使用该语言时,将程序的计算结果按不同的数制形式显示输出是一个难点.本文讨论了如何将数据通过转换,按照不同进制数的形式显示在
不要等到失去之后,才明白要珍惜。——题记当黑夜越发的漫长,当你的喉咙越发的干涩,当世间万物愈发无了色彩。嗯,对,整个世界陷入了危机……你离不开它你离不开它,离不开曾听
在企业中,领导干部是群众的带头人,他们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水平和速度.因此,企业领导干部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是一个迫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迅猛崛起,近些年更显出发展的好势头.如在广州、上海民营企业增速惊人;"温州模式"更是令人瞩目,现在又有民营资本涉足民航等大企业的好消息频
本刊讯5月8日下午,第61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召开了各省市代表团团长会。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会长王富、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李天顺、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副会长李兴植、教育部社团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郑志强、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副所长刘诗海、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吕明凯、西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育选等领导参加了会议。王富、李天顺、吕明凯等领导分别在会上讲话(李天顺讲话详见本期特稿)。会议由中国教学仪
1 加强情感教育  1.1 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教育  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亲切感。教师可轻松愉快地通过英语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生刚上初一时,先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