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氰酸盐体系从难处理硫化金精矿中氧压浸金

来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gmx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难处理复杂硫化金精矿为原料,采用碱性—硫氰酸盐溶液加压氧化工艺浸出其中的金。采用L16(45)正交试验评估了碱用量、浸出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氧压大小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是影响金浸出率的最显著因素。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180℃、硫氰酸钠浓度2.0 mol/L、碱用量为理论量的0.8倍、反应时间8 h,氧压1.2 MPa和木质磺酸钙为矿的1%,此时金平均浸出率可高达95.29%。
其他文献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对纳米CeOz粉体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其在有机材料中的分散性,以活化指数表征改性效果,并用IR、TG-DSC、TEM和LPSA表征了改性纳米CeO2的效果和结构。结果表
研究微量稀土钇对AZ91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腐蚀性能的影响,考察钇在合金中所形成的稀土相组成和形貌。结果表明,钇在AZ91合金中生成A1tMgY相,可起非均质形核作用,减少二次枝
研究了硫化铅精矿在盐酸—氧气体系中的氯化浸出过程。重点考察了各种参数对硫化铅精矿中铅和银浸出效果和硫在浸出渣中富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铅精矿在氯化镁溶液中的
采用湿法磷酸工艺的返回酸浸出磷矿中伴生稀土与磷,稀土与磷以磷酸二氢盐的形式进入溶液。考察温度、浓度、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稀土与磷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浸出条件
研究了硝酸浸出磷矿中稀土的动力学,考察了温度、浓度、粒度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和浓度、减小粒度均能提高稀土浸出率。浸出过程符合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受
采用中性和酸性两步浸出、萃取与反萃、置换工艺流程从含铟氧化锌烟尘中制备海绵铟,考察中性浸出的初始酸度和氧化剂用量、酸性浸出的浸出酸度和时间等对锌和铟浸出的影响。结
将锂辉石在1 050℃进行转化焙烧后,采用纯碱压煮工艺对所得到的β-锂辉石进行处理并对浸出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为:搅拌速率300 r/min(加钢球),液固比4,反应
研究了从含锗、铟、锌、铜的硫酸溶液中分离提取锗、铟、锌、铜的全萃取工艺流程。采用P204萃取铟、锌、铜,并用常规方法生产金属铟、ZnSO4·7H2O、粗铜粉。采用N235萃取
对201*7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吸附的Zn(CN)4^2-和氰根离子进行解析试验,考察解析过程中硫酸浓度、硫酸用量、温度及时间对解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时,用30g/L硫酸,硫酸树脂体积比为
对某铀矿石进行了多桶串联细菌溶浸试验,分析了串联装置和充气时间对浸出率、酸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矿石三桶串联、两桶串联和单桶的铀平均浸出率分别为82.33%、81.42%和83.62%,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