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气与成人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jnih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认为人必先修性,培养出浩然正气,而后在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过程中成人。
  人读书以“养气”。读圣人书,养智慧之气,读哲言书,养深刻之气,读古文书,养博学之气。读今人书,养人文之气,纵偶然读到一本文笔散乱思想鄙陋之书,也可养宽宏之气。以读书休养生息,人生幸事。
  夏尔·丹齐格曾在《为什么读书》中写:“在功利主義的世界里,阅读维系着超脱,而超脱有利于我们的思考”读书的意义往往是以他人之视野观世界之博大,它毫无用处却恰恰是最大用处——超脱然后思考。
  读书养气或可构筑丰满而诱人的精神,然单纯精神却难成就现实之事。余光中先生在《〈白玉苦瓜〉序》中写:“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无非1842年的葡萄酒。”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年,所写的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消失的风花雪月,而后在现实的急流中,将书生意气消磨干净。
  于是孟子言:“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君子需养成存于心内的正气,更要在现实中实践正气,此之谓“成人”。
  古时官员哪个不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哪个不曾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报负?而一朝金榜题名走马上任横征暴敛欺压百姓的又何尝不是他们?未曾将心内所养正气化为生活实践,则必然从欲界仙都堕入人间炼狱。
  朱熹言:“格物致知。”倡导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把握真理,在生活的细微处体味真理。一个人,读过很多书,明白很多道理,此时最需要的便是化无形为有形,如此才能做到罗曼·罗兰所说“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验自己”。读书以养气,而实践以成人。
  很喜欢白岩松在《读书读久了,你总会信仰些什么》里提到的关于“幸福”的概念——物质、精神和情感,建立在读书之上的三者构成幸福。因为读书告诉你,你想要的物质、精神和情感究竟是什么,而在生活的过程中,你将不断地获得。
  养气,使人精神少烦忧,成人,使人生活不庸碌,也许这就是幸福,这就是好的一生。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文似看山不喜平.清代文人袁枚说得好:“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这里的“曲”就是指文章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悬念迭出,跌宕
培养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提高中国人的阅读能力,应从娃娃抓起。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时,要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科学指导阅读方法;上好读书欣赏课、读
文章从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出发,辨析3套高中新教材的有关编选,分析高考考纲说明和考题设计,并联系文言特点和现实学情,提出了高中文言教学的如下定位:文言教学仍然是高中语文教学
在班级管理中粗和细就是一对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作者结合自身班级管理实际,阐述了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到“粗”和“细”,以期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和意见。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啊,大浪淘沙,却源自溪水潺潺;高山无言,但历尽沧桑变幻;森林浩渺,却源自一草一木。
长夜无眠,写给我的尘梦。——题记执笔,满笺牵念,紫陌尘梦,谁渡离愁。清风岸,相逢一笑;阑珊夜,别梦寒蝉,窗外声凄切。小桥流水,凭栏阙,弹指之间,繁华殆尽,过眼云烟。再美的回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读小小说的人,每每读到美妙绝伦的小小说,总会兴奋得不能自己。激动、兴奋之余,不免再三把玩、咀嚼,品味、涵泳。
中学文言文教学长期以来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瓶颈,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仅进行文言文词法与句法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增加文言文的阅读量。为此可结合中学生理解能
提问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本文主要从教师课堂提问时应遵循:提出的问题要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提出的问题要层层递进;提出的问题要有深
当黑暗如潮水般淹没了几百亿个黑球当向日葵大片枯死当候鸟成群结队地死亡然后世界没了声响没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