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旧社区外环境改造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5432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老旧社区改造直接关乎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一方面,其涉及历史文化保护、房地产开发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加剧,其中比较突出的一大矛盾便是住房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城市老旧社区外环境改造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城市老旧社区;外环境改造;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5-0-02
  0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城市建设也随之加快。这导致房价不断上涨,给城市弱势群体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当前,很多社会中低层收入居民都只能蜗居于老旧小区中,人均居住面积小。而且,此类老旧社区外部环境也不理想,绿化不到位。为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需要将老旧社区的改造提上日程,尽可能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1 城市老旧社区应用主体需求
  1.1 生活方面的需求
  社区环境对居民的社会心理、居住行为等有很大的影响。就当前情况来看,部分居民并不能主动选择良好的住房环境,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现实因素的限制。就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来说,我国当前很多居民的需求还处于初级阶段,仅关注安全性与私密性,比较忽视情感方面的需求。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当前很多社区居民的邻里交往状况表现出离散的特征。长此以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对和自己无关的事情毫不关心。而在老旧社区改造过程中,我们便得充分考虑这一点,并基于此进行室外环境的改造,以期提高居住者的满意度。
  这里所讲的满意度涵盖了舒适性和归属感。舒适性主要体现在社区团体、街道、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交通便利性等方面。同时,还应该有良好的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开放的公共空间。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环境会影响人们的精神,环境好坏,如建筑物是否过密、过高,附近配套是否完善等都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人们对舒适性的需求十分复杂,居住环境不仅得有亲切感,还得具备便利性和多样性等,要满足各个层次群体的需求。从这里能够看出人们对环境舒适性的体验其实就是对周边空間的感觉,当感觉良好时,人们便能自觉融入环境中,产生良好的归属感[1]。
  1.2 审美与文化
  建筑历史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其内外空间都蕴含了历史精神。同时,其本身又是各个城市特有的生存、思维方式的载体。随着大规模的拆迁,城市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有着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逐渐消失,等到人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以往的街区已经看不见了,换来的是陌生的建筑物,使得人们对现有环境毫无归属感。审美与文化需求具体表现在人们对小区外环境的多样化需求上,所以改造时应该多加关注这一点,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强化居民的认同感。
  2 城市老旧社区外环境改造应该遵循的原则
  2.1 考虑空间特征
  对于城市老旧社区改造而言,社区与城市景观的统一和谐性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所以,相关方面需要高度关注,深层次地进行老旧社区空间组织规律的探索。以往的社区空间不仅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基础,还是建设创新的重要源泉和依据。老旧社区改造的一大目的就是在保留城市文脉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气息。虽然空间设计存在多样性的特点,但还是有迹可循的,如场所理论、图底理论等,对于城市的设计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老旧社区改造过程中,也可以将这些理论工具合理利用起来,以强化改造效果。
  2.2 发掘文化特色
  城市老旧社区中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亮眼的地方特色,而在社区改造过程中,需要将这些优势合理发掘、应用起来,这有助于促进旧社区的再生发展。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文化特色一般和社区空间形态有着很强的关联性,所以首先还是得关注空间与场所,对其特色进行提炼,之后再将其当成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改造指导。此外,在改造设计过程中,还得关注到人们的需求,如对文化的需求、对美的需求等,这样有助于体现老旧社区的内在神韵,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2.3 激发社区活力
  我国旧社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社区活力缺乏、地段不佳等问题,所以在具体改造中,最为首要的就是激发社区活力。首先得充分了解城市需求,遵循人文历史、心理等规律打造全新的形象。其次,在社会经济方面,需要从多角度进行考虑,均衡不同群体的利益。最后,延续以往的人文结构,激起人们的参与热情。这样,才能真正激发老旧社区的活力,达到理想的改造效果[2]。
  3 城市老旧社区外环境改造措施
  3.1 参与式设计
  参与式设计是厄斯金提出的,将其合理引入城市老旧社区改造中,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就整体角度上来说,将其应用于社区改造中主要有两大意义。一是表现在规划方法与公开性上。参与式设计具体来说就是摒弃以往自上而下的呆板方式,让居民了解规划内容,并积极参与其中,提出今后可能遇见的问题和自己的建议。就具体情况来看,当前一些老旧社区改造过程中还存在部分居民阻拦不配合的情况,原因不仅是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更为重要的还是他们对改造效果和目标了解不足。而参与式设计的应用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让居民清楚认识到改造对自己的好处,然后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其中,最终实现双赢。二是表现在改造实施方法上。除了采用以往招投标的方式,还可以向国外学习先进经验,如政府出资,让业主自己成立管委会,然后进行改造完善。当然,目前的社会情况决定了这种方式只适合少部分街区,更多的还是得依靠外力推动。不过不论怎样,在城市老旧社区改造过程中,公众的参与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促进老旧社区的顺利改造。而且,改造老旧社区的主要目的还是改善居民生活,这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所以要想顺利开展老旧社区的改造工程,得激起居民的参与欲望。
  3.2 整体性规划   在目前的城市规划中,整体环境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是市政设施合理配置、地区环境整体改善的必要条件。城市老旧社区改造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有文化保护、环境整治等多方面。而整体规划便是在把握改造项目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然后根据轻重缓急进行落实,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返工问题的出现,也能提高施工效率。社区外部环境主要由景观小品、室外场地以及绿化等元素组成,合理的外环境设计不仅得将这些元素体现出来,还要将它们有效地整合,以呈现出完美的效果。如果缺乏对整体性的把握,单一社区再美,也会出现两相矛盾的情况[3]。
  3.3 小规模改造
  很多城市老旧社区都有完整的结构,而且规模庞大,如果拆迁必定会造成资金浪费,地方财政也难以支撑。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借助小规模的改造进行修缮,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减少资金应用,不仅政府不需要支付巨额的拆迁补偿款,企业方面也不需要支出大量的土地使用金等。在此过程中,政府方面还可以引入多方投资的方式,以招标公司为主,政府相关单位为辅。在老旧社区小规模的更新改造中应用的资金应该有针对性,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资金外流,提高资金利用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论改造哪一个老旧社区,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循序渐进。而且在某一阶段,老旧社区的改造是相对完整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其又会产生新的意见,所以得再一次改造。所以针对老舊社区的改造更新应该形成相应的方法,如分步骤的改造等。各个步骤的改造任务都是在完成前一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有助于确保每一个阶段的老旧社区都是完整的,有助于提高居民满意度[4]。
  3.4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
  城市老旧社区积淀着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如果一个城市缺乏历史根基,那将会给人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老旧社区并不能一拆了之,其好比是老人脸上的皱纹,代表着岁月的痕迹,蕴含着当地人民的深厚情感。对城市老旧社区的改造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护当地文化,而且这样也能很好地提升城市品位。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现代城市社区建设表现出千篇一律的特点,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城市特色和城市文化。城市特色和文化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沉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城市文化其实是城市历史发展的产物,和历史风貌、社会生活等有着紧密的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而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老旧社区改造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所以在利益驱动下,彻底革新式的改造也愈发火热,这给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虽然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但取得的成果并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改造给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亟须采取合适的方式解决此问题。
  将城区老旧社区特色鲜明的房子保护起来,不仅可以延续其历史意义,还能满足一些具有怀旧情怀的居民的需求。反之,如果盲目拆除,一味建造高楼大厦,将会使本来丰富多彩的城市人文环境变得十分枯燥单一,毫无辨识度。规划师应在满足多样化功能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到老旧社区的历史文化,秉承着正确的态度设计改造方案,为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贡献力量。
  3.5 长效环境管理
  在城市老旧社区改造过程中,还得加强小区环境的营造,在其中渗透人性化因素,并长效保持。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建造完成后就不再管理,这样过几年社区又会变得老旧。而要想真正做到长效保持,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如果部分社区因为现实原因不能引进物管,那就得借助居委会等组织居民进行社区自治,不论是物管人员还是小区居民,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小区环境的管理。如对小区乱停乱放、乱扔垃圾等情况进行监督;遇到违建、违法装修等情况,需及时制止,并且通报街道城管,对其进行拆除。这种方式能很好地维护小区环境,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3.6 合理构建空间
  特殊的视觉表现可以让人感受到场所感,激发人们做出交谈、休憩等行为。杨盖尔认为活动往往都是从内部和朝向公共空间中心的边界逐渐发展起来的。小孩往往都是先在门前聚集,之后再玩游戏。其他年龄段的居民也喜欢在门前或是在标志性建筑物附近集结,在这一空间中,人们会细心观察周边环境,甚至驻足交谈。基于此,在城市老旧社区外环境改造中,应该合理营造交往空间。如在座椅布置上,尽可能体现灵活性,而不是简单的面对面设计;成角布置的座椅更能促进人们的交谈,非常符合国人的休闲生活习惯,这一设置在建筑师厄斯金的住宅区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厄斯金创造的公共空间中,基本上所有的座椅都是这样布置的,这样便不限制人们的小坐,而可以为居民的交往提供很大的便利。在老旧社区改造中,也可以合理利用这一点,这样有助于增强居民的归属感,激活老旧社区。除此之外,绿化空间的构建也是十分必要的。老旧社区因为修建年代久远,楼间距往往不大,所以没有过多的空间可供绿化。因此,在具体改造过程中,设计师应充分考虑这一点,将仅有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展现丰富的植物景观空间。具体说来应当合理选择植物物种,确定好植物的种植位置。同时,尽可能选用合适的方式生成多空间。在植物配置上,尽可能选择抗病能力强、易于养护的树种,避免给后期维护造成困难。这种方式必定能有效地优化外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切实提高他们的满意度。
  4 结语
  城市老旧社区承载着城市不断变迁的历史轨迹,担负着人们提升生活品质的愿望。正因如此,加强对城市老旧社区改造的探究十分有意义。在具体改造过程中,不应该采用大规模拆迁和简单的外墙刷新的方式,前者很有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后者又只是简单走个形式。所以,需要从整体角度进行规划,重新构建老旧社区的外部环境,严格遵循相关原则,这样才能给老旧社区注入新鲜活力,达成理想的改造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鸿扬.城市老旧居住小区“微改造”模式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26):178-179.
  [2] 葛润霞.老旧小区整改的调查与思考——以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老旧住宅小区改造为例[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7,19(02):68-70.
  [3] 唐文,王璐.城市老旧工厂居民区景观改造研究——以南昌市兴柴北苑社区为例[J].中国名城,2017(09):91-96.
  [4] 蔡云楠,杨宵节,李冬凌.城市老旧小区“微改造”的内容与对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7(04):29-34.
  作者简介:王羽泽(1994—),男,陕西西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全军健康管理专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剔除信息不完整者,共2023例,按照年龄和MS分组。分别检测体质指数(BMI)、血压(BP)、空腹血糖(FPG)、血脂水平等,所有研究对象均行~(13)C呼气试验(13C-UBT)检测Hp感染,以超基准值≥4.0为Hp阳性。结果2023例老年人中,MS组777例(38.41%),非MS组1246例(61
渤海油田新近系地层沉积环境复杂,储层发育形式多样,横向厚度变化大,内部多发育泥岩隔夹层,严重影响油田开发阶段注水井及调整井的实施。由于原始地震资料频带宽度有限,基于传统反演方法得到的储层预测结果分辨率难以满足需求,无法有效表征储层的厚度和发育情况。文中从渤海油田新近系储层发育特征出发,首先,开展了正演模拟,分析不同变差函数类型及纵横向变差函数大小对反演结果的影响;随后,结合储层发育规律,模拟分析了不同维度情况下的相控条件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并通过对地震、地质和测井等信息的综合统计分析,建立了先验信息与地层砂
摘要:形式美给乡村景观带来的恬淡宁静、清新愉悦感是最令人向往、最让人熟悉的审美形式。在景观设计中,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可以赋予乡村景观更多的灵魂,让人们从乡村景观中感受到“农村美”,也可以为乡村景观设计评价标准提供理论基础。形式美法则与乡村景观设计相辅相成,前者对后者有着重要的引导性作用。本文通过讨论乡村景观设计元素与形式美法则的关系、形式美法则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形式等,探析形式美法则在乡村景观设
微地震地面实时监测时,代表压裂主要信息的有效信号能量弱,常淹没在噪声中,这将直接影响微地震事件的识别和震源定位的效果,因此,采用准确、快速的方法从微地震数据中自动识别有效信号尤为关键。文中采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循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综合微地震有效信号的能量特征、频谱特征、统计特征等属性来进行模型训练,并加入ReLU激活函数和L2正则化的损失函数来进行模型参数调优。将文中训练好的模型应用到实际微地震数据的结果表明,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识别效果良好,充分压制了噪声,优化了数据成像。
滑溜水体积压裂是非常规致密储层的主要经济增产措施,支撑剂的运移与分布规律决定着复杂裂缝网络内支撑剂的最终分布形态和导流能力。文中采用PIV(粒子成像测速)系统捕捉支撑剂颗粒在主裂缝中的瞬时运移状态,研究了不同压裂液黏度、排量、砂比和支撑剂筛目条件下支撑剂铺置后的砂堤平衡状态,揭示了砂堤前缘与末端流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排量、砂比和支撑剂筛目的增大,以及压裂液黏度的降低,支撑剂颗粒在砂堤前缘入口处和离开砂堤峰部时的运移速度更快,湍流强度更大,形成的有效裂缝更长;砂堤处于平衡状态时的高度和时间随着排量增
通过对研究区岩心、钻井、测井及地震数据的分析,运用井震结合法和地层厚度印模法对研究区侏罗系富县组古地貌进行了精细描绘,研究了古地貌对富县期沉积相、储集砂体、油气运移,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县地区侏罗系富县组古地貌类型有5种,分别是侵蚀河谷、河间丘、斜坡带、残梁(丘)、高地;研究区侏罗系古地貌控制富县期粗粒辫状河河道沉积发育分布,深切河谷使富县组地层与下伏地层形成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同时差异压实形成鼻隆构造,为油气运移和储集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古地貌的存在为后期形成披盖压实构造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环
6月3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该中心是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三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共同建设.未来,该中心将围绕长三角重
期刊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辅助微创全膝置换术(MIS-TKA)治疗老年退行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9月在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MIS-TKA术和MIS-TKA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围手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以及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关节炎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
支撑剂运移是水力压裂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流体-颗粒两相流问题。如何改善支撑剂在缝网中的铺置情况,是压裂改造后提高储层有效传导率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CFD-DEM)方法,文中对支撑剂在交叉裂缝中的运移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主要分析了在不同裂缝交角和携砂液黏度条件下支撑剂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裂缝交角增大,支撑剂进入支缝的比例不断下降;提高携砂液黏度,能够改善支撑剂在支缝中的运移情况;在特殊条件下,支撑剂在狭窄支缝中可能出现空间非均匀性的聚团效应。利用CFD-DEM方法能够准确刻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随着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变化,神经根型颈椎病(RCS)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因此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过去,传统的开放手术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且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近年,手术器械的更新、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及对脊柱生物力学认识的提高,都促进了微创介入治疗的发展。微创介入治疗因其对软组织损伤小、快速康复、住院时间短、术后轴性颈痛少和避免脊柱稳定性破坏的优点,逐渐被脊柱外科医生接受并广泛应用。但是,微创介入技术种类较多,各有优缺点,适应证和禁忌证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回顾性总结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