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探讨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u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高频电切术组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消化道息肉患者(31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消化道息肉患者(31例)。结果: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一次性切除成功率、并发症情况优于高频电切术组;两组在广基息肉完全切除率、有蒂息肉完全切除率以及扁平型息肉完全切除率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理想的一次性切除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消化道息肉;疗效
  【中图分类号】R3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2-224-01
  消化道息肉作为消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不仅存在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同时也存在导致癌前病变的可能性,本身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性较大。从临床治疗方案来看,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案,传统治疗方案主要是选择高频电切刀,虽然可以全面改善临床症状,然而术后并发症较多,预后情况不够理想[1]。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方案,并与传统高频电切刀进行对比分析,希望通过本研究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高频电切术组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消化道息肉患者(31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消化道息肉患者(31例)。高频电切术组中,男性患者共计19例,女性患者共计12例;年龄范围在2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7±9.8)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中,男性患者共计20例,女性患者共计11例;年龄范围在24~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8±9.6)岁。
  1.2方法
  高频电切手术组,选择圈套器将息肉全部套组,接着使用高频电切法切除息肉,并选择单机脉冲电切模式进行凝固处理。然后针对创面进行处理,观察平衡状态、出血情况、组织残留情况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选取病灶旁边1~2mm的位置,通过内镜注射针注射肾上腺素注射,剂量标准为0.1g·L-1,等到病灶、肌层完全分离的情况下,给予套圈方案切除息肉,同时选择单机脉冲电切模式进行凝固处理。然后针对创面进行处理,观察平衡状态、出血情况、组织残留情况等。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息肉切除情况、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2.0,各项临床指标均选择%表示,x?检验。
  2结果
  2.1息肉切除情况对比
  根据表1所示数据来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在一次性切除成功方面高于高频电切手术组,而两组在广基息肉完全切除率、有蒂息肉完全切除率以及扁平型息肉完全切除率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并发症情况
  高频电切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22.58%(7/31),当中出血2例,息肉残留1例,切口过深4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4.65%(2/31),当中出血1例,息肉残留1例。具有显著性差异(x?=2.250,P<0.05)。
  3讨论
  有研究提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可以适用于病灶直径在20mm以上的消化道息肉患者,且能够兼顾一次切除成功率、完整切除率[2]。对于直径相对較高的患者来说,高频电切术则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难以针对深度进行准确的掌控,手术过程中如果切除的深度不足,则患者术后复发几率相对较高;如果深度超出,往往会引发穿孔、出血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术前会使用肾上腺素,分离病灶筋膜与肌层,保障切除的成功率。而液体垫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筋膜厚度,在提升切除深度准确率的同时,又可以避免高频电引发的消化壁损伤问题。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一次性切除成功率、并发症情况优于高频电切术组,充分证明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消化道息肉治疗方面的适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旗.内镜下橡皮圈套扎与高频电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对比[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0,42(02):202-204+207.
  [2]王莹,罗红来,厉琴,等.内镜下橡皮圈套扎与高频电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14(06):126-129.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传染病医院 16265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模式及实施流程应用于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为提升胸外科护理质量,于胸外科中选取120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9年1月至12月,均患有不同类型的胸外科疾病,符合入组标准,可入组参与实验。同时,在患者入组后,将其随机分配为使用不同干预方法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分别使用常规护理、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后对比发
期刊
摘要:目的 记录并对比首次和重复献血者检验不合格的情况,旨在为献血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 将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本站接收的5280名无偿献血者按献血次数进行分组,分别为首次组(n=3550)、重复组(n=1730),对比两组采血足量和采血不足量占比、单次献血量及血液检验不合格情况。结果 和首次组相比,重复组采血足量、献血量300mL和400mL占比均更高,而献血量200mL、血液不合格占比均
期刊
摘要:目的:查找综合医院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存在的隐患,并制定对策。方法:利用风险评估手段,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对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结果:通过风险识别,找出新冠患者的识别、隔离、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用织物的洗消、物表的消毒、空气消毒、手卫生、正确防护等八个风险项目。对风险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与准备时间得分的乘积
期刊
摘要:目的对于消化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20年9月到2021年2月接诊的消化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62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根据所选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病人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服务,一共81例纳入到对照组,剩余一组病人接受优质护理服务,一共81例纳入到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接受优质护理服务之后
期刊
摘要:痔疮中最常见的就属混合痔。近年来,中医保守治疗混合痔获得很多患者的喜爱,其不但能减轻患者症状,还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药熏洗法是其中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笔者从事肛肠疾病服务工作多年,总结出自己的治疗混合痔的一些外洗治疗经验,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混合痔,中医,中药熏洗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2-1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基于CRRC版S-S法(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的训练模式对德朗热综合征患儿言语康复疗效观察。方法:个案中德朗热综合征患儿存在严重的言语认知发育迟缓,采用S-S法对患儿进行言语康复治疗和评定,观察疗效。结论:利用S-S法治疗德朗热综合征患儿后,言语认知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  关键词:德朗热综合征;言语康复治疗;S-S法  【中图分类号】R24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武穴市新冠病毒肺炎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为新冠病毒肺炎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武穴市报告的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确诊病例中男性124例,女性100例,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88岁,主要分布在30-59岁,占68.75%;病亡8例,其中60岁以上7例(占87.5%);最早发病日期1月8日,1月24日-1月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4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肾康注射液+尿毒清颗粒)21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1例,比较分析2 组治疗效果及C反应蛋白(CRP)、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47%,高于对照组71。42%(
期刊
摘要: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概念、流行特征、流行情况、防控措施作简要概述,探讨疫情防控经验,提高对突发性急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经验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2-202-0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型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前臂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