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不起自己的人,通常也瞧不起别人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自卑者并不是瞧着别人都觉得好,反而觉得这个人很差劲,那个人也不好,可一旦有机会与之比较,又发现自己连他们都不如,岂不是更差劲,于是产生了浓浓的自卑情绪。
  人人都自卑。形成自卑的过程大约有两种,一是在小时候跟成人的比较过程中,都有不如成人的深刻体验;再加上某些不太利于成长的环境,自卑的状态就可能凝固在心里。二是每个人对自己的事情都比较了解,对别人的事情比较不了解,在自己的视野下,神秘的那边被不自觉地赋予了一些同样神秘的力量或者光环。
  爱比较的人容易自卑 自卑源于所有生物都具有的攻击性。这种攻击性的呈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和行为层面,时时、处处跟他人做比较。比较就是竞争,竞争就是在智力和体力上对他人实施攻击。自卑者的攻击多半是在其内心里完成的。在面对一个他假想的竞争对手时,攻击性就会自动发射。如果对手显得比自己强大,攻击性就很快转向自己,此时便出现自卑者都有的内心世界:自责、压抑、焦虑或者恐惧。这个复杂而迅速的过程,自卑者和旁人通常都察觉不到。
  表面看来,自卑是瞧不起自己。但是,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瞧不起别人,那也就不会与这个人比较输了以后瞧不起自己。换句话说,没有攻击别人,也就不会有技不如人的结果和失败后的自卑了。
  


  小心被自卑者攻击 有一点点自卑,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过度自卑却可能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不良的影响。过度自卑者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完全相反。有些自卑者,毫不掩饰自己的自卑,经常在自己的言行中呈现弱小和胆怯;另一些自卑者,则“自欺欺人”,他们外在的表现形式,却是自鸣得意、目空一切的自傲和自信。
  跟过度自卑的人打交道,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为他们极大的攻击性不是消失了,而是转向了自身,一旦有了时机,这些攻击性便会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攻击他人。我们看到的事实就是,有些人自卑到了经常受欺负的程度,而当他们忍无可忍反击的时候,通常是“一鸣惊人”。
  学会欣赏他人和自己 如果经常攻击自己或者自卑,那证明这个人的人格水平已经发展到很高的阶段。比较而言,总是向外释放原始攻击性的人,则处在心理发展的较低阶段,极端例子是反社会型人格,他们不断地攻击他人和社会,跨越法律的边界,往往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个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告诉我,他如何如何自卑。具体地说就是对自己的一切,包括长相、身材、智力、成绩等都不满意,而且还对自己使用了很多尖刻的贬义词,我听了都替他心痛。有一次我感慨地对他说:你实在是太瞧不起别人了啊。当时他听了很吃惊。几个月之后他告诉我,他回去仔细体会了这句话的含义,开始学习瞧得起或者说欣赏别人,奇迹般的效果是,慢慢地他都忘记了自己的自卑了。
  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创造物,所以每个人都不必自卑。这句话等于是说:每个人都不必通过瞧不起他人来瞧不起自己。苍天在上,它会毫不吝啬地给予那些抬举别人的人以抬举自己的力量。
其他文献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努力,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就;一个团队的努力,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就。团队协作行动,是我们在事业上获胜的关键。而要达到这一点,在于你的领导能力。那么,所谓领导能力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具备这样的能力呢?  市面上关于领导力的书不少,但是很多都是想当然地把用于战争与政治中的谋略,直接套用在领导力上,教导我们怎么去运用权术。而这些真的有效吗?答案是否定的。  上行下效,一个上司喜欢玩弄权术,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格勒市被德军围困长达三年之久,被围困的人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恐慌抑郁的情绪状态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大幅增高。调查发现,该市市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从战前的4%上升到64%。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主观需求之间的态度体验和表达。人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一定情绪状态中,情绪既是大脑的一种功能,又能反映和影响身体的健康状态。  人有四种基本的情绪:快乐、愤怒、恐惧和悲伤,还有由这些基本情绪
自1903年 Hoceheim 提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以来,对肺透明膜的主要成份和形成过程已进行了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病理学研究。Gitlin 曾提出透明膜是由血管内渗出的纤维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