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目标离我们也越来越近。与此同时,高等院校的考风、学风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素有“象牙塔”美誉的大学校园已经慢慢演变成一个“小社会”,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已经变得很平常,这着实让人担忧。如何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这一现象,促进高校考风、学风建设,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目前国内学者们分别从经济学、心理学、哲学角度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笔者根据近年来在考试中心的工作经验,谈谈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看法。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
1替考已经成为一种职业
当前大学校园已出现了专门以替人考试而获取报酬的职业作弊者,我们把这些人称为“枪手”。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这种情况尤为突出,请“枪手”的广告在高校校园里也时常出现。这些“枪手”有的是高年级的英语成绩比较突出的在校生,有的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还有一些社会人士。英语考试级别不同报酬也不同,英语六级一般比英语四级价格要高300~500元。这种现象的出现使高校校园里的不良风气越来越浓,有些学生还干起了中介职业,专门充当“枪手”和考试人员的中介,为双方考试作弊“搭桥”。
2作弊手段越来越高科技化
随着高校考试制度的完善,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法也越来越高超,利用高科技电子设备作弊的现象层出不穷。利用无线耳机、手机作弊已经屡见不鲜,传统的打小抄、换卷已经显得技术不够高超。在平常的期末考试当中传统的作弊方式比较普遍,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或者计算机等级考试当中,用电子设备作弊方式比较常见。就笔者近年来对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情况的调查而言,手机作弊现象占所有作弊情况的80%,其他的有个别是替考,用无线耳机作弊的占10%左右。更有甚者为确保能收到答案,无线耳机和手机并用。个别女同学将手机绑在大腿上、腰上,隐藏得十分隐蔽。
3作弊现象呈现出集体化趋势
笔者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做了抽样调查,在200名被调查学生当中,承认考试做过弊的学生有134名,占调查人数的67%,由此可见考试作弊已经呈现出集体化趋势。在“您对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看法”的调查中,有3.6%的同学认为“要坚决反对”,有62.1%的同学“表示理解”,有17.5%的同学认为“与我无关,无所谓”,有16.8%的同学认为是“可耻的行为,憎恶”。我们认为,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的看法与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有关,学习成绩好、专业兴趣强、学习态度端正的大学生及担任学生干部或党员大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的不认同感明显强于各自的对比项。考试作弊已经被大多数学生公认和默许。
4作弊水平“专业化”
从作弊的策划、组织、实施和作弊的方式、手段分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作弊的水平已具有了相当的“专业”水准,有些甚至是闻所未闻的,令人叹为观止。每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都有考场外传答案的现象,这些是有组织的团伙作弊。通常考场里的人偷拍考题,考场外有人接应,迅速做出答案然后传给考生。这种专业的作弊团伙不但苗头对准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及高考他们都不会放过。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1.主观因素
经过紧张激烈的高考,步入大学校园,很多大学生都认为终于可以放松自己了。原本刻苦努力学习的学生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有的热衷于谈情说爱。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的思想依然存在。大学不同于中学的是没有升学的压力,学生不再有老师和家长过多的限制。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的“生源”可谓参差不齐,学生完全凭自己的兴趣听课者居多,因此高校出现到课率低下的现象,“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在学生中流传。尤其是公共课,到课者也通常是看报刊、发手机短信,或者是听音乐;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为应付教师上课点名,不惜花钱请“替身”。多年高压学习下所产生的厌学情绪在大学阶段得以释放,特别是压分数段的学校的学生,考试作弊成风。
2客观因素
(1)学校因素
考试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往往根据补考学生人数以及学生成绩高低来衡量任课老师的好坏。所以很多大学老师在考试前给学生划重点,透露考题,这样一些记忆性较多较强的科目,学生只有在考试前夕才能得到考试范围,突击时间有限,并且做答案抄袭比较容易拿高分。监考老师监考没有奖励,与其得罪人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客观上鼓励了学生作弊。与此同时阅卷老师评卷时也尽量宽松。这样,平时努力学习的学生不如考试前夕搞突击、打小抄学生的分数高。加之学校管理制度不严,对考试作弊的学生处罚不利,客观上也刺激了考试作弊现象的增加。
(2)家庭因素
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家长们不像从前那样督促孩子们学习。有些家长对大学生考试作弊不以为然,助长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气焰。家长们也向大学生灌输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的思想,上大学就是为了混文凭,成绩好坏无所谓能毕业就行。
(3)社会因素
目前社会上“拜金主义”之风仍然盛行,上大学是为了有个更好的工作和出路。大学生在大学里更注重的是将来是否能有份更好的工作,所以他们做的一切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学习好不一定就找个好工作,许多外地的学生家境条件比较差,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是找工作更要有社会关系。往往这些学生找的工作不能与有“门路”的学生相比。逃课做家教、搞促销这些现象已经不罕见。平时学习不用功,到了考试的时候只能是想想“歪主意”,考试作弊成为理所当然。
三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虽然严重,但只要认真对待是可以禁止甚至杜绝的。预防考试作弊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减少学生作弊的预期收益,克服学生的冒险行为
学生作弊所得到的预期收益越大,作弊的可能性就越大;监考教师越有对学生放任不管的倾向,监督空间就越小。[1]为有效降低学生作弊的预期收益,应采取如下措施:(1)考前由学校和各院系教务部门教育和动员学生正确认识考试,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启迪学生心灵、提升其对考试的认识水平和精神境界。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作弊会带来的严重恶果,减少学生的冒险行为。(2)增强监考教师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水准。考试前对监考教师进行培训,严格强调考场纪律,保证监考的正常进行。(3)减少学习成绩高带给学生的收益。我们所培养的大学生是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并不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对学生的考核量化涉及的范围要广,参照的指标要全面,不能由学习成绩高低决定一切。
2加强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大学生的重要个人品质和基本道德规范。缺乏诚信和校园信用制度不健全是大学生考试作弊风险偏好的主要根源。[2]高等院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大力宣传“忠诚守信光荣;弄虚作假可耻”的学习风气。注重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克服“好虚荣”“侥幸”和自制力弱等心理毛病,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光明磊落的胸怀,引导他们做一个诚实的人、正直的人。从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深处预防作弊行为的发生。
3改革考试形式,在考试过程上采取措施
在考试形式上,除了闭卷考试,可以采取更多的开卷考试形式。命题过程中,在减小试题难度的同时,要减少客观题的数量,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和基本知识的应用,使“考试夹带”达不到作弊的目的。在考前复习时,教师不能指定考试重点,即使为了便于学生复习而减少考试内容,其范围也不能过小,以减小学生考试夹带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不延用往届试题,也能减少学生有目的的夹带。在课程成绩评定时,减少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增加对学生平时学习、作业、实验等过程的考查,使平时学习认真的学生能顺利通过课程考核、取得高分。
4强化监考,及时防止作弊行为
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实施作弊的条件。考场设置时,必须保证足够多的座位,以方便监考人员安排和调整座位。国家和省级考试的考场,应有通讯屏蔽措施。在监考人员的配备上,应选择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同时,严格要求监考人员,加强对监考人员的监控和巡视,加大对因监考不严导致考试作弊大面积发生的监考人员的处罚力度。监考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考试过程中,监考人员要不断观察和监控整个考场,对有作弊企图的学生重点监控和提出警告,必要时调整座位,防止作弊行为的实施。对发生的作弊行为,监考人员要及时做好记录,按规定程序上报。
5按劳分配,对监考老师的工作给予一定的待遇,合理安排学生考试时间
众所周知,监考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一场考试下来至少需要两个小时。有的学校还要求监考时老师不能坐着,工作强度很大,尤其是学生专业课补考。有的学生要补好几门科目,连续考下来,监考教师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公平的测算监考教师的监考次数,按照监考次数给予报酬。不能任意指派监考老师监考,监多监少都一样,这样打消了老师们的积极性。需要工作日以外的时间监考的老师,比如晚上或者双休日需要监考要给监考老师额外的报酬。
6改变教学管理模式,实行弹性学制
弹性学制是在实行学分制基础上,允许学生在修满必修学分的前提下提前毕业,也可中途休学或延期毕业的一种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弹性学制的实行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放宽了学习的年限,大大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减少考试作弊的可能性。
参 考 文 献
[1]孙世民,李世峰.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博弈分析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4(8):26-29.
[2]漆勇政,魏友伯,石国兵.大学生考试舞弊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3(5):83-86.
目前国内学者们分别从经济学、心理学、哲学角度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笔者根据近年来在考试中心的工作经验,谈谈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看法。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
1替考已经成为一种职业
当前大学校园已出现了专门以替人考试而获取报酬的职业作弊者,我们把这些人称为“枪手”。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这种情况尤为突出,请“枪手”的广告在高校校园里也时常出现。这些“枪手”有的是高年级的英语成绩比较突出的在校生,有的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还有一些社会人士。英语考试级别不同报酬也不同,英语六级一般比英语四级价格要高300~500元。这种现象的出现使高校校园里的不良风气越来越浓,有些学生还干起了中介职业,专门充当“枪手”和考试人员的中介,为双方考试作弊“搭桥”。
2作弊手段越来越高科技化
随着高校考试制度的完善,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法也越来越高超,利用高科技电子设备作弊的现象层出不穷。利用无线耳机、手机作弊已经屡见不鲜,传统的打小抄、换卷已经显得技术不够高超。在平常的期末考试当中传统的作弊方式比较普遍,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或者计算机等级考试当中,用电子设备作弊方式比较常见。就笔者近年来对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情况的调查而言,手机作弊现象占所有作弊情况的80%,其他的有个别是替考,用无线耳机作弊的占10%左右。更有甚者为确保能收到答案,无线耳机和手机并用。个别女同学将手机绑在大腿上、腰上,隐藏得十分隐蔽。
3作弊现象呈现出集体化趋势
笔者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做了抽样调查,在200名被调查学生当中,承认考试做过弊的学生有134名,占调查人数的67%,由此可见考试作弊已经呈现出集体化趋势。在“您对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看法”的调查中,有3.6%的同学认为“要坚决反对”,有62.1%的同学“表示理解”,有17.5%的同学认为“与我无关,无所谓”,有16.8%的同学认为是“可耻的行为,憎恶”。我们认为,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的看法与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有关,学习成绩好、专业兴趣强、学习态度端正的大学生及担任学生干部或党员大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的不认同感明显强于各自的对比项。考试作弊已经被大多数学生公认和默许。
4作弊水平“专业化”
从作弊的策划、组织、实施和作弊的方式、手段分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作弊的水平已具有了相当的“专业”水准,有些甚至是闻所未闻的,令人叹为观止。每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都有考场外传答案的现象,这些是有组织的团伙作弊。通常考场里的人偷拍考题,考场外有人接应,迅速做出答案然后传给考生。这种专业的作弊团伙不但苗头对准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及高考他们都不会放过。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1.主观因素
经过紧张激烈的高考,步入大学校园,很多大学生都认为终于可以放松自己了。原本刻苦努力学习的学生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有的热衷于谈情说爱。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的思想依然存在。大学不同于中学的是没有升学的压力,学生不再有老师和家长过多的限制。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的“生源”可谓参差不齐,学生完全凭自己的兴趣听课者居多,因此高校出现到课率低下的现象,“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在学生中流传。尤其是公共课,到课者也通常是看报刊、发手机短信,或者是听音乐;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为应付教师上课点名,不惜花钱请“替身”。多年高压学习下所产生的厌学情绪在大学阶段得以释放,特别是压分数段的学校的学生,考试作弊成风。
2客观因素
(1)学校因素
考试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往往根据补考学生人数以及学生成绩高低来衡量任课老师的好坏。所以很多大学老师在考试前给学生划重点,透露考题,这样一些记忆性较多较强的科目,学生只有在考试前夕才能得到考试范围,突击时间有限,并且做答案抄袭比较容易拿高分。监考老师监考没有奖励,与其得罪人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客观上鼓励了学生作弊。与此同时阅卷老师评卷时也尽量宽松。这样,平时努力学习的学生不如考试前夕搞突击、打小抄学生的分数高。加之学校管理制度不严,对考试作弊的学生处罚不利,客观上也刺激了考试作弊现象的增加。
(2)家庭因素
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家长们不像从前那样督促孩子们学习。有些家长对大学生考试作弊不以为然,助长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气焰。家长们也向大学生灌输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的思想,上大学就是为了混文凭,成绩好坏无所谓能毕业就行。
(3)社会因素
目前社会上“拜金主义”之风仍然盛行,上大学是为了有个更好的工作和出路。大学生在大学里更注重的是将来是否能有份更好的工作,所以他们做的一切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学习好不一定就找个好工作,许多外地的学生家境条件比较差,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是找工作更要有社会关系。往往这些学生找的工作不能与有“门路”的学生相比。逃课做家教、搞促销这些现象已经不罕见。平时学习不用功,到了考试的时候只能是想想“歪主意”,考试作弊成为理所当然。
三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虽然严重,但只要认真对待是可以禁止甚至杜绝的。预防考试作弊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减少学生作弊的预期收益,克服学生的冒险行为
学生作弊所得到的预期收益越大,作弊的可能性就越大;监考教师越有对学生放任不管的倾向,监督空间就越小。[1]为有效降低学生作弊的预期收益,应采取如下措施:(1)考前由学校和各院系教务部门教育和动员学生正确认识考试,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启迪学生心灵、提升其对考试的认识水平和精神境界。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作弊会带来的严重恶果,减少学生的冒险行为。(2)增强监考教师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水准。考试前对监考教师进行培训,严格强调考场纪律,保证监考的正常进行。(3)减少学习成绩高带给学生的收益。我们所培养的大学生是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并不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对学生的考核量化涉及的范围要广,参照的指标要全面,不能由学习成绩高低决定一切。
2加强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大学生的重要个人品质和基本道德规范。缺乏诚信和校园信用制度不健全是大学生考试作弊风险偏好的主要根源。[2]高等院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大力宣传“忠诚守信光荣;弄虚作假可耻”的学习风气。注重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克服“好虚荣”“侥幸”和自制力弱等心理毛病,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光明磊落的胸怀,引导他们做一个诚实的人、正直的人。从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深处预防作弊行为的发生。
3改革考试形式,在考试过程上采取措施
在考试形式上,除了闭卷考试,可以采取更多的开卷考试形式。命题过程中,在减小试题难度的同时,要减少客观题的数量,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和基本知识的应用,使“考试夹带”达不到作弊的目的。在考前复习时,教师不能指定考试重点,即使为了便于学生复习而减少考试内容,其范围也不能过小,以减小学生考试夹带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不延用往届试题,也能减少学生有目的的夹带。在课程成绩评定时,减少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增加对学生平时学习、作业、实验等过程的考查,使平时学习认真的学生能顺利通过课程考核、取得高分。
4强化监考,及时防止作弊行为
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实施作弊的条件。考场设置时,必须保证足够多的座位,以方便监考人员安排和调整座位。国家和省级考试的考场,应有通讯屏蔽措施。在监考人员的配备上,应选择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同时,严格要求监考人员,加强对监考人员的监控和巡视,加大对因监考不严导致考试作弊大面积发生的监考人员的处罚力度。监考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考试过程中,监考人员要不断观察和监控整个考场,对有作弊企图的学生重点监控和提出警告,必要时调整座位,防止作弊行为的实施。对发生的作弊行为,监考人员要及时做好记录,按规定程序上报。
5按劳分配,对监考老师的工作给予一定的待遇,合理安排学生考试时间
众所周知,监考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一场考试下来至少需要两个小时。有的学校还要求监考时老师不能坐着,工作强度很大,尤其是学生专业课补考。有的学生要补好几门科目,连续考下来,监考教师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公平的测算监考教师的监考次数,按照监考次数给予报酬。不能任意指派监考老师监考,监多监少都一样,这样打消了老师们的积极性。需要工作日以外的时间监考的老师,比如晚上或者双休日需要监考要给监考老师额外的报酬。
6改变教学管理模式,实行弹性学制
弹性学制是在实行学分制基础上,允许学生在修满必修学分的前提下提前毕业,也可中途休学或延期毕业的一种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弹性学制的实行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放宽了学习的年限,大大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减少考试作弊的可能性。
参 考 文 献
[1]孙世民,李世峰.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博弈分析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4(8):26-29.
[2]漆勇政,魏友伯,石国兵.大学生考试舞弊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3(5):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