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体育人才结构现状与其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yyy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赣州市作为我国的体育大市,体育事业发展较快,体育师资、体育科研、体育管理、体育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等各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大量的各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来完成。但本文的研究表明,体育人才在数量上供大于求,而且在种类、质量上不能满足各个用人单位的需求,赣州市章贡区体育教师人满为患,经济落后地区因为经济和旧的思想观念原因影响了体育人才的吸纳。各个体育院系的盲目扩招超出了当前赣州市各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导致无法适应当前社会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的需要,针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赣州市;体育人才;现状;对策
  
  
  1.前言
  
  21世纪,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面貌。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家在体育方面的投入加大,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也不断提高,随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等口号的不断提出。社会对体育发展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体育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也从以往单纯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何对我们的现有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改革使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在数量上、质量上能够满足我国当前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要如何根据社会需要对我们现有的培养机制进行改良。对人才需求方面已有多人做过研究,但针对赣州市体育人才需求现状及对策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就赣州市当前形势下对体育类人才需求的现状及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从而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赣州体育教师的供求出现偏差
  
  随着各个高校的扩招、对体育教师,特别是体育公共课教师的需求加大,因为收入比较高而且相对稳定,工作条件好、社会地位高,所以很多学生也把进入高校任教当作自己理想工作目标。在选择其他类别就业单位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其实也把高校作为最理想的就业单位,但是限于自身的条件认为该目标实现难度较大,所以做了其他的选择,实际数字还要更高。所以说高校是绝大多数学生的第一理想就业目标。根据调查,赣州市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师基本都处于缺编状态,现有教师工作量较大。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赣州市的各个高校现在都把具有研究生以上的学历作为引进体育教师的一个必备条件,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多以理论研究为主,在体育专业技术方面较差,不能满足高校体育课教学与训练工作的需要,而本科生受学历层次的限制无法引进。在对几所学校主管领导的调查访问中,大家普遍反映在引进过程中学生的学历不达标或是专业技术能力较差成为阻碍高校人才引进的重要原因。由于赣州市的高校现在大都实行了体育选项课教学,因此对所需人才的技术的全面性要求并不是太高,通过调查表明,现在高校比较缺乏的是专业技能突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科研能力较强,具备一定外语水平的体育人才。主要项目是三大球、网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高校大学生在体育公共课选课过程中选择较多的项目的专业的毕业生。
  
  3.当前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问题
  
  3.1 体育人才培养规模过大
  近几年来,赣州市为了提高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除了扩大了原来的体育教育专业的规模以外,还增加了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体育表演、体育舞蹈和体育管理专业的招生,由于对社会需求估计过高造成了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流向从事体育教育这个就业渠道。社会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吸收能力不足,因此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3.2 培养人才与社会要求脱节
  培养模式的僵化,培养目的的模糊造成了我们所培养的体育人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在培养通才还是专才这方面很多人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我们各个专业的教学在招生、课程设置、教学形式等方面过于僵化,造成了现在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也造成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普遍不够高。这些领导对体育专业毕业生作出的评价主要是参照以前的毕业生作出的,在工作态度、为人处事、专业素质等方面做出的综合性评价。这与扩招以后学生的能力素质水平下降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与人才的培养落后于体育工作的新变化也有很大的关系。
  3.3 其他专业培养目的性不明确,学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在其他的体育专业中,在招生和培养方面,与实际需求相脱节,选修课内容较少,培养目标模糊,有些学校为了提高考研学生比率,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同时由于其他专业教学与体育教育教学混杂不清,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上趋同,造成了运动训练专业不会带训练,体育管理专业不会搞管理,社会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发展格格不入等现象。造成了大量其他专业毕业生与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争夺就业岗位的现象。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在培养方面的失误造成的。现在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工作能力、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等方面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不相符合,造成了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很多体育方面的就业岗位上竞争力不足。
  
  4.结论
  
  4.1 当前形势下赣州市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处于不均衡状态,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用人单位需要的能力与素质在人才培养中没有得到重点的强化。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应当明确培养目的,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有针对性地提高用人单位需要的能力与素质。
  4.2 赣州市体育院系应当对人才培养规模、和专业设置进行一定的合理调整。应当适当减小运动训练专业的招生规模,控制其它专业的盲目扩招,同时针对社会需求增加新的专业。
  4.3 各级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不足, 对学校体育的财政投入不够,没有把体育工作放到一个重要位置, 对体育人才的引进存在偏差。
  
  5.对策
  
  5.1 控制体育专业学生招生规模
  在没有出现新的需求热点的情况下,除非各个中小学校强制性的开展小班体育科教学,对体育教师的需求不会出现大的提高。社会体育人才需求开发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也分析,制定合适的招生规模是必需的,招生规模的过大,造成了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的社会需求持续低迷,导致了各个专业学生都到体育教育就业渠道上找工作,造成了学生就业率不断下降的问题。
  5.2 明确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使学生有努力的方向
  随着赣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体育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体育专业单位需要体育专业人才,针对当前体育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下,应当在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就业方向,在学习上有明确的目标,能够主动的学习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体育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3 巩固传统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水平
  体育专业的毕业生首先面向体育专业领域,发挥专业优势,寻找就业岗位,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如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水平、组织管理能力、交际能力等,使学生在各种体育类的工作岗位上更具竞争力。
  5.4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实用型人才
  长久以来,我们的人才培养与需求的脱节是由于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不畅造成的。在工作中培养单位应当把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合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加强与地方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建立网上交流服务体系,建立人才需求反馈机制,利用调查访问与网络获取第一手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时调整培养策略。使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更适合现实工作的需要。
  5.5 对体育人才的培养要开拓视野,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出现了很多交叉学科和交叉用人岗位,体育经济的发展,人们健康消费的增加促生了体育产业,体育服务业等很多新的体育应用领域。由于人们更加关心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体育,通过体育达到健身、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对于新出现的体育人才需求热点,要求我们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放开视野,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在专业和社会需求之间找到更多的挈合点。
  5.6 对体育教育专业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调整培养规模,提高培养质量
  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率下降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经过几年以来招生规模的扩大,体育教师的需求达到了一个相对饱和状态,二是由于运动训练招生规模的扩大造成了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竞争就业岗位造成的。三是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造成了前几年处于一个相对生育的低峰期出生学生入学期,学生人数下降,对教师的需求相对减小。四是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对体育工作投入不足造成的。这些问题在以后几年会出现一些变化,对体育教师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育低峰期的过去会较近几年有所提高。因此有关部门应当经过严格的调查与论证,找到一个合适的培养规模,以适应当前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需要的体育科研人才。
  5.7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改革理论课教学,把好毕业关,加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就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要更加严格,并通过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明白专业技能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技能练习,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使他们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提高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公共理论课尽量与体育的良好结合,比如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找一些与体育专业有关的文章,在电脑知识与操作的学习中引入体育工作中的一些实际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考核制度上严把质量关,要狠下心来严格要求学生,这样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教学质量下降的现象,培养出的毕业生才能有更高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义亮.体教结合-探索中小学体育人才的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2011,3(1):66.
  [2]王东杰,付锦文.我国社会体育人才市场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22(3):5-6
  [3]王树宏.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31(10):56-58.
  [4]张秋宁.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1):87-88.
  [5]薛原,刘文华,曾朝恭.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现状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6):84-87.
  [6]董永利,袁建国,王建议.高校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7):81-84.
  [7]董元卿.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我国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23):80-82.
  [8]穆亮.新形势下促进黑龙江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措施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8(4):59-61.
  
  本文属赣南师范学院校级立项课题。
  
  作者简介:李宏伟(1969-),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其他文献
建筑工程中的土建施工是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第一对土建方面的施工管理不能放松,第二还要对土建方面的施工进
1951年9月8日晚上,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了“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授奖典礼。而这之前的4月6日,宋庆龄就已经收到来自莫斯科的电传——“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委员会作出如下决定:“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主席宋庆龄在维护和巩固和平的斗争中有卓越的贡献,特授予‘加强国际和平奖’斯大林奖金。”斯大林奖金委员会特派两位世界著名的作家专程来中国颁奖。一位是苏联的爱伦堡,另一位就是1971年的诺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