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H)—喹啉—2,4—二酮类化合物抗小麦锈病的3D—QSAR研究

来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stgaoya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方法研究了21个2(1H)-喹啉-2,4-二酮类化合物抗小麦锈病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发现用CoMFA方法可以找到最佳的3D-QSAR模型,并通过量子化学从头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活性化合物的前线轨道及静电势分布图的差异.所得构效关系模型为发现更高活性的化合物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通过改变丙烯酰胺(AM)与苯乙烯(St)的投料比、苯乙烯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之比及引发剂加入量, 在微乳液中制备了分子链微结构系列变化的丙烯酰胺-苯乙烯双亲嵌段共聚物(PAM-
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了小檗碱(BER)与小牛胸腺DNA(ct DNA)的相互作用, 并对重要谱峰进行了归属. 在Ag胶体系中, 小檗碱分子的拉曼信号增强显著, 表明小檗碱阳离子键合到银
设计并建立一台精密转动弹热量计, 能在恒温和绝热两种模式下操作. 测量数据的采集由在线微机自动完成, 测量结果通过适当的程序计算. 用量热标准物质NBS39i苯甲酸标定其能当
制备了一系列SBA-15负载α-Fe2O3催化剂.研究了负载量、预还原温度和反应温度对乙酸选择加氢制乙醛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负载催化剂上乙醛的最高产率达到42.7%,比纯α-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