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波变换方法研究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

来源 :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eishangdeniu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小波变换方法,以不同的小波时间尺度分析了华北地区1480~2009年M≥5.0和1970~2009年M≥4.0地震的贝尼奥夫应变数据,得到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分析表明:目前华北地区从1480年以来的M≥5.0地震活动刚过活跃期,处于应力积累阶段,而1970年以来M≥4.0地震存在7年左右的活动周期,目前正在进入4级以上地震的活跃期。
  关键词:贝尼奥夫应变;小波变换;地震活跃期;地震平静期;华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P3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66(2011)01-0024-06
  0 引言
  表征地震活动性的各种参数从不同角度对地震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完整、系统的描述,成为地震预测预报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地震活动在时间轴上的分布是否有规律可循,多年来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马宗晋等(1982)、张国民等(1987,2000)、张培震等(2003)对我国的地震活动作了分析,发现在不同的时期,地震活动显示了平静和活跃变化;同一地震区内的地震活动具有某种程度的自相似性,在时间分布上具有某种“似周期性”分布特征;在不同时期地震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有较明显的不同(时振梁等,1997)。Benioff(1951)曾把1900~1950年全球的地震活动分为5个时段,指出地震活动存在地震活跃期和相对平静期;马宗晋等(1982)指出地震活动强弱随时间分段现象在我国大陆地区是相当普遍的,而且强弱变化的时间范围长短不一;张国民和张培震(2000)、傅征祥等(2000)讨论了华北地区M≥7.0强震的时间分布,发现在每一个地震活跃期内大地震的积累频度曲线随时间的变化大致呈指数函数形式;万永革等(2003)也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M≥5.0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得到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平静期和地震活跃期;刘虹和苏有锦(2007)研究了1970年以来云南地区MS≥7.0地震的各种活动参数,发现震源区地震活动水平在大地震前后有很大的差异;苏有锦等(2001)研究了20世纪以来云南地区MS≥5.0地震的活跃期与平静期的交替过程。总之,活跃期和平静期的划分对地震预测预报,特别是强震的中短期分析预报甚至短临预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地震预测研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马宏生等,2002,2005)。
  华北地区作为中国内陆的地震多发区,一直备受地震学家的关注。如何从不同尺度上划分活跃期和平静期,并在大尺度活跃期(或平静期)中提取小尺度的活跃期和平静期,进一步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依据?在传统的Mt图上难以找到地震活动演化过程突变点。小波分析方法具有能够根据分析对象不同而自动调整有关参数的“自适应性”和能够根据观测对象不同而自动“调焦”的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地震研究的各个领域(刘希强等,1998;吴忠良,1999;邵辉成等,2000;徐义贤,王家映,2000)。笔者采用小波变换方法,从不同时间尺度和震级尺度研究了华北地区的地震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以期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参考。
  1 小波变换的原理
  一个地震时间序列f(t)是由不同强度的地震构成的,在t时刻地震的强度可以表示为
  f(t)~ta.(1)
  其中a为奇异性指数或标度指数。奇异性是指t→0时a的数值(特别是a<0)决定了f(t)→0的速度。标度性是指若变量t变成λt,则f(t)和f(λt)是自相似的,即[KH*1]
  f(λt)=(λt)a=λata=λaf(t).(2)
  式(2)常称为标度律。自相似的标度律是多种尺度(即无特征尺度)现象的特征。地震资料的时间序列含有多种不同尺度。直观地看f(t)是杂乱无章的,但小波变换好比显微镜,调节其中的放大倍数就可以清楚地看出f(t)在各个层次上的变化趋势。小波变换Tg是将f(t)分解成具有局部特性的小波g(t):
  Tg(a,t0)=1a∫∞[KG-1*4/9]∫-∞f(t)g(t-t0a)dt.(3)
  其中,1ag(t-t0a)小波是将具有局部特性的小波函数g(t)通过平移t0和放大(放大倍数为1/a)而构成的。参数a具有时间的量纲,也称为小波尺度。
  设θ(t)为具有低通性质的平滑函数,以它的一阶、二阶导数作为小波对f(t)作小波变换,可以证明(Logan,1977)
  式中,*表示卷积。也就是说,用φ1(t)、φ2(t)对f(t)作小波变换, 分别相当于f(t)被θ(t)平滑后对t求一阶或二阶导数。因此,对某一固定a值,[KG*4]f(t)*θa(t)的拐点既是Wφ[HT4.5]1[HT5]f(a,τ)的极值点, 又是Wφ[HT4.5]2[HT5]f(a,τ)的过零点, 由此可检测地震活动信号的急剧变化之处(Mallat,1991;Mallat,Hwang,1992)。
  本研究中采用具有低通滤波性质的平滑高斯函数,根据它的一阶导数、二阶导数作为小波基函数进行突变点分析。小波函数的表达式为
  选择该函数是因为它对称、可微、可积,时域、频域都是高斯型且呈平方型指数衰减,在时、频两域均具有很好的局域性。运用小波变换可以准确地识别出突变点,运用高斯函数作为小波基的小波变换相当于对原来的信号做平滑处理,而运用高斯函数的一阶导数作为小波基的小波变换可精确地找到信号所对应的突变点:若脉冲向上则表示信号增大,反之表示信号减弱(万永革,2007)。如果使用傅立叶变换,就只能从频率轴来分析该信号是由哪些频率的波组成的,它只是将这些信息铺开到整个频率轴上。但是地震资料f(t)组成的序列并不是平稳的,而是随时间不断变化,傅立叶变换并不能提取f(t)中的奇异性和突变点的信息。
  2 地震资料选取
  应变与构造应力和地震活动是联系紧密的物理量,在地震分期研究中较为常用(夏浩明,1987)。为了表征某个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地震活动特征,根据该地区的应变积累和释放变化,可将强震活动划分为若干周期,每一周期包括一个应变能释放高潮和低潮。一个地区的地震能量释放是局部状态的表征,由于地震辐射能量的平方根与地震的应变释放成正比,在研究中常用应变释放来表征地震能量释放。根据历史地震目录可以推算出地震应变释放的大小。
  本文采用贝尼奥夫曲线(Benioff,1951)来表征华北地区地震应变能的释放。计算贝尼奥夫应变时采用时振梁等(1997)的公式:
  εb(t)=[KG-*3]∑10(4.8+1.5M)/2.[JX-*2] (7)
  式中,εb(t)为以t时刻为中心的0.1 a之内的贝尼奥夫应变积累,即某一地区0.1 a内所有大于M级地震对应变释放的贡献;M为震级。地震目录资料的选取对研究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华北地区的地震资料在1480年以后是比较完整的(黄玮琼等,1994),因此笔者结合《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和中国地震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选取了1480~2009年华北地区(110°~120°E,34°~42°N)1 449个M≥4.0的地震进行研究(图1)。
  万永革,齐福荣,孟晓春,等.2003.中国大陆及华北地区地震资料的小波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3(4):28-33.
  万永革.2007.数字信号处理的matlab实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
  夏浩明.1987.大华北M≥4.0地震阶级性分区特征及其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30(3):281-291.
  徐义贤,王家映.2000.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大地电磁信号谱估计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43(5):677~683.
  张国民.1987.我国大陆强震活动的韵律特征[J].地震地质,9(2):27-37.
  张国民,张培震.2000.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中期学术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10):4-10.
  张培震,邓起东,张国民,等.2003.中国大陆的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J].中国科学(D辑),33(增刊):12-20.
  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M].北京:地震出版社.
  Benioff H.1951.Crustal strain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from earthquake sequences[J].Trans Amer Geophy Union,32(4):203-208.
  Logan B.1977.Information in the zero-crossirig of bandpass signals[J].Bell Syst Tech J,56,510-532.
  Mallat S.1991.Zero-crossing of a wavelet transform[J].IEEE Trans,IT-37(1):1019-1033.
  Mallat S,Hwang W L .1992.Singularity detection and processing with wavelets[J].IEEE Trans AMS,IT-38:617-643.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Activity in North
  China Using Wavelet Transform
  ZHANG Xiaotao1,2,FENG Xiangdong3,ZHANG Yuegang3,
  ZHANG Shuangfeng1,YANG Yaqiong3,HAN Liping1
  (1.Central Seismic station of Handan,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Hebei Province,Handan 056001,Hebei,China)
  (2.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6,Jilin,China)
  (3.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Hebei Province,Shijiazhuang 050021,Hebei,China)
  Abstract:Referring to the M≥5.0 earthquakes from 1500 to 2000 and the M≥4.0 earthquakes from 1970 to 2009 in North China,we analyze the Benioff strain using wavelet transform in various scales.Analysis shows that on a centuryscale the M≥5.0 earthquakeactivity period has just finished and now the stress is accumulating.And since 1970 there has existed activity cycle of about 7 years for the M≥4.0 earthquakes;now the M≥4.0 significant earthquakeactivity period is beginning in North China.
  Key words:Benioff strain;wavelet transform;seismic active period;seismic quiet period;North China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福建前兆观测台网资料,分析了形变应力场和水位震后效应场等前兆场的空间变化规律与福建区域地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福建多次ML>4.5地震的孕育过程均伴随着形变应力及水位震后效应的成场。研究认为,当形变应力场与水位震后效应场的时空演化规律趋于一致时,这一区域就具备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背景条件,跟踪分析形变应力场及水位震后效应场的空间迁移规律,可对未来发生的地震的空间位置做出较为准确的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将滇西北至滇南地区的地震活动能量场看作时间和空间的随机函数,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研究主要能量场的时间权重系数变化曲线、空间等值线图和研究时段内的均值能量场空间分布。结果发现,能量场的时间权重系数变化曲线较大幅度的升、降变化异常预示了可能发生强震的时间段,而等值线图的高值变化异常对应了可能发生强震的区域。
总结了2008年3月11日河北卢龙Ms3.9地震的前兆异常特征、异常分析的过程及预测实践,结果表明:伸缩应变可能对发震的方向具有一定指示意义;多学科综合运用,对准确预报天津及附近地
介绍了测震仪器健康状态数据交换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主要使用了TCP/IPSock.et编程、并发程序设计和JMS消息机制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与多种地震数据采集器的并
摘要:基于皖东北地区多层砌体校舍抗震性能调查,结合汶川地震的震害,对皖东北地区中小学多层砌体校舍的特点、抗震能力进行阐述,运用易损性概率分析法对所调查的校舍进行震害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震减灾对策,以期为该地区校舍安全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层砌体;中小学校舍;抗震性能;震害预测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P315.9 文章编号:1000—0666(2012)01—0086—06  前言 
摘要:结合国内岩溶工程建设的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分析岩溶区的地质特点、基础选型及震害特征,总结了目前我国对岩溶区建筑的抗震措施及研究现状,并展望今后岩溶区建筑工程的抗震研究。  关键词:岩溶地质;建筑结构;震害分析;抗震  中图分类号:P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66(2013)03-0401-06  0引言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
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rhamnosus)生产乳酸的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到一个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优化
摘要:针对甘肃省前兆台网部分仪器不能并入“十五”前兆数据库的问题,提出一种兼备灵活性和扩展性的软件解决策略。基于此策略实现的数据转换软件,采用了动态编译机制,理论上可以实现对任意格式前兆数据并入“十五”数据库前的处理工作,具备较高的推广价值。实施中该软件将非“十五”标准数据转换为“十五”标准格式,顺利完成了非“十五”标准仪器的自动并网工作。  关键词:前兆台网;数据转换;非“十五”前兆数据;动态编
摘要:利用数字地震记录反演了河北地区Mr≥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通过对震源机制解各参数的统计分析,发现应力轴的优势取向和华北构造应力场完全吻合,反映它们受到大区域动力因素的制约。进行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计算,并对一致性参数进行空间平面插值,得到了2006年文安地震前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空间动态的变化特征。文安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大范围的一致性参数低值区域,并且低值区域面积随时间增长逐渐扩大,
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分析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前震中周围区域和沿玉树断裂带地震能量场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发生在高能量释放的背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