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网:互联网信徒李建忠的第三次出发

来源 :创业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y43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免费的在线服务,Boolan希望用户群最终能形成一个高黏性的社区。
  几年前,一篇很火的《我的互联网信仰》博文这样写道:“在人类的历史中,我认为只有货币、文字才能与互联网相媲美。”2015年4月18日,该博文作者李建忠,一个深耕IT教育多年的人,正式发布了他的第三个创业项目:IT在线教育社区Boolan.com(博览网)。
  第三次创业
  在做Boolan之前,李建忠经历过两次创业,第一家是SoftCompass(祝成科技),专做高端IT培训,主要业务为线下授课,针对企业做定制化培训。尽管拥有大量著名专家讲师、面向高端客户(以世界500强为主)并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定制化培训导致SoftCompass的产品很难规模化。第二家企业是SlideIdea,主要做移动互联网教学工具,尽管获得了许多国际大奖,但由于商业模式不清晰,也终告失败。
  Boolan,是李建忠两次教育领域创业后的又一次出发。他表示:“我们整合了之前在IT教育培训行业的经验和资源,以及在教学工具产品上的积累,还有前两次创业的经验和教训。”Boolan是一款通过互联网来提供线上IT职业课程的在线学习平台。IT领域容易产生高黏度的“圈子”文化,Boolan还打算建立社区,翻译一些国外优秀的课程视频,如建立Google中文社区。
  用户与师资
  与目前市场上大多数IT在线教育普遍关注以IT就业为导向的入门级课程不同,Boolan关注那些有从业经验的IT职业技术人员,面向他们提供进阶型学习需求。“IT职业技术人员的人群基数、学习需求、支付能力都要远远高于以就业为诉求的大学生初学者群体。”李建忠在谈到用户定位时说。
  IT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如果不能持续学习,在IT职场很快就会面临淘汰。李建忠因此认识到了好的IT教育培训对于IT从业者而言是“刚需”。传统上,这些学习需求是通过图书、社区活动、企业内训或者公开课来解决的。但是每一种渠道都有自身的弊病,如图书的更新周期慢、阅读率很低,而企业内训和公开课则需要邀请老师,企业单次组织的人力、财力成本很大。一般一次企业培训的花费在每门课每人4000元左右。而Boolan的在线教育,从花费上来看,控制在每门课400元左右,且学习者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
  具体到用户定位方面,Boolan和美国的Pluralsight有些类似,将用户群分为两类: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针对个人用户,Boolan将学员定位于20岁到40岁之间,从初学者到IT从业者。“这些人群以前通过读书来学习IT技术。现在无论是学习效果还是价格,Boolan的在线教育都有更大优势。”李建忠说。
  针对企业用户,Boolan将企业培训的花费降到过去线下授课的1/10左右。在此基础之上,Boolan还针对培训管理者提供诸多的统计报表服务,帮助企业掌握员工的学习情况。除了极大的价格优势外,在线IT教育可以解决一些日常企业培训不能满足的长尾需求,如小众科目学习。
  Boolan的优势在于优质的专家师资。Boolan上聚集了很多技术大师和大牛,比如产品经理大师Marty Cagan、用户体验大师Jeff Johnson、C++专家侯捷等。李建忠也是一名在技术圈非常有名的专家讲师,其主讲的《设计模式》等课程影响广泛,累计下载次数近百万。
  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创新
  第三次创业,李建忠不仅想做一款教育产品,更希望对互联网教育进行模式创新。教育和培训最大的不同在于,培训的最后流向是考试,而教育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不能仅仅重视技能的获得,就好比一个IT工程师的打造需要学习语言、相关框架、平台机制和具体实践。因此,Boolan打造了一套组合形式的在线服务,包括精品课程、技术讲座、社区论坛等。除了精品课程,其他都是免费的在线服务。通过免费的在线服务,Boolan希望用户群最终能形成一个高黏度的社区。“教育社区化特别适合IT这样的垂直品类,因为IT职业者的学习行为是一个持续少则三五年多则一二十年的过程。”
  接下来,Boolan打算针对个人学习者推出“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将线上课程延伸到线下。“因为IT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它并不是短平快的,需要大量课后实践练习。”李建忠表示。翻转课堂将传统上课学习知识点的过程“翻转”过来,变成上课一起写作业、讨论,课后自主学习知识点。通过这样的设计,Boolan希望提高用户的学习效率,也能在标准化的在线教育产品之外,帮助有需求的学员进行深度化学习。
  前不久,著名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以15亿美元将在线教育公司lynda.com收购,而lynda.com从1996年发展至今,花了那么多年。创办人Lynda也表示:“在线教育真的很难做。”因此,用“文火慢煮”来形容发展在线教育,特别是IT教育,再贴切不过了。“互联网改造教育才刚刚开始,IT教育和互联网深度结合之后肯定会迎来大的变革。”李建忠信心满满。
其他文献
在经济下滑的时代,人们更需要心理按摩。因此,逗比是这个时代的主题,是治疗抑郁的良方。  近日,一好朋友和我讲,他身边好多成功的创业者,都曾经或正处在严重的抑郁状态。原因嘛,也许是因为中国恶劣的竞争环境,无休止的厮杀,家里家外的不平衡。人生总是公平,上帝在每份礼物的背后,其实都标注了价格。要获得,你得付出代价,获得越多,代价越高。而我最近的结论是,即使在创业公司内部,高压之下,你也得给创业团队做好心
期刊
8月4日,以“智能、创新、未来”为主题的Ai Future 2017前沿科技联盟人工智能产业趋势峰会在常州举行。本次峰会由常州科教城、长江龙城科技有限公司、创业邦联合主办,常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协办。来自海内外的300余位人工智能专家学者、投资机构、创新企业领袖及创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产业新趋势。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科教城党工委书记徐光辉,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建国,创业邦创始人兼C
期刊
传奇创始人Ryan Smolkin  每天晚上,加拿大连锁餐厅Smoke's肉汁干酪薯条连锁店(Smoke'sPoutinerie)的多伦多总店办公室都会收到一封来自老板的传真,这位BOSS就像是一位高深莫测的隐士,人们只知他有个名字叫做Smoke。Smoke是位餐饮奇才,沉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美食,居住在魁北克省和安大略湖交界处人烟稀少之地。他在这里一边玩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雅达利游戏,收藏着数量
期刊
中国人正在变得越来越逗。  当那些让你笑到上气不接下气的产品突然爆红,其实是文化在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逗比文化,它代表对生活的热爱,对压力的自我排解,对权威的质疑。它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出现在日常对话当中,很多本该严肃的东西也因它而改变。  逗比产业报告  当逗比元素存在于我们深深的脑海oh不,是日常交流里,“逗比”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大众流行文化。  逗比是种大众趋势  兵来将挡
期刊
过去被认为只能由富豪享受的按摩、美甲以及其他健康美容服务,如今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健康美容特许经营连锁店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普通人也能用实惠的价格体验到这些服务。  “消费态度已经发生了改变,”DebiLane说。她是蜜蜡脱毛美容沙龙Lunchbox公司的CEO,该沙龙总部位于美国爱达荷州首府博伊西市。自2013年成立至今,Lunchbox已经开设了113家分店。“过去那些只能由少
期刊
The Spice & Tea 创始人Clay Freeman  一位周游全球的旅行家将家常风味引入调味品大家庭。  Clay Freeman其实并不是那类具有怀疑精神的人,但当他看到很多光顾他的The Spice& Tea小铺的客人总会拍照时,他有了点想法。  “人们进来后总会赞叹这个点子真酷,如果引入自己的生活圈子也将能够取得不俗的成绩等等,然后还会拿出手机拍照。”他回忆称,“最后我不得不贴出
期刊
新三板正在上演一场资本的狂欢。  主角是创业公司,配角是VC、券商和各种创业相关机构。  美股难上,A股排队,新三板成了距离大家最近的舞台,台上不再是陈欧、姚劲波这样的“名角”,而是从群众演员里面海选出来的明星。  不管中国有多少互联网公司能够在这场狂欢中获益,有多少VC能够在新三板上形成它们的投资闭环,甚至是多少股民可以在新三板上投资自己心仪的中国概念股,它的出现都给创业者上了珍贵的一课:  懂
期刊
WeDeliver 创始人Jimmy Odom  2013年,主打当日送达的快递服务提供商WeDeliver成立时风头无两,在创始人Jimmy Odom及其他联合创始人看来,它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家刚一成立便创造了无数话题效应的芝加哥初创企业赢得了美国创业竞赛Startup Weekend Chicago的冠军,并迅速壮大成覆盖本地100个不同领域的快递服务公司。此后,该公司还发布了一个名为L
期刊
创业既要讲技能,又要讲技巧,光有技能却抓不住风口会发展得很慢。  上新三板之前,“点点客”CEO黄梦经过了调研和严谨推理。2012年点点客成了上海市首批五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之一。登陆新三板之后,它借助新三板成功转型,从一个提供短信、彩信等移动信息服务的企业,转为如今最热门的微信营销公司。  黄梦为我们讲述了他对新三板的思考。  最开始听说有新三板的时候,我自己做了一个调研。我这个人不喜欢人云亦云。2
期刊
2015年10月10日,2015创新中国硅谷峰会在美国加州圣何塞隆重举办。LinkedIn创始人Reid Hoffman、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科技参赞王俊明以及数十家活跃于硅谷的知名投机机构代表出席了峰会。现场项目演示超过30个,超过1000名来宾出席了活动,使2015创新中国硅谷峰会成为今年以来华人在硅谷举行的最大规模的创业活动。  2015创新中国硅谷峰会,包括演讲、对话、论坛、项目展示等多个
期刊